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两种不同类型奴隶制的区分根据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奴隶制基本上存在着东西方两种不同的类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论述“德意志人国家的形成”时指出: “由于这种野蛮状态,他们还没有达到充分发展的奴隶制:既没有达到古代的劳动奴隶制,也没有达到东方的家庭奴隶制”(第八章,以下引文简称《起源》)。  相似文献   

2.
曾令泰  卢明纯 《理论界》2006,(7):148-149
关于奴隶制效率问题的文献表明,对于奴隶制瓦解的原因需要另觅他途。奴役状态下过高的监督成本远远大于同样条件下生产成本的降低而导致奴隶制低效及其衰亡,这是产权经济学的一个解释。其实人类的历史启示我们:正是自由主义的思维习惯、宗教的影响力、不愿受奴役的心灵等推动着奴隶制的瓦解并将人类从任何形式的奴役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3.
(一)罗马奴隶制的形成1.奴隶制的产生与发展古代罗马社会,是典型的奴隶社会。奴隶制的产生与发展,有它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因为极端黑暗笼罩了全部传说的上古罗马历史”,有许多问题,还不能解决。公元前三八七年,罗马国势尚未强大,罗马城曾一度被盘据在波河流域的高卢野蛮人侵占,许多原始文献燬于兵火,因此关于古代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和阶级分化为贵族和平民的过程,都不可能作明确的叙述。但我们确实知道,在罗马共和时代(公元前五○九年至三○年)初期,初级的奴隶制关系已发展起来,债务奴隶已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原始公有制转化为奴隶制的规律之前,先要弄清马克思是否承认原始公有制和奴隶制社会形态的存在。对此问题,在史学界以及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上,无论在国内国外都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 有些论者认为马克思在1877年(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问世之年)以前,还不知道人类发展史上原始公有制的存在。事实并非如此。 马克思早在1857——1858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就提出:“历史却表明,公有制是原始形式(如印度人、斯拉夫人、古赛尔特人等等),这种形式在公社所有制形式下还长期起着显著作用”。在同一时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他写道:“……人类朴素天真地把土地看作共同的财产,而且是在活劳动中生产再生产自身的共同体的财产。每一单个的人,只有作为这个共同体的一个肢体,作为这个共同体的成员,才能把自己看成所有者或占有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的特征问题,是中国经济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对中国封建经济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下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我认为,中国封建经济制度与西欧封建经济制度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在具体形式上,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这些不同之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产生的基础和途径不同。西欧封建制度是在充分发达的奴隶制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中国的封建制度则是在不发达的奴隶制,即在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的奴隶制解体的基础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古代的农村公社,是原始氏族公社制度向阶级社会过渡过程中的产物。它是原始氏族公社制度的余波,留存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直到商品交换关系有力的发展,使它瓦解为止。农村公社牢固地留存,是古代东方各国社会制度中最突出的特征。至于古代西方各国,本身的这种制度虽早已瓦解,但因为在奴隶制晚期有“蛮族”的入侵,又广泛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历史学界中,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奴隶制在其发展过程中經过两个阶段:早期的或家长制的奴隶制,以及发展的或典型的奴隶制。古代东方各国的奴隶制基本上是早期的、家长制的奴隶制,它后来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叶以后(铁器普遍使用以后)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它的发展总是不充分的;与古代东方各国不同,古典世界(希腊,罗馬)的奴隶制虽然在其历史初期也經过早期的、家长制的阶段,但一般地说,它很快就发展为典型奴隶制,在这里,奴隶制得到充分的发展。家长制奴隶制和典型奴隶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以生活资料的生产为目的,而后者主要以价值生产,商品生产为目的”。有人甚至认为,这种说法已“为史学界所公认”。  相似文献   

8.
论人权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问题是一个敏感的国际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对此作出回答。本文试图阐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哲学基础,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人权问题产生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历史时期,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这一历史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其核心内容是自由平等,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自由地享用公民的各种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有些同志热衷于宣扬抽象的人的价值,抽象的人道主义,千方百计地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造成了理论上思想上的一些混乱。本文试从阶级性、实践性和社会观三个方面,谈谈抽象的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以求教于理论界。 阶级性不同 抽象的人道主义实际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在西欧从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形成的。这一时期在欧洲的历史上通常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所谓文艺复兴时期,就是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复兴”,它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这一历史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的一面主要思想旗帜。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极力歌颂人,赞扬人的价值,要求承认人的尊严,给人以自由和幸福,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主张关心人、重视人、一切为了人,总之,对人要有仁爱的思想。当时的人道主  相似文献   

10.
最近,内蒙古大学副校长胡钟达教授应广东历史学会的邀请,在暨南大学作题为《试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兼评五种生产方式说》的学术报告。胡钟达教授认为,在马克思看来,“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是“亚细亚生产方式”。它既不是原始公社的生产方式,也不同于西方古代的奴隶制的生产方式或西方中世纪的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它是东方前资本主义时代一种具有本身特点的阶级社会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1.
公元9世纪,经由诺曼人(瓦兰吉亚人)的征服,在东欧大平原原始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兴起了一个东斯拉夫人的早期封建国家——基辅罗斯.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的始祖,也是近代俄罗斯的祖先.这个国家从出现之日起,其政治制度就表现出独自的特点.本文拟就此问题略作考证,以廓清俄国早期历史的本来面目,并从中找出当代俄国历史变迁的基些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二)奴隶制内部矛盾的发展,对于罗马社会经济的影响奴隶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必经阶段。恩格斯曾指出:“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有较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这样就为古代世界文化的昌盛,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也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评述历史人物,总是以该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为背景,以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进行的。他的评价秦始皇,也不例外。 秦始皇所处的时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的时代,那么,要探讨郭沫若对秦始皇的评价,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他对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观点。 关于奴隶制的下限,郭沫若前后有过三种不同的说法,最早认为:两种社会制度的交替在西周与东周之交,继后改定在秦汉之际。一九五二年年初,他在《奴隶制时代》那篇文章中,断然把奴隶制的下限划在春秋与战国之交。  相似文献   

14.
“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补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读了杨向奎先生的“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这篇短文,觉得他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的关键性的问题,必须把这几个问题徹底解决,才能使中国古史分期问题得出最后的结论。我个人有些補充的意见,叙述如下: (1)“古代东方史”是奴隶制和封建制结合的历史,我完全同意这一结论。但是在这些古代东方各国中,一样也有奴隶制时代和封建制时代,——当奴隶制关系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就是奴隶社会;当对建制关系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就是封建社会。要在古代东方各国的历史中,划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界限,确是很困难的,只有两河流域的历史,由於有比较完整、比较成体系的社会经济史料,——如一系列的法典和契约、表报、信函等文  相似文献   

15.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奴隶制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五种基本经济形态之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用过“亚细亚的、古代的”,“古代社会、东方社会”和“亚细亚古代、古典古代”几种不同的概念来表述。这几种不同的概念,实际上是说明一个问题,说明奴隶制社会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古代东方类型,一种是古代希腊罗马类型。恩格斯在《美国工人运动》一文里说: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存在着奴隶制度,但没有与之相应的古代自由人。秦汉的小自耕农是“编户齐民”,他们有了人身自由,但缺乏古代自由农民那样的政治自由。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秦汉的奴隶制,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封君和豪强地主的奴隶制,这是从属于封建制的形态;二是官府奴隶制,这是历史遗留形态,它在秦汉时经历了两起两落的曲线发展而走向萎缩;三是私人工商奴隶制,这是新出现的形态,它真正兴盛起来是在汉初七八十年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7.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唯物主义历史中观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一个阶段的概括。从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了。但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中的哪一时代,国际、国内都还在争论。意大利翁贝托·梅洛蒂教授在其所著《马克思与第三世界》一书中,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学说。他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119页)得出结论说:因  相似文献   

18.
(一) 公元五世纪是欧洲古代历史的转变关头。在奴隶和隶农革命的高潮中,在“民族大迁徙”巨浪的冲击下,称霸于地中海世界数百年之久的罗马帝国终于被推翻了。罗马奴隶主反动政权的崩溃,为欧洲封建关系的发展打开了通路,推进了西欧各国的封建化过程。到九——十一世纪时,首先在法兰克,而后在其他西欧国家中,便都普遍地确立起封建主义的统治。可见,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确是欧洲古代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古典奴隶制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社会有许多名称各异的奴隶 ,如希腊罗马的“古典奴隶” ,斯巴达的希洛人 ,新巴比伦的“曼达图”以及中国凉山彝族奴隶 ,他们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古代劳动奴隶制” ,“东方家庭奴隶制”是两种充分发展的奴隶制度 ,原始公社制解体后的社会是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奴隶制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20.
1.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原始社会順次进到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資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合乎規律的前进运动的基本方向。当馬克思的“政治經济学批判”在1859年发表的时候,人們对于原始社会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点,直到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出版以后,大家才知道:当年散布在全世界各地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