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死亡的关注一直是毕淑敏小说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与她昆仑山上当兵的经历和20多年的医生生涯密切相关.本文从她在昆仑山上形成的死亡情结入手,沿着她创作文本中对死亡思考的轨迹,解读她对现代死亡观的构建和对死亡文化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死亡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重大主题。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与坦荡的交织、快乐与痛苦的并存,形成了海明威独特的死亡意识:死亡是生命的结束,死亡更是对生命的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存在于生与死的拼搏中。海明威的死亡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它伴随着主体自我人格防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死亡意识既体现了作者自我人生的深层心理学上的精神冲突,也体现了他对现代社会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和对所处逆境的不懈抗争。  相似文献   

3.
一郁达夫碰上了一个大时代:天才者众人倾慕;伟大者登高一呼;而更多的人在经验了所谓“个性解放”之后,深深感到没有权力的悲哀。于是队伍分化,积极入世者或归顺强权,或致力革命;消极遁世者神追先祖,返归“竹林”;剩下的一部分上天无路  相似文献   

4.
黄健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8(2):78-82
郁达夫早期(1927年之前)的小说创作中,性观念上的矛盾与信仰的缺失凝聚为作家的死亡焦虑.他通过文学的想象暂时消解了这种焦虑,随之又在寻找英雄的过程中企图超越焦虑的威胁.这些对死亡的思考和书写形成了郁达夫在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死亡意识.它不仅验证着"五四"启蒙语境中知识分子的某种困惑,而且也为郁达夫创作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时空和现实时空存在巨大差异,并具有强烈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来源于原始思维、神话思维和宗教观念对世界的神秘认识。中国文化和文学领域的时空观念体现了古代人们的生命意识,古代小说中的时空描绘更多反映出人们的生存理想、生存状态,是内心情感和心理愿望的文学表现。当具有神秘意味的文学时空和人物命运相结合时,非现实的小说时空就具备了创作层面的结构意义和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通过对无意义死亡的直接感知,来完成对死亡成因的探究、对生者影响的思考.在死亡与美与爱的关系的整和中,本文认为他的自然之美、人性之爱是对死亡的消解与超越.并形成了美与悲相融合的独特境界.  相似文献   

7.
苏童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童是一位从不愿固定自己的作家,从历史追寻小说到现实追寻小说,从“枫杨树”系列到“枫杨树后”小说再到“红粉”和“妇女系列”小说,他每次都以迥然不同的形象刺激读者的阅读习惯。他甚至不愿意自己的小说具有特定的风格,认为风格是一种“陷讲。”那么,苏童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确立贯穿于这些小说中的主体形象的?苏重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区别于其他新潮作家的呢?为什么无论反差多大的小说我们只要一读就能认定是苏童的作品呢?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在琢磨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我一度曾以为是苏童的语言塑造了他的个性,然而当我怀着自…  相似文献   

8.
赵华  刘新生 《齐鲁学刊》2004,(5):151-153
王安忆小说创作执著于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从而不得不承受守望生命存在的人生孤独,其小说中的生命个体虽然表现出走出孤独的种种努力,但挑战孤独的结果却是陷入了更深的孤独。王安忆的小说守望孤独而并不绝望。  相似文献   

9.
生命体验与郁达夫小说关于死亡的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中国作家中,郁达夫与“死亡”的联系颇为典型。三岁丧父,中年失子,母亲饿死乡野,胞兄惨遭暗杀,郁达夫经历过太多生离死别的痛苦。自己则一度受到“强烈的死的诱惑”,“徘徊求死的事情也有过”①。独特的生命体验,深深影响着他的创作,思考死亡与表现死亡,成...  相似文献   

10.
论欧阳修的小说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小说观念以故事性和虚构性为小说的基本特性。然而,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虽未排斥小说作品的故事性,但都不承认小说作品的虚构性。欧阳修在《新唐书·艺文志》中,不仅第一次将《搜神记》之类的志怪作品由史部杂传类移录入子部小说家类,而且第一次将大批唐传奇作品著录于正史艺文志小说家类,并将虚构与否作为区分史传与小说的基本标准,从而开启了具有近代意识的小说观念的先河,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尼采在上个世纪末惊世骇俗地喝道:“上帝死了!”这耸人听闻的叫喊,意味着人类整个价值体系的倒转和崩毁,意味着人什么事情都可以干;个体从规律、法则、伦理、习俗的一切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获得了绝对无上的价值。然而,一旦当个体获得超乎一切的价值之后,人却又蓦然地发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荒谬的世界,人们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荒谬、失落、苦闷与焦虑。人在这个荒谬的世界中徒然地挣扎着,茫然困惑,踽踽独行。终于,一些敏锐的心灵感觉到了,整个天空所飘荡的全是死亡的阴  相似文献   

12.
惊采绝艳与恢诡谲怪相互交织,呈现出哗喧与清幽相对举的美学旨趣,这是楚文艺生命意识的强烈表达,贯穿于瑰伟奇丽、惊采绝艳、恢诡谲怪、富于抽象形式美感和思辨色彩的楚艺术及文学作品中。其在空间形态上表现为纵向度的周流天下和横向度的览观四极,来源于巫的怪想、道的妙理、骚的绮思,并最终形成既迷离惝恍动荡不息,又冷静超然相对稳定的情感结构。  相似文献   

13.
论宋人小说的创作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维国 《中州学刊》2001,9(6):54-58
人们论及宋人小说时多认同鲁迅先生“平实而乏文彩”的论述,而对这一文风的形成却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从宋入的小说创作观念入手,具体分析宋人小说的创作方法以“写实”为主,其审美追求趋向于朴质、平实,排斥华丽的文采,在文化功能上强调知识的传播,三者相互统一,致使宋人小说鄙视文采,崇尚朴质,这种“平实”的文风是宋人自觉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论萧红小说的死亡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论及萧红小说死亡主题的两个方面 :一是从死亡反观生命的情感表现 ;二是面对死亡不屈不挠的生存哲学。死亡主题也是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15.
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闻一多先生认为,卢照邻、刘希夷、张若虚是"以宫体诗救宫体诗",是从宫体诗一跃而到庄严的宇宙意识.不过,闻一多的这"一跃"未免突兀,可以发现,这种宇宙意识应当源自于汉末六朝以来文人"强烈的生命意识"的渐进升华.这样,六朝文人生命意识便可以理解为从宫体诗到宇宙意识二者之间这一跃的踏板.  相似文献   

16.
毕淑敏的小说充满震撼人心的"死",几乎无"死"不成书.本文试图从其小说的"死亡"现象入手,探析毕淑敏其小说的"死亡"意象和这种意象后面的尊严追求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死亡恐惧与异己恐惧——论存在主义的死亡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问题,向来与哲学的发生和发展紧密联系。对死亡的思考,也许正是存在主义哲学产生的契机:死亡恐惧,既为存在主义的情感之源,又乃存在主义哲学的推动剂。死亡意识的分歧,也规定着存在主义流派内在的差异。先期存在主义,以重造死亡恐惧,强化每一个个人“我自己的死”,进而过渡到充分意识“我自己的在”。后期存在主义,以异己恐惧取代死亡恐惧;在人神分离前提下,自然界、其他人、自己,都可能成为地狱。随死亡意识的更替,“向死的自由”,也迈向了“绝对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在汪曾祺看来,生命有其社会性的一面,也有其自然性的一面.人类只有在原初的生命状态下,内部精神和外部行为才能与自然完全契合,这种生命道德的原初形态是生命的本真.汪曾祺以"有益于世道人心"为出发点,在文本中自觉地传达出由道德情感提升为道德境界的伦理型生命价值观.这既是传统的回归,又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现代思想,从中可以透视出来自中国传统生命观与西方生命哲学的综合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古希腊悲剧开始,不管哪个时期的悲剧文本,虽然有各自的形式,有诸多差异,但最终殊途同归,都有着相同的结局。悲剧意识几乎成为了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悲剧特色往往会与死亡意识相结合,让文学作品散发出较强的生命意识。海明威的文学小说作品凝聚了悲剧性和死亡性两大要素,让小说本身充满了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拷问。  相似文献   

20.
论金庸小说的生命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的生命意识问题,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论及,但大都尚欠全面,对金庸小说中的原始生命力问题更是关注不多,本文力图从此处切入,着重从“义”、“勇”、“情、“趣”四个方面展开,旨在较为全面深入地阐释金庸小说文本中流动的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