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武艳敏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101-104
国民政府时期的河南连年灾荒,多灾并发。灾荒不仅破坏了河南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河南社会动荡和经济凋敝。考究河南灾害严重的原因,除了河流较多、气候过渡性明显的自然因素外,最主要的是水利废弛、栽种比例失调、农村经济的破败。今天,大力发展经济、调整并优化种植结构比例、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灌排设施建设应是历史提供给河南防灾减灾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国民政府时期出于军事目的修筑了众多公路。锡沪、苏常省道都通过常熟这座滨江邻湖的古城。通过筑路,极大便利了上海、苏州、无锡到常熟的行程,无形之中也促进了常熟的旅游业发展、市政建设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用惨痛的教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3.
清代河南的自然灾害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280-283
河南是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造成灾害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作者试图通过对清代河南自然灾害状况的统计分析,揭示清代河南自然灾害的特点,从而为今天的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玉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
收到较好的效果,增加了税收收入。南京国民政府还实行了印花税、所得税等,但是关税、盐税、统税在国民政府常年收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税、盐税和统税三税收入合计:1936年占政府财政总收入的64%,1937年增加为773%①。它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二、关于废两改元废两改元是国民政府废除银两作为计算单位采用统一的银本位币的一次币制改革。1932年以后,世界白银价格回升。1932~1934年,美国实施“白银收购政策”,造成中国银价大涨,白银外流。市面银根紧缩,物价下跌,资本周转不灵,影响工农业生产。1934年国民政府财政赤字高达5.42亿元,是近10年的高峰。1935年1~9月,据5个城市的统计,钱庄减少38.1%②,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的农民生活艰难,社会经济有整个崩溃之虞。1933年3月10日,财政部长宋子文宣布新银元的官定正式兑换率。4月6日国民政府公布“废两改元令”,规定自即日起,禁止银两交易,确定银本位币以元为单位。对于出口的白银抽征2.25%的出口税(中央银行的白银可以不付关税自由出口)。这是民国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废两改元扫清了过去货币混乱现象,促进了中国货币的统一。早在19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的邮政储蓄始办于1919年,1930年邮政储金汇业总局在上海成立。此后,随着邮政储蓄体系的发展,邮政储蓄在民国经济金融中的地位及功能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拟从微观金融机构、中观金融市场组织及宏观金融变迁的角度对邮政储蓄在民国时期的发展演变展开论述,主要厘清邮政储蓄与近代金融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86-90
劳工教育是对劳工实施一定性质与程度的教育,在满足生产方式对劳工素质要求的同时,改善劳工受雇佣状况并实现劳工解放的教育主张与实践活动.民国时期,劳工教育被当做劳工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劳工问题的基本方式,不仅受到学者的重视,而且受到企业主与政府的重视,由此形成劳工教育思潮与劳工教育运动,劳工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民国时期劳... 相似文献
7.
冯玉祥和蒋介石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头面人物,冯蒋关系的变化十分微妙。在1927~1937年间,冯玉祥对蒋介石从联合到分立再到联合,走过了一个"从最初的军事配合到主动联蒋'清党'"到"从武力讨蒋到促蒋下台",再到"从联蒋抗日到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轨迹。作者分3个阶段考察了他们的联合与分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新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2):60-6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制定过一些专门的社会保险法规,但由于种神原因这些法规从来没有实行过,仅在《工厂法》等法规中夹杂一些社会保险方面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胡悦晗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4-63
1927至1937年间的上海知识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涉足舞厅、弹子房及回力球场等已经为上海市民阶层与新兴中产阶层普遍接受的新型娱乐场所。然而,知识群体对于舞厅、回力球场之类兼具危险性与刺激性的娱乐场抱持一种矛盾的态度。他们对蕴含享乐主义取向的都市娱乐生活所持的正面论述反映出民国时期上海商业文化已经深入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这些娱乐活动所持的负面论述则体现出他们欲借助对这些活动的规范、意义及危害的强调,标榜其自身“禁欲主义”式的独特趣味,与在他们看来因不知节制而带有放纵与沉溺色彩的新兴中产阶层及普通市民的生活趣味相区隔,从而既确立了知识群体对于自身娱乐品味的优越感,也建构了自身群体的身份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梁磊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
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怎样分析新形势下的中国各阶级,分清敌友,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其中最关键也最难把握的是对资产阶级的分析.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理论的探索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1935年瓦窑堡会议才基本确立对资产阶级的正确认识.本文拟就1927年~1937年毛泽东对资产阶级的分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现代公路建设发轫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20世纪30年代公路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国道、省道、县道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1927-1937年的公路建设,河南形成了国道、省道和县道相互交叉的公路交通网络.随着河南公路的兴修,汽车运输事业也随之兴起和发展,抗战爆发前夕,河南开辟汽车运营线路22条,运营里程达2800多公里,设置车站110多处,河南省大部分县城和重要市镇开通了汽车运输.公路建设和汽车运输业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使人们的交往更加快捷和出行更为方便;物流方式随着汽车运输业的兴起逐渐发生了变化;随着公路建设和汽车运输业的出现,一些新的行业也随之出现.因此,公路建设与汽车运输成为继铁路之后河南在运输业上发生变革的主要事件,也引起了河南社会的变革,尽管这种变革是缓慢的,但在河南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乞丐问题并未因封建腐朽的清王朝倒台而减轻,相反更加严重。而上海又是当时中国的一个乞丐大本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广,影响之大,令人深思。1927-1937年《申报》上报道乞丐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种,即对于乞丐的生存状况、社会救助、犯罪行为等方面的报道。透过这些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当时乞丐报道受时局的影响非常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同时反映了社会一些观念的变化等特点。这些报道也折射出了民国时期社会的一些状况。 相似文献
13.
朱宝琴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1)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拟定的一系列有关工业建设的政策,其内政外交举措根本不足以言工业建设。“九·一八”事变后,为固本自卫计,南京政府更多地注意计划工作,有选择地实践孙中山有关工业建设的遗教,初步发展了国家资本,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利益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抗日战争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攘外必先安内”基本国策的制约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扰,使南京政府的工业政策实施陷入举步维艰的自相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14.
赖晨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8-61
在艰苦卓绝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地方政府、政治保卫局实行了邮政检查制度,对各类邮件、包裹进行了必要的邮政检查。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政治、军事情报,为保卫根据地作好必要的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准备;二是为了搜集地方情报,肃清根据地内潜伏的各种反动分子;三是为了加强对白区的政治宣传,扩大中国共产党、中国工衣红军、苏维埃根据地的政治影响;四是为了反制敌人的邮政检查。 相似文献
15.
1927~1937年国民政府工业奖励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政府1927年在南京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业奖励政策体系。这些工业奖励政策不仅在范围上极为宽广,而且在奖励方法上也丰富多样。它主要从奖励特定工业、鼓励技术发明和创新以及吸引华侨资本等三个方面引导、奖励工业发展。为保证工业奖励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国民政府设立了一系列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不同程度贯彻、实施了工业奖励政策,通过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引导社会资源向工业领域流动,使得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艰难曲折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各级民众团体由国民党各级党部指导,受各级政府监督,但各级党部不能干涉各级民众团体的内部事务.各级党政与各级民众团体的权责关系不清.为了维持独裁统治,国民党对民众团体会员资格和民众团体的活动实行严格限制,初期主要是通过党团来控制民众团体.普通民众团体中的党团被撤销后,则主要通过干事会操纵民众团体.国民党控制民众团体的结果导致党群关系恶化,从而使它失去了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新军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76-79
南京国民政府对女工生育保险较为重视,《工厂法》及一些地方法规对女工生育期间待遇作了规定。这些法律法规虽然在政府强力推行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立法本身不完善,立法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其执行效果与立法初衷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8.
曹关群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32(1):154-157
持续开展高中以上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民国“黄金十年”(1927-1937)全面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民政府抗战准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学校国防教育,青年学生的军事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高,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