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燮文艺思想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少康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叶燮(1627—1703),字星期,号己畦,浙江嘉兴人,晚年定居吴江横山讲学,亦作吴江人,世因称横山先生。叶燮是清初的一位重要的文艺批评家。过去,对叶燮在我国文艺思想史上的地位重视不够,这是需要纠正的。但是,近年来,学术界对他的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评价,却又有过高的倾向,这也是不恰当的。矫枉难免过正,但不能片面夸大。笔者这篇文章不是对叶燮文艺思想的全面论述,只是想就叶燮文艺思想评价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一点不同看法,目的是为了给叶燮在文艺思想史上以恰如其分的地位,同时也想以叶燮为例 相似文献
2.
邓心强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85-89,100
上个世纪,叶燮研究逐渐受到海外汉学家的广泛关注。日本的青木正儿、德国的卜松山、美国的宇文所安等学者分别发挥自己的优长,以区别于国内的视角,并借助相关理论资源和文化资源,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治学方法,推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总结并反思他们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以给国内学者提供相应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绍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5)
清代初期的文学理论家叶燮,在他的《原诗》中,对于文学的形象思维问题,作了相当精辟的论述。认真研究叶燮的形象思维理论,对于我们今天讨论形象思维以及进行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在《原诗》中,叶燮明确肯定,文学创作主要是形象思维。他说:“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盖天地有自然之文章,随我所触而发宣之,必有克肖其自然者,为至 相似文献
4.
程麟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4)
叶燮(1627—1703年)字星期,号己畦。江苏吴江人。晚年由于在吴江横山讲学,世称“横山先生”。有《己畦文集》和《原诗》。叶燮是我国十七世纪的文学家、美学家,他建立了一套以客观的“理、事,情”为核心的比较完整的唯物主义美学体系,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欣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5)
文原问题是古今思想家理论家普遍注意和重视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先秦迄明有无数理论家文艺家探讨过这个问题。但不论先秦诸子、两汉儒生,还是魏晋六朝以后的诗文论家,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或失之于片面,或囿于门户之见,都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清初康熙时代的叶燮,正是出于历代论者对此未能“探得本原”的史实而著《原诗》,企图解决这一问题。 综观叶燮之论,他从主客体交会感遇而文章成的对立统一的哲学高度入手,克服和摆脱 相似文献
6.
邓心强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71-77
从贯穿《原诗》的主导思想来看,叶燮延续了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批评,其“知人论世”说、对人格批评论的推崇和应用等均有鲜明体现。从文本内容来看,其“创新求变”思想尤其突出,叶燮据此以历史价值为准,不仅理论上积极呼吁倡导,而且创作实践上以身作则。从古今、中外的宏观视野来看,其“新变”观承传刘勰、袁宏道而来,对蔓延了中国传统几千年的复古论调是一次极大的冲击与解构,具有一定的现代色彩,对当代中国文论界也是一次警示和启迪。从文体言说来看,《原诗》破立结合、点面结合批评方法的运用,使该著具有尖锐、犀利的文风,于强烈的逻辑思辨性之外,亦有某种品鉴与感悟的诗性。 相似文献
7.
滕咸惠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叶燮诗歌理论述评滕咸惠叶燮是清初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他的《原诗》是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当代学者多给以很高评价。或称其“精心结构”①,“能自立言”②;或称其“体系严整,论述精微”③;或认为叶燮可与包姆加敦并列”,或赞美叶燮与王夫之是中国古典美学银河系... 相似文献
8.
论叶燮的《原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克坤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主要是关于诗歌的理论。宋代欧阳修写作《六一诗话》以后,“诗话”成为诗论的主要形式。“诗话”的长处是便于理论结合作品实际,短处是理论的系统性、概括性在表达上受到限制。清代的“诗话”著作很多,大约有四十几种。这其中,发挥了诗话的长处,又重在论证辨析的,当推叶燮的《原诗》。 相似文献
9.
王向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6)
在中国美学史上,清代的叶燮(1627—1703)是很有建树的,他有自己比较明确自觉的美学理论,不仅提出的问题比较重要,而且在阐述上也比较充分,他的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史具有独特贡献。一、什么是美历数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的回答,从春秋楚灵王时期伍举关于美在于“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定义,到孟子的“充实之为美”,庄子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很多人都想给美下个定义;可是从战国 相似文献
10.
卢卡契的早期著作有两个论调很突出,一是为历史的表面混乱现象寻找关键,一是为他自己那样知识分子的静观生活找寻理由。他在信仰上是个共产主义者,在批评方法上是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但眼睛却一直盯着过去看;他有突出的传统感;对苏联的现实主义很淡,一心只注意18、19世纪的诗歌、小说,因此表现了在选材方面的保守性。卢卡契把法西斯灾难的根源一直追溯到谢林的反理性主义,同时又坚持人性价值的纯(氵絮)性和生命力。卢卡契以外物化的概念来说明巴尔札克以后法国小说的衰落。在前工业时期,人和环境自己周围的物质客体有一种天然的接近。这种接近被大规模生产毁灭了。作家和感觉的实在隔绝起来,因而或流于讽刺,或逃入对古代的幻想。卢卡契论历史小说的见解很值得注意;司各特以后历史小说的衰落也是由于艺术家的想象失去了自发性,变得和自己的材料隔阂起来了。象福楼拜就是由于和时代失去接触,就无法从想象中体会古代,在论汤姆斯·曼的几篇文章里,卢卡契所关心的是资产阶级艺术家在这个马克思世纪所处的困境,说汤姆斯·曼宁愿置身于历史潮流之外,同时亲身体会到这种选择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1.
顾易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
由我校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文学批评研究室集体编写的多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是全国重点科研项目之一。全书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七卷,计划于一九九○年出齐。为广泛征求意见,现将部分章节的初稿刊载于下,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并就编写体例和方法等提出意见,以供进一步修改。 相似文献
12.
周忠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1)
奥里明斯基是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他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史上第一个详细而精当地论述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过程,而且对艺术才能和艺术的社会功能有深刻而富有新意的见解。他认为艺术才能包括丰富的联想力、细微的观察力和细节的敏感力等,还进一步论述了艺术才能需要训练和培养;他既看到了文学艺术同经济、政治、革命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同时又反对在处理这些关系上的庸俗社会学的观点。奥里明斯基还批判了“纯艺术”论和艺术上的“唯美主义”。 相似文献
13.
李茂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1)
李贽是明代进步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艺战士。他写了很多文章,批判程朱道学,反对把孔子当偶像崇拜;同时对正在兴起和发展的通俗文学进行了热情支持和评论。他的文艺思想是值得研究和重视的。 相似文献
14.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
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也是伟大的文艺理论家。尽管他的文艺观点,诸如“兴、观、群、怨”说、“辞达辞巧”说、“文质彬彬”说、“尽善尽美”说等等都是只言片语的,却有着内在的逻辑性。把礼治思想渗透在文艺思想之中,是孔子文艺思想的核心;明显地重视文艺的功利性,突出文艺的教化作用,在文艺审美中恪守中和论,是孔于文艺思想的主要特色。他的文艺思想,无论是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的一面,对中国古代的文艺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孝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一种人民本位主义的文艺思想。它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过程中,以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为一元化框架,形成了一个包括文艺反映人民生活的文艺本源论、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功用论、文艺工作者个人的创作自由与其对于人民的社会责任相统一的文艺创作论、以及文艺由人民来评定的文艺批评论等在内的完整体系,成为历史新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蒋凡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清初叶燮的《原诗》,是继刘勰《文心雕龙》后,又一部比较成熟的理论专著,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很有研究的价值。(一) 叶燮(1627—1703),小名世倌,字星期,号已畦。江苏吴江人。清康熙九年(1670)进 相似文献
17.
李凯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5-10
本文通过分析司马相如主要作品的创作背景、儒家文艺观的基本内容以及司马相如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可能性,集中回答了司马相如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指出其文艺思想中包含了明显且明确的儒家意识。 相似文献
18.
试探叶燮的审美创作主客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衡勋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5,(3)
叶燮的《原诗》是我国诗学理论著作中,少数几部具有较完整理论体系的著作之一。本文探究了其中最精彩部分之一──有关审美创作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叶燮确认审美创作主体(人文)是由有特殊规定的才识胆力四要素构成的智能实体,审美创作客体(天文)则是为有特殊规定的理事情三位一体的结构,并认为"作者之文章"乃是"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的产物。叶燮这一奠基于气一元论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深刻理论,从中国诗学史上看,是贡献空前的,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叶燮的主体性诗歌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念存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5)
叶燮是中国古代杰出的诗论家,美学家。他的诗歌美学思想是建立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这一点广为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所肯定。我们认为,叶燮的诗学尚有更精采更富有创见的东西,即系统地探讨了诗歌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构成,诗歌艺术审美创作的思维中介,诗歌创作的物化能力诸方面,充分肯定了诗歌创造的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李爱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4)
清代叶燮的《原诗》,被我国当今的文艺理论家称为继位心雕龙》之后的又一理论高峰,一百多年来,对其研究颇多。本文试图则原诗》的成书、起步.发展、高潮四个阶段回顾其研究历史;从写作动机、文学思想、美学思想、学术思想观照《原诗》文本内部的理论研究状况,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