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企业家的调查与思考吴波为探索如何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跨世纪企业家队伍,我们在哈尔滨市实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机械、纺织和轻工三个试点行业,开展了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129家企业的524名企业经营管理者,均都比较认真地回...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理论的支点与我国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培育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培育一支现代企业家队伍对于增强企业的制度效率和经营效率至关重要。笔者对企业家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是建立在现代产权结构特征基础之上的。产权关系的分解塑造了一个重要的组织角色——经理。培育和造就现代企业家队伍的关键是作出一种组织安排,并设计出一种使企业经理“个人人格”与其“角色人格”最大限度吻合的机制。循着现代产权规则及其联系,建立对企业经理的刺激机制、约束机制、选聘机制是培育和塑造现代企业家队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4.
如何搞好区街经济,促进城区经济发展?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调查了一批区属企业。得到的答案之一是:现代企业家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栋梁,是当前区街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必须上下高度重视,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构建城区社会经济跨世纪发展的战略性基础。现代经济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分工基础上的产业经济。企业家是现代产业发展、管理、经营的主体,对现代产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现代企业家,就没有现代产业。各级领导应认识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今…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企业家成长与异质资本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家、企业家成长与异质资本丁栋虹一、既有研究的缺陷企业家研究是当代产权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但既有的研究在企业家内涵的界定与企业家成长的诠释上存在着致命的缺陷:1.企业家内涵的界定。企业家内涵的既有界定,多从企业家的职能角度出发,都是采取阶段性... 相似文献
6.
加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传承——美国硅谷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精神是美国硅谷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硅谷企业家精神的特质包括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开放合作精神。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地,需要重新认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塑造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舆论引导;逐步确立企业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成长环境;建立具有开放氛围的人才流动和教育制度,鼓励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商业在市场机制中的作用实际上首先表现为商人的作用,尽管商人在生产与消费二者之间的交换过程中获利,但是,商人在这一过程中有助于交换双方达成交易,从而实现交换.他们利用种种手段来扩大成交机会,并且有效地避免了随着交换机会的增多为实现交换而付出的各种代价.其次,商人在市场机制中付出了空间与时间方面的代价.由于商人对货场负有运输、保管及销售的责任,从而避免了很多人为实现交换因受各种特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企业家精神与儒家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0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以后,围绕着东亚经济发展的动因问题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兴趣,是经济制度、体制变革,还是儒家思想体系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结论迥然有别。笔者无意在这种争论中多着笔墨,只就19世纪后期产生于西方并被全世界市场经济国家(当然包括亚...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不研究企业文化结构不行;研究企业文化结构,不研究企业家集团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和影响更不行。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和文化有着休戚相关、不容割裂的密切关系。企业与文化事业的多向联系正日益增多,愈显密切。企业要发展,如果它的职工不具备良好的文化心理、文化素质,就会极大地削弱和减少获胜的概率,并将影响整个企业队伍的创造潜能和发展势能。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能不能搞好,在一定意义上,关键在于人,在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因此,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一、现代系统思想与企业、企业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的社会,整个社会及其经济、… 相似文献
14.
市场竞争机制是对企业家激励与约束的最重要机制,而这种机制的实质在于它能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充分公平的竞争舞台。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利润才能作为衡量经营者努力程度和经营绩效的激励指标,市场竞争越激烈,努力工作就越会成为经理的最优选择,对经理实现激励的成本就?.. 相似文献
15.
16.
17.
近几十年来科学和技术在某些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这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仅仅在美国,本世纪60年代中期就加工了大约40亿吨植物、动物和矿物原料,但其中大约55%(约23亿吨)又作为废物重新被抛回了大自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趋强烈,由此导致许多严重的生态与社会问题,该问题早已存在,但却未引起重视。另一方面,人类在地质学、海洋学、气象学等科学方面的知识明显落后。这些都是评价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十分重要的领域。人类对其介入自然过程可能造成的直接与长远的后果缺乏认识,这种状况严重威胁着现代文明。环境污染是自人类存在以来就出现了的老问题。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发的经济增长、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过去追求最大限度利润造成的污染,把世界引向生态危机灾难的边缘: ——由化学物质和其他废弃物造成的水污染是最大的危险,据估计,今天全球每年排放的废水最已达440万立方米,受污染的是这个数量的15倍,超过现有水资源的三分之一; ——大气层日益成为大型废气贮箱,有毒气体和微粒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充满大气层。转变成废弃物垃圾箱的城市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8.
公共图书馆与经济发展〔荷兰〕D.谢普斯特拉公共图书馆与经济发展涉及两个方面:公共图书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经济因素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公共图书馆面临着能否继续生存的问题。数字化即使尚处于发展的初期,仍具有改变社会(包括公共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从事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发展中国社会经济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具体的经济发展设想。这些设想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众多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本国社会经济的蓝图,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它们所实践。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 关于实行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多种经济成分 并存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鉴于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社会经济十分落后,因而,孙中山先生主张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包括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存在,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但是,如果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受任何限制,则会发展成为垄断资本,操纵国民生计,以至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的严重后果。因此,孙中山先生认为必须同时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1912年他明确指出:要“将国内所有铁路、航业、运河及其他重要事业,一律改为国有”,大资本国有以节制私人资本,“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32、323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目前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增长的选择,而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增长的选择。发展主要遇到这样两个尖锐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一个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二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景,因而有必要加以认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