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武侠小说和古典艳情小说与西方骑士小说和罗曼司大致相当,中国女性武侠则与西方"女吉诃德小说"调侃的对象文本相似.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澄清当前的"雅""俗"之争,还有助于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定文本生产和样式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阿Q和堂.吉诃德都是世界文学画廊中著名的艺术形象,阿Q产生以来,研究者们就注意到了他们的相似性,主要在于两者行为表现上极端相似的滑稽可笑的“精神胜利法”。近年来,人们对他们的研究主要有两类观点:一类认为两者精神内质相同,除了行为表现、意识结构和悲喜剧性格相似,这一切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也相近;一类认为两者有本质差异,差异则有着深厚的人性欲望与传统文化的根源,也有着作者构思意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小说创作与基督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长期生活在美国南方,因此,他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他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也有着明显的基督教特征。但是,福克纳并不是基督教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并没有宣扬基督教教义。相反,他对美国南方加尔文主义清教和种族主义的批判,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同时代作家所不及的。福克纳之所以在作品中大量地引用《圣经》中的故事和传说,之所以使用了种种影射耶稣的手法,他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此更好地深化作品的主题,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他是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上来批判基督教的,正是他笔下那些耶稣的影子,把基督教博爱仁慈的基本教义同他作品中加尔文主义者的罪恶暴行激烈地对立了起来,从而更为深刻地揭露了宗教的伪善,更加激发了读者对宗教庇护下的罪恶的愤懑之情,使他的小说愈发充满了痛苦与冲突,使读者置身于他所创作的起伏跌宕的感情波澜并为之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4.
论福克纳小说创作的神话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饱受西方神话文学熏陶的福克纳在对传统的回溯中,把神话因素奉为文本的坐标,为处于失衡的价值世界中的人们找到了精神传承,其难以割舍的神话意识是其作品从内心深处打动读者,进而唤起人们深层意识的要决之一。  相似文献   

5.
美国现代主义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小说技巧方面所作的各种实验中,最成功的应该是他对小说的空间形式的探索以及在作品中最广泛地运用的并置手法.并置手法的成功运用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小说的空间范围, 扩大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使小说蕴含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更有效地展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貌,而且迫使读者积极参与意义生产,从而使得作品表面无序的形式成为内容,成为作者表达自己思想的媒介.  相似文献   

6.
作为英美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福克纳极其善于从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吸收艺术营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关于意识流的相关理论和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梦的机制以及生本能和死本能的划分等均对福克纳的意识流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结合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宗教氛围,对福克纳几部主要小说中的耶稣式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演变的过程,以求全面公正地评价作家的宗教观及其在作品中塑造这些各具特色的耶稣形象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性”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概念,而是体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转向和超越。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性之工具性,反对本质主义、中心主义和决定论,而倡导非本质主义、不确定性和边缘的重要性。正是在这样一种后现代视野中,我们看到了沈从文与福克纳作品中所共同呈现出来的批判现代性之失蔽,关注边缘文化,以及凸现偶然性与不确定性等后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在小说形式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在其作品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创造了有意味的形式,特别是他在叙述方式方面所作的努力,使其叙述方式本身具有美感,产生了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0.
乾嘉诗坛,派别纷争。洪亮吉论诗,却以平正为特色,独立于各个派别之外。他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标举性情,但强调性情要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尤其注重作家的人品;二、推崇创新,尚奇但强调要合乎情理;三、提倡学古,但崇尚学古出新;四、主张多读书,重视学以养性。由于持论公允,他的诗学思想在当时影响不大,但在清代诗学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文学中,"人性"是作家们不断探索的永恒主题.在福克纳与金庸的小说中,有大量的"人性扭曲"描写,两位作家把人的本性与现实融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创作手法和形态对这一文学主题进行着风格各异的描写和阐释,有着某些精神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威廉·福克纳被公认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最杰出代表和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在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刻画了由于受到压抑而导致心理变态的妇女形象,但是他却献给了这位古怪、高傲而又悲凄的老处女一朵红红的玫瑰.福克纳为什么献上了一朵玫瑰?福克纳又为什么选择献上了一朵玫瑰呢?  相似文献   

13.
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旗手,对现代社会的替罪羊机制感受至深,在创作中反复着墨于替罪羊现象,分别从种族、阶级和家庭三个层面刻画了一组替罪羊群像.从个体上看,这些人物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阶级或家庭矛盾的产物,但作为一个最终命运相似的群体,他们则在各自置身的紧张窘迫的关系场中,代表着一种平缓冲突、恢复秩序的力量.福克纳通过对人物被强制负罪的原由及受罚的仪式化过程的描写,深刻揭示了社会不公正、不人道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从女性视角入手,以《喧嚣与骚动》、《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老人》等作品为研究文本,结合福克纳的思想,探讨福克纳笔下那些没在清教主义、父权制、妇道观和种族主义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中沉入深渊的女性,她们渐次醒悟,能够从容面对苦难,清新自然女性复现,表现出人类昔日的荣耀:同情、牺牲、怜悯、荣誉、爱等精神,这些正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5.
自然环境的健康存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生态环境危机的日益恶化促使人们进行着反省和反思。福克纳在他的"大森林三部曲"中将人与大自然作为作品的主角,描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大自然的破坏,表达了其难以割舍的自然情结和对人类文明的反思。作品体现了作者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整体主义的大地伦理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小说叙事发端于中外交汇、古今争斗的背景之下,"传奇"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基本模式及中外文学"异构同质"的叙事传统,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的发生与发展,从"新小说"到"五四小说",形成了一个不断向传奇叙事传统进行承袭、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接受角度看中国当代文学对西方文化思潮的接受,会发现经历过“文革”硝烟、思想稍稍解放的中国人和感受过“二战”炮火、被现代科技文明“异化”的西方人,对现代社会的“个人性”焦虑感同身受。从“存在”到“先锋”,反映出的是中国先锋小说家对现代性危机的感悟,代表了一代文学青年在东西方文化交融语境中的艰难思考和审美态度。由于存在主义的影响和渗透,中国的先锋小说带有明显的存在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中出现的叙述者"我"的主要功能在于使小说叙事形式具有多变性,构成超叙述层和主叙述层在阅读时的多元化趋向.这一叙述者在从《呐喊》向《彷徨》的写作过程中逐渐由"现身"转向"隐身"显示了鲁迅现实主义写作风格有一个渐趋成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新历史小说以实验文本的形式走上当代文坛,繁荣一时,但至今为止还是一个含混的概念,从历史题材、历史视角、历史意识三个角度入手,尝试澄清它与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小说和传统历史小说的区别以及“新”之所在,为它的存在提供理由与合法性依据,并对简单地将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理论对应阐释的状况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写作理论认为,既住的文学和文化布满了男权意识.女性作家在争取话语权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独特的叙说策略.本文结合巴赫金"复调"/"对话"等小说理论解读梅娘的两篇小说,分析了其中蕴涵的丰富内容,揭示了梅娘作品对女性命运的关怀,及对男性社会文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