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图既是地理信息载体,又是特定文化或政治观念的象征性表达,从中可以了解特定地区的人在特定时代里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16—18世纪欧洲人绘制的许多地图,生动体现了基督教观念与近代文明观念双重作用下的欧洲本位主义情绪,以及在此种心态下对世界其他部分的评价。欧洲历史上一些富有特色的地图和地理书插画展现了欧洲人如何形成并表达一种等级制的世界地理观,而中国在这个等级序列中的位置是近代欧洲人中国观的重要表现之一,亦是文化交流中值得反思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湘西系列乡土小说追求的是美,他要用美丽的梦幻去构建与现实人生遥遥相对的理想宫殿.但在他的代表作<边城>在营造美好和谐的世界,展现的人性人情之美的同时,也展现了美好世界背后的不和谐因素.本文试从这两个方面对<边城>加以分析,并探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与民主观念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1924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观念与科学观念相伴随,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口号与价值认同。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对新文化运动发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影响,促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进而促使中国人对民主观念的理解和阐释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陈独秀对“民主”内涵的新阐释,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人手实现“民主”,梁漱溟强调在儒学基础上认肯“民主”,这些都是对民主政治不同追求的有代表性的体现。民主观念的这一变化,具有多方面的合理性,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有着积极的值得肯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诗学即人学.在中国现当代诗学研究中,<诗潮、诗人、诗艺>和<品与思>这两部论著尤其<品与思>,使我们感受到一种纯净的诗学精神,客观公正的评价尺度和值得信赖的诗学密度.论著立足于宏博的文化视野,以扎实的学术功力,对诗歌的内部构成和文本世界进行精到的剖析,呈现出深邃、厚重和从容之美,为中国新诗研究提供一份独特的文化范本.  相似文献   

5.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一部分中国人逐渐形成完整的全球文化观念.王韬全球文化观念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他较早接触西方文化和游历西方国家的经历.在这一观念指导下,王韬的三部文言小说呈现出全新的文化视野,主要表现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与文化的启示;中西文化观照中的民族自豪感、平等意识与爱国思想;中国人希望认识世界畅游全球的迫切愿望和异域见闻录;令人耳目一新的异国女性形象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和文化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炽 《江汉论坛》2007,(2):12-17
一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由殷周时期的<易经>所奠定、经由战国时期的<易大传>而形成的易文化传统.<易大传>所开出的儒家易学与道家易学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两大主流.后汉时期西来的佛学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因儒道二家的影响而渐与易道契合,是以形成文化传统的儒、道、释三家文化并立的状况.所谓"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的表征和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是近代文化自觉历程中的一个高潮,它是不平等的世界交往过程中一次转被动为主动、由封闭到开放的自觉的文化转型运动。五四文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追求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立足于民族,与世界先进文化保持广泛的联系并与之进行有效的对话,具有鲜明的文化自觉特质,这主要表现为清晰明确的启蒙思路、见善思齐的文化态度、勇于担当的文化情怀等。充分认识这一特质,对我们今天的世界文化交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教的第一本教义<太平经>中说,"夫寿命,天之重宝也."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用以自我认识的载体,是宇宙的精华.一旦消失,便不可再现,于是自古以来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和尊重以各种形式体现出来,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形成了一种带点神秘,不可抗拒而充满诱惑的大众性的文化--寿文化.  相似文献   

9.
区域消费文化观念的差异性:粤甘两省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稳定的消费文化观念会对消费行为产生特定作用。消费文化观念有个体差异性,更体现为一定的区域性群体特征。以具有东西部典型代表的广东省和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消费文化观念各维度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区的消费者在“物质和精神”、“开放与保守”两个维度上表现明显差异,而在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从差异性的消费文化观念出发,企业应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程振兴 《天府新论》2008,2(1):154-158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诗人穆旦已经被充分经典化了.王佐良的评介文章<一个中国诗人>,是穆旦研究的经典之作;穆旦的诗作<饥饿的中国>,标志着穆旦创作走向世界.从<一个中国诗人>到<饥饿的中国>,穆旦提供了一种"世界诗歌","可译性"是这种"世界诗歌"的重要特点.穆旦的"世界诗歌",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意义重大,但也由此带来了穆旦诗歌中备受争议的"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秦汉以前的自杀观念与现代社会不同.通过分析<史记>等文献中记载的自杀现象,可以发现古人更多地将自杀视为一种社会精神现象和文化行为,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反常的病理现象.了解古人的自杀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并且有助于人们反观自己时代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2.
从整体上看,金观涛、刘青峰两位教授所著的<观念史研究>一书体现的作为思想史研究方法的观念史方法论与剑桥学派的英美观念史研究方法和海德堡学派的德国概念史研究方法均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更类似于后者.这种方法论倾向预示着汉语概念史的可能性路径.而只有真正理解国外概念史研究方法并具备自身方法论的自觉,才能铸就汉语概念史的范式.所以,汉语概念史研究才刚刚开始,是一项未竞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新文化运动之纲领——论陈独秀的《吾人最后之觉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其<吾人最后之觉悟>是一篇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文献.文中以国人对西方文明由"学术"而"政治"而"伦理"之觉悟,反思了晚清以来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渐次演进的历史过程,进而揭示了新文化运动之伦理变革的时代主题.<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所阐述的唯文化论之启蒙主义、全民主义之民主理念、批判儒教之反传统主义,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早期陈独秀启蒙思想的核心观点,具有独特的思想史价值,堪称新文化运动之纲领.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后,从近代中国的国情出发,运用中国政治文化中“王道”的理念,发挥自古以来的“大同”思想,来构筑自己的国际关系思想体系.他提倡以中国传统的“王道”文化,来改变当时以西方“霸道”文化为基础的国际关系格局.他提出以传统的中国文明为基础,超越弱肉强食的强权政治,超越近代世界几百年来西方列强奉行的大国强权的规则,扶倾济弱,主导世界进入天下大同的境域.孙中山提出这种思想,以近代西方列强欺凌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为背景,具有现实政治的原因.他的这种思想也是晚清以来的思想家们倡导大同理想的延续.孙中山的追求虽然只是一种理想,但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受到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事实上它也左右着家庭内部的亲子关系.具体说来,为赋予封建宗法制度及相应的"尊老"观念以合理性,儒家所倡导的以"顺亲"或"无违"为中心的孝道观念,为传统中国的亲子关系奠定了最基本的行为模式.而长幼尊卑和师道尊严,也是这种"孝道"观念在处理非亲子间人际关系时的一种延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为儒家道德观之核心的封建"孝道",1919年后为什么会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口诛笔伐的靶标.  相似文献   

16.
"水"是中国上古哲学观念的原型.在中国哲学观念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水"一直有深刻的影响.三种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即神话思维、意象思维与意念思维,正好对应中国上古哲学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或三个不同层次--观念史的结构不仅是历史的也是逻辑的.这三个阶段在观念表达方式、哲学基本观念、追问的哲学问题,乃至宇宙观以及呈现出来的世界图式皆不相同,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受"水"这一根本原型所制约与规定.<太一生水>篇更是以极其隐晦的方式,透露了上古观念变迁的秘密."由水及道",正可作为一个凝练的上古哲学观念史.  相似文献   

17.
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期,前期以传播西方启蒙思想为主,后期则转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相应地,国人对救国之路的选择也由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这是学界的普遍认知,其理论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念,但这种划分在廓清时代主流的同时,也无形中扩大国人在接受新旧文化中的断裂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就阶级观念本身而言,它并没有否定新文化运动前期所倡导之民主,就其被国人接受的轨迹而言,事实恰恰相反。阶级观念是民主观念在阶级领域延伸后的结果,克服阶级壁垒是民主自我逻辑扩展过程中的试金石。民主观念与阶级观念看似相反、实则相成,其间的复杂关系在新文化时期国人所向往之新旧文明转换过程中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8.
柳青的<创业史>与陈忠实的<白鹿原>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由于它们各自所反映的宏大的历史内容和独特的艺术追求而都被视为史诗性作品.然而,如果以史诗性作品的标准对这两部长篇小说从文化层面上进行分析和比较则不难看出,<白鹿原>的文化底蕴要比<创业史>更为宽广和深厚,因而,史诗品格也就更为鲜明和突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柳青的<创业史>作为"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品,由于极左观念的束缚,突出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往往不是从丰富的生活实际出发而是从单一的政治视角出发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模式;而陈忠实的<白鹿原>则超越了时代和政治的局限,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广阔历史视野来观察、描写生活,从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高度的历史真实与丰富的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本身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对差异的追求和肯定,二是对总体化的追求和肯定.西方现代性的差异性来自于公民社会,其总体化来自于启蒙;中国的现代性也体现出差异性和总体化两个侧面,其差异性来自于地域文化,总体化则来自于国家意志.毛泽东的现代性追求同样体现着中国式现代性的特点,即在策略上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的差异性,而在终极目标上始终追求国家权力的总体化.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这种现代性亦得到体现.20世纪中国文学中存在着两种意义论:一是对异质性地域文化经验的表现,二是对总体化国家意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曾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有着十分深刻的思考.他曾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产生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作过深入的分析,并倡导以西方文化来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他特别强调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先进性和文化的世界互通性,主张以开放的姿态对待世界文化.他的东西方文化观对于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