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年毛泽东学习目标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学习态度为"咬得菜根"、"取人之善";学习原则为博约结合、学思并进、学以致用;学习方法为"实事求是"、实用有效.青年毛泽东的学习观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几点具体启示是:大学生学习要由依赖型学习向自主型学习转变,要由学会型学习向会学型学习转变,要由封闭型学习向开放型学习转变,要由知识型学习向能力型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一生十分关注青年问题,对青年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形成了毛泽东的青年观。毛泽东认为:青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青年是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关心青年,做好青年思想教育工作,促进青年健康全面发展;青年要与工农大众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毛泽东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还能够继续作为我们青年工作的指南。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青年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青年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略论述了毛泽东关于正确认识青年、充分相信青年、全面关心青年、教育培养青年和主动赢得青年等五个方面的基本观点,力图阐明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作者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以毛泽东青年思想和邓小平关于青年的论述为指导,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当代青年的实际,认真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青年毛泽东的政治文明观 ,是毛泽东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必要基础和重要环节 ,主要表现为以“巨夫伟人”为政治主体 ,以追求“大本大源”为政治途径 ,以“实事求是”为政治行为的准则和目的等方面。了解这些内容 ,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近现代史 ,亦有助于了解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历史  相似文献   

5.
以青年毛泽东读书学习为切入点,通过追寻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学习的足迹,探求毛泽东走向成功的内在驱动力.毛泽东一生嗜书如命,读书是他成为世界伟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文中对青年毛泽东为什么选择社会科学作为主攻方向,这与他的成功有什么关系等问题作了有价值的理性思考,给人启迪.阐述了青年毛泽东读书学习的两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明确了读书目的,解决了“为什么读书“的问题;第二种境界解决了“读什么书“才能实现目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一生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堪称学习的典范。他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有许多重要的论述。在中共中央大力倡导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今天,认真研究毛泽东的学习观,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养成,经历了由不反对帝制到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激进的民主主义等的大杂烩,到最终信仰马克思主义三个阶段。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引导及朋友间的相互砥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的影响成为他马克思主义观的养成的三大动因。青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养成对当代青年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全体人的素质发展和全面促进人的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青年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实现教育目的的“两改”——改造社会、改造国民;实现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两全”——全民教育、全面教育;实现教育“一重心”——个性或人格教育。“两改”、 “两全”、 “一重心”,这是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青年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就是素质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青年毛泽东的良法思想是在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国内外环境中,在中国传统法文化和近代各种法律思潮的影响下,在其自身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包括了对法与社会、法与国家、法与人民关系的认识。这是毛泽东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确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过程中必要且有益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青年毛泽东的良法思想是在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国内外环境中,在中国传统法文化和近代各种法律思潮的影响下,在其自身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包括了对法与社会、法与国家、法与人民关系的认识。这是毛泽东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确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过程中必要且有益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歌理论发展史上存在着许多分歧 ,彼此互相攻诘 ,相持不下。如何评价不同观点和理论流派之间的斗争 ,是研究我国诗歌理论发展史时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联系诗歌艺术的创作过程 ,认为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都可归入“教人作诗的理论”和“教人作什么诗的理论” ,进而指出相互分歧的理论事实上并不矛盾 ,而是相辅相成的 ;同时 ,本文还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理论体系的构成 ,发表看法 ,力求能更好地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蒙以独特的思想和标新立异的艺术实践,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存在。那么,王蒙在文学创作上又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从成功学有关明确的目标、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思想方法等三个方面,以《王蒙自传》为依托(也就是说,本文建构的逻辑起点是基于对其自传的真实性认同的基点上展开的,侧重其前期文学创作的成功)对之进行解读,可以发掘出王蒙的文学创作获得成功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旗手和文化革命的主将,曾一度激烈批判、否定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今天有人利用鲁迅的有关言论反对中医药乃至传统文化,这是对鲁迅革命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精神的误解或有意曲解。表明他们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实事求是之意。中医药虽有诸多局限,但其内在合理性和顽强生命力是任何人不能随意抹杀、扼杀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统文化和养老模式的差异,英汉民族对孝道重要性及其内容的认知存在着明显差异。美国汉学家Jean M.Mulligan在其《琵琶记》(The Lute)英译本的长篇导言中对该剧孝道伦理进行了探讨。Mulligan之文化误读,是由中西孝文化语境认知的互为观照所致。  相似文献   

15.
从学习角度看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有不少可供语文学习借鉴的地方 ,如好学态度、学思结合和文质结合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为官近四十年,履职十三省,纵观他的一生,无论他身处何地、位居何职,他都严以律己,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懈怠,不敢有一点贪占。林则徐两次在河南工作都与治水密切相关,不论是任职河道总督,还是充军途中奉命堵黄河决口,他都以脚踏实地的一贯作风、科学的方法、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充分体现了他践行的思想、创新的精神和为官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钱学森的一生,是伟大的、光辉的一生,他的科学成就,万古长存;他提出的科学思想,蔚为大观;他从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国家建设的大局出发,高瞻远瞩,提出过许多影响深远的创新性观点。他杰出的贡献,是全体中国人心中永恒的丰碑。他的不朽的革命精神、科学精神以及高尚品格将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发展而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8.
文章扼要评述了戴望舒的诗论。指出由于融化了中国传统诗学、西方现代诗学和诗人自己的创作经验,其诗论颇具匠心独得的理论意义;但由于片面化和绝对化的缘故,其诗论也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的理论失误,是将诗的内容和形式截然分开,并滑向了“内容惟一”、轻视形式的偏狭。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在各种言论、著述中进行大量的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这与其深厚的语言学造诣、国学积累和对欧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密切相关,但因其论述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而长期遭受比较文学学术界的忽视。林语堂对文学与语言学、哲学、宗教等社会科学,绘画、音乐、影视等艺术形式以及自然科学等的跨学科研究成果给后人以重要的启迪,他理应被视为中国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勰出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对幽默文学持的是轻视的态度 ;他过于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而忽视其娱乐价值和情绪价值 ;他对当时已初具规模的幽默文学现象的概括是不全面的 ,对纯粹逗笑的笑话幽默一味排斥 ;他对性格机智诙谐的幽默家的人格持鄙视态度 ;其幽默文学批评观助长了儒家载道文学观的声势 ,进一步把幽默创作推到俗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阵营里去 ,不仅阻碍了后世正统文人参与幽默文学创作的实践 ,也妨碍了幽默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