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武振国额尔敦乌日图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9-33
牧区城镇化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内蒙古西部主要牧区之一的阿拉善左旗是阿拉善盟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中心,阿拉善左旗的城镇化建设对于阿拉善盟的牧区城镇化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对阿拉善左旗调查的基础上,对城镇建设、人口布局、经济基础进行分析,对人口稀少、生态环境敏感的内蒙古西部牧区如何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是蒙古族聚集的纯牧县地区.当地新牧村的建设以及牧区城镇化的发展,对民族经济的发展及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调查结果显示,阿左旗新牧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城镇化建设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等紧迫问题,因此推进阿左旗牧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牧民素质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新牧村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牧区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牧区城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道路不同于其他地区,不能简单地从经济效益来评价其成本收益。由于西部民族牧区生态地位的特殊性、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人稀地广等特点,它的城镇化问题解决起来,投入大、困难多、时间紧,更具复杂性,仅从经济效益来看,城镇化效益也许不如其他地区。但如果从牧区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多角度评价其城镇化投入所取得的效益,其城镇化有益于提高整个牧区的社会发展指数和牧民的国民幸福指数。因此,从民族牧区的长远发展和现实情况来看,民族牧区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以及牧区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以牧区城镇化建设为依托。 相似文献
4.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58-62
牧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蒙古族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内部的与外部的,自然的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交叉,是多种力量在互动关系中共同作用的结果;变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接受、融合和抗拒;总体来说,蒙古族传统生活方式是向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方向变迁,在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中变迁,呈渐进性、非均衡性变迁,在冲突、调适、融合中变迁。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畜牧产业化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牧区的城镇化能有效推进牧民的转移、提高牧业生产效率,解决超载过牧等损害草原牧区环境的畜牧生产问题。但如何推进牧区城镇化,既能切实提高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又不造成新一轮草场破坏而危害环境?应以牧业产业化为切入点,在政府主导的规划和建设中推进牧区城镇化,争取以最小代价提高牧民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推动牧区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促进牧区市场发展,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更好地解决牧区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厉以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9(1):5-10
正一、牧区城镇化所遇到的困难城镇化在全国范围内正在推进。据了解,农区的城镇化进展一般说来比较顺利,而在牧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则遇到较多困难,进展要慢得多。2011年8月,我带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调研组,在内蒙古赤峰市城区、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和宁城县进行调研。本文专就牧区城镇化问题谈一谈个人的看法。牧区城镇化所遇到的困难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刘晓春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5)
搬进城里的牧民能适应城里的生活吗?他们的收入能有保障吗?牧民的心理平衡吗?牧区城镇化的速度是否过快?城镇化是否意味着畜牧业经济的最终衰落?牧民不放牧了,没有牧场了,传统文化如何延续?在牧区推行农耕模式和城镇化是否有悖当地生态环境?以游牧文化的发展为主线,以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个案,以牧区城镇化为议题,论述了牧区城镇化的目的、意义和成就,对牧区城镇化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剖析,针对问题提出了理性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红歌佐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88-90
本文展现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后英图嘎查16户牧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结合当地牧民的讲述勾勒出此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牧民的生产生活变迁的概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农业税全部免征政策的推行,农民税负大大减轻,但农民的其他隐性负担相应增加.同时,取消农业税对县乡财政收入产生影响,对农村经济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巴彦淖尔市取消农业税后对农村牧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通辽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6):77-79
内蒙古通辽市城镇化近几年来,大力推进“三化”建设,城镇化发展速度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主要对通辽市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经验进行探讨,其城镇化发展,一是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走分散式的城镇化之路;二是着力打造工业和农牧业产业集群,奠定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三是突出科尔沁文化主题。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推动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徽州古村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其启动模式和运行机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小城镇 ,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以新区建设为基础的地域结构转换 ,促进了农村人口和农业经济的集聚。伴随着人口、经济集聚的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相应地变化 ,城镇景观开始出现。在城镇化过程中 ,地理环境是发生的基础 ,政策制度是运行的媒介 ,动力结构是发生与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贵州城镇化发展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就业结构非农化重组的一系列制度变迁的过程。贵州城镇化水平在2010年越过了低速发展和高速发展的"分水岭",进入了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新阶段。贵州城镇化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进一步推进贵州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和谐有序的发展,不断完善城镇体系是战略重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重组是内在动力;吸引外资和技术流入是外部动力;推进制度创新,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推进可持续的发展是长远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村城镇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城镇化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城镇化滞后,农村劳动力过量剩余是我省经济发展中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因此,我省必须大力推进多元城镇化,用城镇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从而解决棘手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面向21世纪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持续发展的思考--以苏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苏南地区为例 ,探讨了经济发达地区新时期农村城镇化的特点 ,剖析了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影响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最后提出了未来苏南地区农村城镇化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疆牧区少数民族文化需求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亚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新疆牧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定居、迁移工程的实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 ,促进牧区少数民族文化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新疆牧区少数民族文化需求不仅表现于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对科技文化、商业文化、企业文化、消费文化等现代文化需求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满足牧区少数民族文化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强牧区的文化建设 ,发展牧区特色教育 ,积极开展文化下牧区活动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素质的大学生村官应当而且也能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大有作为,可以成为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引领者、政策宣传者、实践推动者、基层情况反映者和管理者。 相似文献
19.
构建旅游产业成长与新型城镇化耦合系统指标体系,利用湘西地区1998~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湘西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及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8-2014年间,湘西地区旅游产业成长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呈增长趋势,各市州的耦合程度低是阻碍区域耦合协调度增长的重要因素。由于受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制度与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湘西地区耦合协调度等级呈现出北部优于南部的格局,旅游产业成长的差距成为区域内耦合协调度等级空间分异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