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鱼凫王朝是古蜀最早的三大王朝中的最后一个.从诸多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温江应当是鱼凫文化的重要立足点.鱼凫王朝历时500年以上,最后被迫举族迁移,其路线大致是从温江中的都邑出发,沿岷江南下,到达川南;再顺长江东去,直至鄂西.而后的仙道文化和治水文化在温江都可作为鱼凫文化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属于古蜀文化杜宇时代,应在公元前800年左右;鱼凫的含义为古代水居民族图腾,古蜀鱼凫王的传说早于杜宇时代,在川东有遗迹可考,与三星堆文化无涉;杜宇族系古代西南地区民族,其文化起源与西亚有关,三星堆文明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因不被巴文化容忍终至绝迹;巴文化因吸收秦、楚文化而成为古蜀文明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3.
利用文献、考古、社会性历史信息三重证据,证实<蜀王本纪>中古蜀时间跨度3500年的合理性,其中蚕丛至鱼凫三代约跨越2000年.由此发现鱼凫与杜宇王朝之间至少有800年的历史空白.根据地名线索,得知蚕丛、鱼凫属于氐人,处于酋邦体制下,未有巩固的基地,最后南下转移,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4.
湔山是鱼凫、杜宇等数代古蜀王朝狩猎、种植、生产的重要地域,是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常璩(东晋291-361年)著《华阳国志》描述的"鱼凫田于湔山"的缘故和地域今天依然不十分清晰。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认为,"鱼凫田于湔山"有其特殊的历史缘故和地理位置。古蜀王国时期,王权更替,执行"禅而不传"的权利交接方式。从鱼凫到杜宇、再到开明王,事实上是"禅天下而授贤,退而养其生,此以知其弗利也"(《唐虞之道》第27号简)。就蜀王个体而言,不可能活数百岁,无论蚕丛、柏、鱼凫还是杜宇,都可能采取"转世"方式延续其王和神权,故才能"皆神化而不死"。周武王伐纣成功,在建立西周之际,下诏蜀国"天降杜宇",鱼凫被迫禅让王位,因此,"田于湔山"应发生在鱼凫王失去王位之后。另一方面,由于失去了王位,"鱼凫田于湔山"的活动范围相对狭小。"田于湔山"的有限位置,可能在当今四川省彭州市磁峰镇、小鱼洞镇,包括通济镇等周边一带。  相似文献   

5.
杜宇作为古蜀先王,其知晓度最高,相对多的记载使他成为破解古蜀之谜的密钥。通过对杜宇族源、婚配、禅位和魂化等事迹的探讨,可知杜宇是继蚕丛、柏濩、鱼凫之后的蜀族首领,从天墮山下至江源,与朱提族首领"利"通过联姻组成部族联盟,从而学习了农作技术。杜宇因教民务农而被奉为土地之主,又因不能治水而禅位开明,自己退隐西山,死后被视为杜鹃,继续催人耕作。  相似文献   

6.
论蚕丛与蜀     
"蜀"是蚕丛族的图腾,其原始形象为野蚕,后代追忆蚕丛则为吐丝的蚕.据《蜀王本纪》所记,古蜀曾历时三、四千年之久,蚕丛时代距今约6000年左右,这个时间与茂县营盘山遗址的考古结果也基本吻合.考古证据表明,"蚕"是表意,"丛"是表音.  相似文献   

7.
杜宇为何称望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宇是继蚕丛、柏灌、鱼凫之后,第四个在成都平原立国的蜀王。文献记载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日望帝,治汶山下,邑日郫,化民往往复出”。然而,杜宇为什么会被称为望帝?杜宇称帝又说明了什么?而杜宇又是怎样称帝的呢?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与解答。  相似文献   

8.
古蜀汶山考     
"汶山"对于古蜀文化研究,不但是一个重要地名,也是一个重要的疆域。该地域无不与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数代古蜀王朝紧密联系在一起。汶山是"三星堆"青铜器的铜资源的重要开采和冶炼地之一,也是黄金、玉石等原料产地,对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相关历史材料中都提及到了汶山,如《蜀王本纪》中描写到的"望帝(杜宇)治汶山下邑,曰郫化",其汶山指的是哪里?所提及的"郫化"又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的探寻都将为古蜀历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经作者对龙门山的岷江流域、湔江、石亭江和北川湔江流域多年实地调查和相关史料查阅,从2006年至今,虽然中间经历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山河改变、人文失常,灾后重建彻底改变了当地传统文化的格局,但作者对"望帝治汶山下邑"的汶山,有了一定的区域概念,即:东临成都平原,西以岷江河谷和北临北川湔(戬jiǎn)江河谷,北起北川县曲山镇(涪江上游),南至都江堰宝瓶口和关口。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古和夷部族迁移路线、开明人及开明国史、三星堆等三个不同的民族、地域和国家进行了思考.古和夷部族的南迁,应该是五帝时期或之前已抵达古南海的西南面地域,在此过程中,和人部族完成了游牧民族向农业民族的转变.尧舜之前,和人部族已迁至峨山一带定居,并成为一文明强盛的大民族.直到夏代前期,和人部族被迫再次南迁,从此失去了与中原民族和中央政府的联系.开明人对古蜀地域文明的影响,因春秋中叶开明人西迁入古蜀地域而起.大约周桓王或周庄王时,开明人雀古蜀地域建国,始有开明国.不久.开明王国就取代杜宇王国成为古蜀地域最强大的国家.开明王国延续了12代王朝,约三百八十年,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开明国,中原史家称之为"灭蜀".目前.三星堆出土文物被学术及非学术界认为古蜀人蜀国的遗物.事实上,诸多证据表明,三星堆并非古蜀人遗址,而应是苗族先民即当时的三苗部族在南迁过程中最后一个三苗国的遗址,它是两千多年三苗国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古蜀史是指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以前西蜀地域的历史。在古蜀史料中关于"蜀之为国,肇自人皇"、"蜀王,黄帝后世也"、"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开明"的记载皆出于战国后期及秦汉时期。从有关这些史料的典籍的时代及所述史事的考辨,可以证实近世所建立的古蜀世系观念是由传说而"层累"地造成的,它仍属传说的性质,并非信史。近年学术界在研究巴蜀文化时存在一种以"信古"的倾向出发而将传说与史实混淆,未能对有关史料进行辨伪,以致难以认识古蜀社会性质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在成都摸底河两岸发现的金沙遗址是历史上开明王朝生活于此的文化遗存.开明族富于治水经验,他们进入成都平原后很快就取代了出自西山的古蜀族,建立了金沙古城,因此这里并无望帝于丛帝禅让的情况.而古蜀族地位逐渐下降,其沦为二等公民殆无疑义.金沙古城与十二桥遗址相近,应是同时代的双子城.金沙时代气候温暖潮湿,其自然环境与三星堆时代迥然不同.距今约2300年前,金沙古城毁于洪水,不久强秦入侵,开明族统治结束,亦即古蜀最后覆亡.  相似文献   

12.
李白一生以侠客自居,始终保持高昂游侠豪情,这与他青少年时期所受巴蜀侠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巴蜀地区自先秦以来民众就显得剽悍劲勇、质直好义,表现出原始朴素的侠义意识。秦汉以后,在中原秦赵燕等地豪侠文化的影响之下,巴蜀地区形成以地方豪强为特征的豪侠文化,盛极一时,延绵至隋唐。这样一种浓郁的豪侠文化氛围,对青少年时期李白的性格与个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豪侠的行为特征,并影响终生。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南岸入蜀古道,是除三峡水道外又一入蜀的重要陆路通道。此道东起湖北宜昌市江南点军区姜诗溪口,西至利川市谋道苏拉口,全长500公里,东连着丰饶的荆楚大地,西可通往“天府之国”的川西平原,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318国道路线大致上走的就是三峡南岸的西行入蜀古道。古道始筑于商周时期,沿用于秦汉以后一直到现在。历史上每到朝代更替之际,它都被用作军事通道,而太平盛世之时,它又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交通生命线。在古道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遗址、墓葬、窖藏、桥梁、石碑、石板路等各类古文化遗迹向我们叙述着昔日商旅、驿差、军队、部族人群等在古道上往来奔波的繁忙图景。  相似文献   

14.
古蜀时期的原始宗教与历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时期的蜀地有不同的原始宗教反映,而历法应该与之有着必然联系。本文从古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原始宗教入手,借助蜀地的考古发现,分析原始宗教与历法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表明,古蜀地区从日月崇拜向月亮崇拜、太阳崇拜的演变,历法也由太阳历分10月、12月而演变为阴阳合历。  相似文献   

15.
蜀地在公元前316年为秦所并之前是有着自身独立文化系统的古国,古蜀民众也有其独有的特点。就国家认同而言,他们呈现出的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开放坦然的最优选择模式,即既选择更优的后者,却又不否定前者。但是到秦灭蜀后,蜀地民众的国家认同却出现了危机,迟迟不能完成对秦国家认同的转化,一百余年间只呈现出从被迫认同到消极认同的细微演进,其个中缘由还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6.
成都社会科学中的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由古代蜀学发展而来,源远流长,一向具有传统的学科优势。20世纪初年以来,随着西方社会科学理论、方法和学科门类的引进,逐渐形成现代成都社会科学。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成都人才荟萃,社会科学兴盛一时。1949年以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对成都社会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文革”时期极左思潮的干扰和破坏之后,成都社会科学在改革开放时代迎来发展的高峰。社会科学的科学建设得到空前发展,学术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成都社会科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继承了蜀学兼收并蓄的传统,关注民生和成都的社会现实,注重应用性研究,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较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大量的佛像出现在四川广汉古蜀国的玉器上(玉壁、玉牙璋、玉镯等)、象牙上。还发现有重约数十公斤、额头上镶嵌(粘)有宝石的水晶佛头上,等等,说明在当时古蜀国佛教流行规模之大、信教人数之多。起源于中国的佛教传入印度后,经过古印度人(可能含中国古羌族人)加工整理逐渐形成系统的佛教理论,沉睡近200年之后,由印度传至中亚地区各国,再传到中国汉代西域各国,最后回流到中国内地,这就是佛教的倒流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女性艺术家与男性艺术家并肩齐驱,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艺术。毋可讳言,现有的各种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在反映历代女性的艺术创造力以及评价女性的艺术成就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欠缺和偏颇。这一状况既是传统的,又是现实的。认清这一点,是我们发掘和研究古代女性艺术成就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