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论贾鲁治河与元末农民起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元末农民起义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史学界内有不少同志撰文,对元末农民起义的起因陈说(由于贾鲁治河不当所导致)提出了质疑.笔者对其中一些看法,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一、元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确非贾鲁治河不当,而是元末统治的黑暗腐朽贾鲁治河是不是元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所在?事实上早在当时就有所争论.元末明初的宋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不少研究元末农民战争的论著,都从元代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这一前提出发,推定元末农民战争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说它是一埸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这一论点是很值得商椎的。在蒙古族进入中原地区和灭宋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金代文人的涉宋创作包括官方文书、文人杂著、诗词创作三类 ,各具特色 ,数量不多 ,却弥足珍贵 ,从中可以看出金代文人对南宋的不同态度 ,恰好与南宋文人对金的态度形成对照 ,有利于我们全面地思考宋金之间的有关问题。涉宋创作的风格受宋金对立的影响 ,而独具特色 ,即随着作者对宋态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剪灯新话》以元末战乱为背景,从乱世文人心态、婚姻悲剧的根源、处处碰壁的生存境遇等角度叙写,本文就此展开论述,认为作者在小说叙述中寄予了深沉的人生悲慨,这是一部有自觉创作意识的小说,正因为这一点,它在文言小说发展流变的长流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剪灯新话>以元末战乱为背景,从乱世文人心态、婚姻悲剧的根源、处处碰壁的生存境遇等角度叙写.本文就此展开论述,认为作者在小说叙述中寄予了深沉的人生悲慨,这是一部有自觉创作意识的小说,正因为这一点,它在文言小说发展流变的长流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招》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一直是个谜。本文认为《大招》的作者就是景差,此篇当为景差因顷襄王射兕受惊失魂卧病而作的招魂之词。其创作时间当在顷襄王卧病不久的春天,比宋玉作《招魂》要早、“大招”之被命名为“大”,是因为此篇曾被误认为屈原所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西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立国 1 90年 ,先后与宋、辽、金鼎立 ,地方二万余里 ,雄视一方。但是 ,元人修史 ,为宋、辽、金修了专史 ,惟独未给西夏修专史 ,究竟是什么原因 ?西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如何 ?应该怎样看待西夏 ?作者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田中元 《阴山学刊》2003,16(5):51-54
阿来的《尘埃落定》创作的艺术魅力,不仅来自于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阐释,而且也来自于作者切入作品的独特写作视角:叙述话语的诗意化;叙述视角选择的真实性、立体感;题材选择的通俗化、民俗化。  相似文献   

9.
罗福惠 《中州学刊》2007,(4):170-173
从东汉末到元末,河南主要因战乱而迁出人口,但同时亦因地处京畿而迁入人口。在近代因城市化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大潮中,河南对外人口迁移并不显著,这应该是河南人口尤其是农业人口众多的历史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言锋 《江汉论坛》2008,(4):119-121
清朝建立以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文化专制政策,严厉打击反清意识,在社会上形成了避祸心理,清初文人在创作上开始有所顾忌,尤其是对于一些统治者敏感的社会问题只能采取种种曲折、间接的表达手段.以<醉醒石>、 <清夜钟>、 <豆棚闲话>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主要通过历史题材、一定程度地借用参入历史事件、改编历史故事,及类比、象征、小故事大处着笔等多种手段,间接地抒发作者的胸臆,曲折地表达作者的创作主旨.并以此形成了当时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1.
试论著作权的性质与特征宋晓红一、“著作权”与“版权”系同义语对作者就其创作的作品所拥有的权利,是称为“版权”还是“著作权”,在中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起草过程中,曾有过激烈的争论。这一争执起源于历史上“版权”与“作者权”、“著作权”内涵的差异。“版权”最初...  相似文献   

12.
元末天下板荡,逃避世事于文人中已然成风。不同文人基于自身的条件,选择的具体避世之法不同。概括起来,元末文人藉以逃避世事的生活方式有五种:书画避世、逃禅学道避世、隐于学校、文人雅集以寻求慰藉,以及遁居以自适。元末文士企图以不同的方式忘怀世事,是封建社会后期人们越来越看重个体心性自由潮流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3.
作家之思想、创作心态往往能从其笔下的人物反映出来。尤其是那些有历史积淀的人物形象,关注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被赋予的崭新意义,更有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燕青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就已出现,通过对其形象草创、形成、成熟、俗化这样四个发展阶段的钩索,发现他是《水浒传》作者精心重塑的一个人物。透过作者对他的特殊处理,并把他和宋江结合在一起考察,作家徘徊于现实抱负与历史教训之间的矛盾心态十分清晰,而这种矛盾的根源则是由儒家思想的时代困境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众多有影响的甘肃历史人物 ,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宋以前甘肃历史人物数量多 ,级别多 ,影响大 ,宋以后人物数量大为减少。元以来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和中国回族的形成 ,甘肃产生了一大批藏、回族民族宗教人物。人物集中于世家大族及武将多是甘肃历史人物的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浩繁的敦煌遗书中珍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学典籍,而在这批文学典籍中,甘肃籍作者和外省籍旅陇作者的作品又占有相当的比重。这种情况就使我们在述及甘肃文学发展历史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到这些作品的客观存在。同时,由于这些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乃至艺术风格,都和甘肃地域的、历史的某些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生动真实地展现出唐五代以至宋初时期敦煌地区复杂而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而且直接间接地反映出敦煌历史上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所以我们就更应视其为甘肃文学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是个很活跃的人物,又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朱元璋的评价问题,一直是史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题目。朱元璋一生的经历很复杂,他的活动是多方面的,要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必须全面占有资料,进行细致的考察和分析。以元末农民战争中的朱元璋的评价而言,我们应该就他们与元朝、地主阶级、其他各支起义军、各地封建割据势力等各方面的关系,按时间的先后和地区的不同分别进行考察,才能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有说服力的结论。然而,迄今为止,这样的专题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准备讨论朱元璋与元朝之间的关系。一个最简单的基本事实是,元末农民战争是以推翻元朝反动统治为目的的全国各族人民大起义。对待元朝的态度,对于各支起义军及其领袖来说,都是一个根本的政治态度问题。朱元璋对元朝抱什么态度?在元末农民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他的态度又有哪些变化?这便是我们想要加以考察的问题。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志参加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7.
韩林儿、刘福通是元末农民起义军中东系红巾军的重要首领。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韩林儿、刘福通首义于颍州(安徽阜阳)。登高一呼,四方云集。徐寿辉、邹普胜、芝麻李、彭莹玉、郭子兴,明玉珍、朱元璋等相率响应,从而给大元帝国的统治敲响了丧钟。至正十五年(1355),韩林儿称帝于亳州(安徽亳县),号小明王,建国号宋,纪元用龙凤。十二月,元军围亳州,韩林儿遁走安丰(安徽寿县)。至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是法国作家加缪诞辰一百周年。依据传记学、文化学相关理论,历史还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的创作历程,探晰其人生经历和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阐释其作品所蕴含的荒诞哲学,以期全景式展现作者的创作规律和思想变迁。  相似文献   

19.
士风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晚宋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士风有诸多方面的表现,有忠义方面的表现,有腐败方面的表现,其中变节之风远胜忠义之风,奸佞平庸之相对士风影响大于忠义之相的影响,忠义状元在晚宋据于少数,多数太学生风气大坏,时人对士风不良的激烈批评,反映了晚宋士风的主流为士风败坏。  相似文献   

20.
有关吉林戏曲历史的资料在十册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录的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四十八种专著中找不到片言只语,就是其它史籍也很难看到。最近,我在涂宗涛先生那里看到清抄本《吉林赋》一册,作者“窦鼐字薪传,山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