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州话句末语气助词"嘅"、""的音义和用法的复杂性体现在:(1)"嘅"的读音和语义功能的复杂性。"嘅"[kε33]、[kε35]、[kε353]三种读音是句子语气覆盖叠加的结果,既有共同的核心语义功能,又有各自倾向性的用法。其中读[kε35]的"嘅"还有几种不同的情况。(2)""的合音情况的复杂性表现为,受语调的影响而产生[ka33]、[ka21]、[ka35]三种读音。无论哪种读法,都有不同来源:一为"嘅语气助词+啊";另一个则是"嘅结构助词+啊",故同一读音的""的语义功能不一定完全相同。另外""的跨层合音现象及语义功能也呈现出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数百年来粤方言韵母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方言一般又称广州方言。它的语音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现代广州音系。广州音演变的确切年代,由于受材料限制,较难确指。但可以用反映中古汉语共同语的《切韵》或《广韵》音系作为参照点来考察它在中古以后的变化。当然,由于《切韵》音系不是粤语音系的直接祖先,粤语的某些语音特点可能比《切韵》音更早,但是,由于粤方言中古后受共同语影响相当巨大,所以通过与《切韵》音系比较,还是可以约略看出广州音的发展大势的。  相似文献   

3.
说“通语”——扬雄《方言》术语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玉宏 《兰州学刊》2007,(5):155-156
"通语"现在在语言学界被广泛使用着,语言学界使用这一术语时,一般是相对于"方言"来说的,即作为共同语的等义词."通语"第一次出现是在汉代扬雄的《方言》里,沈兼士等一批学者认为"通语"是指无地域限制的普通语词,论文通过对《方言》里提到"通语"字眼的29个例子的分析,指出扬雄《方言》里的"通语"并不是指共同语,当指一种"通行的说法",它可以是共同语的词语,也可以是某地的方言语词.而"通语"只是说明了某个词语是某个地区或几个地区之间最通行的说法而已.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廉江市良垌镇东朗等村有一种反切秘密语,叫"燕语"."燕语"以廉江粤语为基础,用两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声母字附加韵为[iη]或[oη],韵母字附加声为[1],共有四种变体."燕语"处于严重濒危状况,已经退出交际领域.  相似文献   

5.
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同音是汉语方言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同音现象说明了六朝以后共同语中"V 在 N(L)"逐渐取代了"V 著(着) N(L)",汉语方言却保留了"V 著(着) N(L)"格式."著(着)"从动词到介词再到体貌标记语法化的过程存在着南北差异,这种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于北宋北方话完成貌标记"了"的大量出现,阻止了动态动词后面的"著"字虚化为完成貌标记.  相似文献   

6.
宕江摄入声韵历史上很早就丢失了塞音韵尾,其在现代方言中的主要元音基本上是以后圆唇元音为主,可见《切韵》的宕江摄主要元音应该也是一个后圆唇元音.一些方言中宕江摄入声往往有文白异读两种形式,这是入声韵尾消失后韵尾u向不同方向演变的结果.官话方言中,宕江摄入声字多读为撮口韵,主要元音是前的不圆唇元音,这个和南方方言有别的特点是官话方言在清代产生的一个语音层次,它和元明时代读为[io]韵的层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嵌[l]词指汉语单音节词在某些方言中分音成为第二个音节声母为[l]的双音节词,在晋语区(山西、豫北、内蒙中西部、陕北等地区)较为常见,①如山西话将头称为"得老"。赵秉璇认为嵌[l]词是操阿尔泰语的夷狄族在语言融合过程中,学习原始汉语的复辅音所形成的语音分化现象。[1]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扬雄《方言》用不同的地名标记了汉代不同方言词语的地理分布,为后人研究当时的方言和现代汉语方言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河洛地区在历史上曾占据重要的地位,河洛地区的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它在汉语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方言》区域与河洛地区、《方言》中的河洛方言、《方言》与当今的河洛方言等方面可以探讨《方言》的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婚姻开放的盛唐,上层社会出现了"惧内"之风.各种原因的"惧内"现象不胜枚举:有因不尊夫人遗言惧其阴魂而丧命的[1];有因其怕妻而丢官的[2].这种状况似乎向人们表明女子的社会地位有很大提高,妻子成了婚姻家庭生活的主宰.史学界对这一问题也投入了极大关注,许多学者也认为这种"惧内"风反映了封建男尊女卑下的"内刚外柔……女子地位的提高"[3].不能否认,唐代社会的开放性,使得唐代妇女相对于后世封建社会妇女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当我们从当时女性的法律经济地位,社会道德的舆论倾向,妻妾在家庭中的境遇以及社会放荡的习气几个方面综合考察分析后看,笔者认为男尊女卑这一封建时代婚姻家庭的基石,就是在唐代这个十分开放的时代也是不能一笔勾销的."惧内"风下隐藏着更深刻的女性的悲哀.  相似文献   

10.
胡云晖 《阴山学刊》2004,17(5):64-66
根据现存方言并证之以古代语言资料,可以知道赏心之"赏",是"爽"字韵头脱落后的方言口语记音.这种语音现象具有普遍性,以之解释一些历来释有疑义的词语如"伤心"、"行唐"、"桑新妇"、"刚"、"松(月桑)"等,均可豁然明白.  相似文献   

11.
方言研究中的几种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曾怡 《文史哲》2004,2(5):90-96
文章讨论方言研究中应注意的七种辩证关系:方言与共同语、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尖音与团音、规律与例外、顺势发展与逆行演变、"说有容易说无难"、创新与继承。中心思想是:方言现象无限丰富复杂,有许多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方言研究中对此必须有客观的、全面的认识,切不可以偏概全、被表象掩盖了实质。  相似文献   

12.
敏春 《社会科学家》2006,(Z1):311-312
推广普通话对方言的使用和保护有着重大的影响,但同时方言的本土优势也在影响甚至改造着普通话,在许多方言区还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普通话.本文以"川普"为例将从文化与语用的角度对新兴的"有意川普"这种语言现象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瞿建慧 《云梦学刊》2011,32(1):136-138
湘语部分方言点出现了宕开一精组字与宕开三庄组字韵母合流读合口呼的现象。宕开三庄组字读合口呼是受到江开二庄组字的影响。宕开一精组字读为合口呼的原因是韵母的主要元音[’a]与精组声母舌尖前音[ts tshs]相拼时比较费力,于是产生了一个过渡音u。  相似文献   

14.
蒋冀骋 《云梦学刊》2002,23(6):103-106
根据金尼阁对“甚、次、中”的解释,通过分析u韵各小韵的代表字,认为《西儒耳目资》的“u次”不是舌尖前高元音,而是一个与“u”相近的音。而根据现代方言,可以将“u次”拟作[y],“u甚”拟作[尬],“u中”拟作[u]。  相似文献   

15.
粤方言的完成体标记,多为"咗"或"休",也有运用变调手段的.[1][2]关于"咗"的语法特点,学者多有涉及,如张洪年称为"完成体体貌词尾",[3]而彭小川称为"动态助词",[4]都进行了详细讨论;甘于恩首次披露了完成体标记"休"在广东的地理分布及重要特点.[5]值得注意的是,广东肇庆(德庆)、阳江、中山、惠州有些方言点使用着与上述完成体标记不同来源的标记,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对于有限群亏P块的存在性的研究,一直是模表示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有限群模表示论的研究"作为自治区自然基金资助项目,我们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参考文[1][2][3]给出了幂零群被交换群扩张的群的亏零块存在与否的两个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在现代作家笔下,现代"学生"形象大多是新时代的新青年,具有"热烈的感情"、[1]"活泼的气象"、[2]纯洁的人格以及"牺牲的精神".[3]然而,一直致力于发掘人生的诗意美的汪曾祺却在他的作品<鸡毛>、<航空奖券>、<捡金子>中一反常态,塑造了一系列自私自利,人格异化的青年学生群像,对现代学生形象进行了更全面的增构性的呈现,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理念和规范,打破了乌托邦政治下的"新青年"神话,同时对现代学生形象进行了消解性的反思与增构.  相似文献   

18.
马德翠 《河北学刊》2007,27(4):124-127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文学现象,作为90年代文坛第一个聚焦点,它在新时期文学史上留下了难以湮没的痕迹,重要的文学史著述都没有回避对它的言说,或认为"新写实小说""对于中国文学在90年代的走向,特别是对于文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消解,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1](P306);或将"新写实小说"的登场看作是"在'先锋小说'出现的同时或稍后,小说界的另一重要现象"[2](P339).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19.
张巍 《学术研究》2004,(11):140-140
<论语·尧日>:"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其中"天禄永终"一语在后世典籍中频仍出现.现代通行的<论语>译注大多翻译成:"上天的大命已落在你身上了,你要诚实地掌握正确的原则.假如天下的百姓陷于困穷,上天给你的禄位就永远完结了."<论语译注>[1]可以作为代表.杨伯峻先生认为这一章前后不连贯,从宋朝苏轼以来便有许多人疑心有所脱落.因此,<论语通译>作:"[如果你执行有偏差]天下百姓陷于贫困,[那么]上天赐给你的禄位就会永远中止了."[2]钱穆先生也翻译作:"苟四海人民皆陷于困穷之境,则君禄亦永绝."[3]<汉语大词典>"永终"条引<论语>为书证,解释为"永远终止".[4]如此看来,把"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当作假设复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了.  相似文献   

20.
王云鹏 《中州学刊》2005,(4):160-162
宋国是春秋时期中原公族大国,宋人行事由于缺乏变通而显得愚笨呆滞,为人所讥.其"愚"的性格特点的实质是重义轻利,忠厚朴实.这种性格特点主要是由于殷人遗风和宋国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宋国的地理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