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由于放弃了超越性的终极价值层面,现代性的社会理想凝固化为实托邦,成为"单一的现代性",隐藏着"现代性之隐忧"。走出这种现代性困境,需要突破意识形态框架,在现代性与乌托邦的相互关联中,使现代性成为"一项尚未完成的规划"。一方面,从乌托邦维度开启现代性的诊断与治疗,享受现代化的积极成果,试图走出困境和出路;另一方面,运用现代性语境中的普世价值,乌托邦思想本身从目的转向过程,形成人类实践活动中的"辩证乌托邦"观念,发挥乌托邦观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的精神实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文化是一种具有无限魅力的新型亚文化,它是作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文化而与现实文化交融发展的。网络文化以虚拟方式构建,虚拟性是网络文化贯穿的基本精神;网络文化承袭了现代理性精神而具有工具理性;网络文化是一种超时空、超现代、超想象、超真实的乌托邦文化,超现实性是其后现代性精神特质;网络文化受经济、政治、主流意识形态等社会现实因素的层层制约,现实制约性是其前现代性精神特质。网络文化是一种人化文化,必然随着人的理性能力的发展而逐渐走向独立和自由,并将推进和提升人的理性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理解现代性极端发展的两个维度,个人主义和纯粹工具理性已经渗透进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其结果是:道德教化在社会各领域全方位退场,从而陷入现代性困境之中。面对现代性自我观念的形成与教化权威的式微,现代性工具理性崇拜与人之德性的错位,独白性教化传统的延续与个体反抗中的迷失等现实困境,只有将道德教化根植于以交往实践为基础的生活世界,通过完善道德教化实施的内在机制,积极重构中国传统的德性道德,才能完成对现代性道德教化困境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正> 一、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乌托邦”,以及“乌托邦主义”,与社会主义学说一样,本来就是严肃而复杂的理论课题,当社会上反对社会主义的人提出“社会主义失败了”,社会主义“是乌托邦”的时候,社会主义与乌托邦的问题,就不仅是理论问题,同时也是重要的现实问题.乌托邦思想与我国古代的“大同”思想一样,具有同样的理论研究价值.乌托邦在我国似乎早已为人所“熟知”.但正如黑格尔所说,“熟知非真知”,因为我们很少将乌托邦当作科学研究的对象(我国没有政治哲学等分支学科),至多只作为批判对象看待.在国外,乌托邦是社会—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几百年来,不少人为之费尽心力,有不少著述问世.在斯图加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对乌托邦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有其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语境,并非意味着对乌托邦的全盘否定。将乌托邦视为空想的代名词,遮蔽了其内在的反思性、批判性的精神力量。面对现代性的长驱直入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现在还不能轻言"告别乌托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应该在现代性与乌托邦之间保持一种张力。  相似文献   

6.
韦伯和哈贝马斯都从理性视角出发思考现代性问题,但他们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这是启蒙理性自身的双重变奏.工具理性虽然使社会面临重重困境,但它只不过是启蒙理性自身的一重变奏.要奏完启蒙的乐章,就必须在葆有工具理性合理内核的同时将其发展为交往理性.交往理性重建了主体理性,破除了工具理性造成的现代性困境.可以说交往理性奏响了启蒙理性乐章的高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以“资本”这一范畴将现代性概念化,并将资本逻辑领会为现代性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也正是紧紧围绕资本逻辑的分析来展开的。资本的竞争与增值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如何在实施资苓原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大现实难题。破解这一难题,将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启动了起来,现代性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内在动力。但现代性是以市场逻辑与理性主义合谋而发展的,它在推动社会变革和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又造成了市场律令至上和工具理性独断,导致了社会断裂分化、道德理想失落、生态问题严重和人们精神家园荒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寻求共同富裕和提高发展质量抑制现代性悖论。科学发展观寻求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终极意义,强调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对工具理性的规范和思维范式的超越,推动了和谐社会构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们已经彻底离开具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主义时代,进入市场经济和工具理性急聚扩张的全新环境,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的物质欲望过度张扬中,商品、货币崇拜在全社会迅速弥漫,作为人存在的理想沉沦了。思想界面临着一个非常尖锐的...  相似文献   

10.
人和社会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完美的,总是需要不断地被批判和超越",解放"因此成为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在现代性的谋划中,理性在"人的解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既是推动人走向解放的动力,又是衡量人的解放程度的标志。然而,现代性和启蒙理性为人寻找新的价值归宿的企图没有奏效,启蒙创造的工具理性乌托邦破灭了。对现代性的"解放逻辑"及其内在悖论进行深入的反思,成为当代最为重大的课题之一。作为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乌托邦被置于一个新的理论平台上。重建一种合理的乌托邦理论,成为超越启蒙以来的现代性的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民生是先秦社会理想追求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有反专制的民本色彩和民众关怀.虽然在长期封建社会中被边缘化了,但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中,民生问题又突出起来,形成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现代性的悖论使民生问题日渐与社会主义相共呜,它本身的乌托邦色彩又使之具有一种超越性和批判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解决民生问题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相联系,确立了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三重超越:理论上,西方现代性以理性哲学为主导,但它最终走向工具理性并受制于资本逻辑,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超越了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实践上,西方现代性的政治实践所推崇的民主是一种形式民主,其经济实践所坚持的自由市场经济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文化实践倡导的普世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渗透,而中国式现代化以政治上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经济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践维度上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价值上,西方现代性所追求的普世价值最终带来的是世界和平秩序的破坏,而中国式现代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在价值维度上超越了西方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有两种版本,一种是资本主义现代性,一种是社会主义现代性。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个体自由”,其理论旗帜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是“社会和谐”,其理论旗帜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预设了现代性价值由“实体之自由”发展到“关系之和谐”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这一必然性,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实践中重建社会主义现代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杨霓 《学术探索》2009,(2):17-21
现代工具理性文明对个体精神的物化作用催生了审美现代性,其思想的核心是,艺术对现实的否定与反抗作用能使个体产生一种内驱力,去质疑现代异化文明,寻得精神救赎并重新确立自我。然而,审美现代性把启蒙现代性置于绝对对立的位置,缺乏合理性;发轫于现代性中的审美主义却要消解现代性,否定了自身的存在;审美主义变成“精英”空谈,陷入固步自封、“自恋”的怪圈,丧失了对大众的救赎功能;艺术的泛生活化和货币化颠覆了审美主义艺术救赎的主旨。这就注定了审美主义无法实现救赎,现代人在寻求精神自由时无奈地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乌托邦文学创作的主题经历了从古典反乌托邦小说的理想瞩望、近代乌托邦文学的未来社会方案设计到20世纪反乌托邦小说对现代性方案的反思和批判三个阶段。反乌托邦小说表达了对当代社会科技与政治领域严重弊害的深切反思和对未来社会恐怖图景的绝望与反叛。这种绝望与反叛并非对现代性价值理想以及"进步"观念的全然否定,而是以一种"反方案"的方式表达着作家们对未来的筹划,是人们热切期盼健全、合理的未来社会的乌托邦情结的另类形象表达。  相似文献   

16.
刘洋 《兰州学刊》2008,(4):9-11
人性的发展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自古以来自然属性就在社会属性的张扬下一直处于压抑状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现代性的反思,自然属性势必重新回到理论的前沿。文章惟一以“快乐-选择”理论为出发点,试图探究解决人性发展的伦理困境,以期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道德与现代性自我相伴而生,现代性自我是道德与现代性分离的根源,也是走出现代道德困境的关键。现代性自我生成的历史维度敞开了现代道德困境的深层根源及其现象学展现。面对困境,现代、后现代道德哲学及社群主义提出了各自的方案,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从现代道德困境的"自我"根源出发,辨证地处理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情与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是超越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民生主义经济纲领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比较刘贞晔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列宁的《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和《两种乌托邦》的有关论述中,被认为“是一种乌托邦”。因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术界就把它定性为“主观社会主义”。但是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捍卫现代性:哈贝马斯的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怀 《社会科学》2004,(9):89-95
以福柯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对现代性的无情批判 ,使曾经给人类带来福祉的现代性开始走向穷途末路而被判处“死刑”。而新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哈贝马斯则认为 ,现代性是一项远未完成的事业。现代社会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非把人类完全引入了歧途 ,确诊现代性的病症并对症下药 ,现代性就可依然向人类四射光芒。抑制“工具理性”、复兴“沟通理性”、扩展理性潜能是拯救现代性危机的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是当前社会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热点。曾先后出现过“划界论”、“爬坡论”、“滑坡论”、“代价论”、“内引说”、“外灌说”等观点,启发了人们的思路,开拓了人们的视野。然而,问题仍然存在着,并没有得到解决。有些问题至今分歧仍然很大,争论还很激烈。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关系的问题,以求在理论上澄清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模糊认识,并有助于在现实中帮助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一、能否用社会伦理道德来衡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