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T155型故事是世界流行的民间故事之一,在美籍华人、世界著名民间文艺学家丁乃通先生所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被名为“忘恩负义的蛇再度被捉”。其故事基本母题情节为:Ⅰ[追赶](a)国王(b)猎人或(c)凶恶的动物追赶(d)狼(e)或蛇(f)或其它凶恶的动物。另一种  相似文献   

2.
“怕漏型”民间故事在中国、朝鲜和日本流传非常广泛,但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怕漏型”故事在朝鲜流传和演变过程中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民间故事的交流与交流的民间故事李增林,张鸿才本文对印度民间故事集《五卷书》、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国藏族文学《说不完的故事》、蒙文版《说不完的故事》四部书中的若干典范作品做了比较研究,初步探讨四部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近现象。印度是个文明古...  相似文献   

4.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一个侧面的民间故事史,同样以它的辉煌成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由于民间文学具有很强的传承性,本世纪从民众口头采录的民间故事,大都为世代传承之作,同时在这个故事、民歌的海洋里,又不断有活水汇流其中,使之波翻浪涌,蔚为壮观。从六十年代开始持续多年的新故事活动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故事,就是一朵朵怒放的新花。早在1958年新民歌运动普及全国时,就有一些地方开始兴起编讲新故事的活动。1963年前后为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上海郊区农村兴起编讲新故事的热潮。它们的内容和主题为歌颂新人新事,艺术形式上吸取…  相似文献   

5.
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 在蒙古族民间文学宝库中,还有丰富而又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蒙古族人民是勤劳而勇敢又富于幻想,具有乐观主义精神的人民,他们不仅善于“歌以咏志”,而且也善于创作出想象丰富的故事,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就共体裁来说,有充满传奇色彩和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故事;行反映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和斗争生活的传说;有嘲笑、讽刺僧俗封建统治阶级的机智人物故事;有短小精悍而又优美生动的童话和动物故事。就共内容来说,涉猎的生活面极为广阔,绝大多数都是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以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的阶级感情、思想倾向、民族习俗,表达了他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6.
民间故事类型的研究重在传承史的梳理和异文的解读,对故事类型传承的动因有所忽略。从“黄粱梦”故事入手,尝试引入“过渡礼仪模式”,阐释民间故事类型中隐含的生命转换过程即生命的社会性特质。对人类生命社会性特质的理解与传递,或许就是众多的民间故事类型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何绵山 《文史哲》2007,(5):100-111
闽台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表现的大量相同内容,说明了福建民间故事对台湾民间故事的巨大影响,展示了台湾民间故事对福建民间故事的传承,从中可清晰地看出台湾民间故事大都或从福建完整移植而来,或是福建流传故事的改编,或以福建有关人物为故事主人公,再与台湾历史事象、山川风物相结合而产生,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宝物故事是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以具有神奇功能的宝物为核心展开情节,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叙事型范。而无论从产生的文化语境还是构思方面,中国近代幻想小说中的宝物想象都可被视为传统宝物故事在新时代的一种变异延续。在其新变与复旧之间,正凸显出了当世较为普遍和典型的社会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9.
谈谈民间故事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故事的分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这以前,中外许多民间文艺研究家们都对它进行过探讨。如西欧学者中有人把民间故事分为三类:动物故事、本格故事、笑话。这种分类缺乏民间故事的普遍意义,因为本格故事这种并列状态的作品在民间故事中并不多见。有人则按照人物来分类,他们只着眼于研究人物的性格,这种分类同样不能展现民间故事广阔的多方面、多导向的领域,甚至会割裂民间故事的多维空间。有些学者从人类学的角度把民间故事以事件为主体进行分类,以达到从民间故事识别原始民族的礼仪、风俗和信仰的目的。他们仅仅把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间故事史》祁连休著开本:16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民间文学史"之一,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研究的集大成,丰富、全面、史无前例,故事史的研究和故事类型的研究相结合,极大的丰富了民间故事结构形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赵凤玲 《江汉论坛》2006,(6):125-128
在中外民间故事中反映家庭成员关系的故事很多,而最多的是关于“两兄弟”型和“两姐妹”型。在这些民间故事中,哥哥、姐姐总是表现出阴险狡诈、傲慢无理,而弟弟、妹妹处处受到哥哥、姐姐的欺凌、迫害。民间故事所反映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状况,在解读这一现象的原因时,传统的看法多认为是家庭财产分配的不公和妻妇的挑拨离间,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出现这一现象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也就是父母爱的转移对长子、长女乖戾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进而导致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2.
“牛犊娶亲”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及周边地区的一类神异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传统多妻家庭的庶子自出生便遭嫡母迫害,经历狸猫调换、喂牛、变身牛犊、逃亡、成亲等神奇波折的故事。以往人们多将之与“狸猫换太子”传说相联系。敦煌本《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的发现,不仅揭开了故事的佛本生性质,也将其源头引向更早的隋唐之前。从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度,探讨了其中关键情节“母牛吞食”“太子变形复生”与古埃及努特神话的关系,以及这一类型故事在阿拉伯地区的变形,梳理了该故事的多元文化因素及在丝路沿线的流传演变,为认识丝路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会长期延续几千年而不崩溃?”是一个很早就被提出,并不断被解读的“古老难题”。以前人们大都局限于历史学学科,从经济、政治、地理环境、社会整体结构等角度对这一“古老难题”进行解读。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对于“韦伯命题”的探讨触及到了这一“古老难题”的实质。本文受韦伯思想的启发,立足于社会学学科,从制度和社会信任角度对这一“古老难题”做新的解读,认为正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内在支撑的、强大而高度的“内在制度型”社会信任的生生不息,才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几千年而不崩溃。  相似文献   

14.
叙事学研究     
主持人语众所周知,弗·雅·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是叙事学的重要源头之一。该书通过对100个俄国民间故事的分析和比较,概括出了民间故事叙述中的31种“功能项”。正是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1959年春中文系四年级同学曾参加了中共吉林省委宣傅部领导的民间文学工作队,到吉林省的通化地区采集民歌、民谣和民间故事。归校后,经过加工,整理成几十篇民间故事,编成“吉林故事选”。这些民间故事,优美动人,有着鲜明的地方色彩。这里发表的张哲等同学的文章,就是对这些民间故事作初步的介绍的。  相似文献   

16.
曲艺中的话书(又有评书、评话、讲大书等名称),是广泛流传在我国各地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以现有的史料看,它在我国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不过那时不叫说书,而称为“说话”。这里,“话”是故事的意思,“说话”也就是艺人讲说故事;记录艺人这种故事的底本,就叫“话本”。优秀的说话艺人,能以醒木、扇子、手帕之类极简单的道具,通过卓越精湛的表演,讲说历史传说、烟粉灵怪、传奇之案、扑刀杆棒、妖术神仙、民间故事,以至社会新闻等,做到:“说国贼怀奸从(纵)佞,遣愚夫菁辇生嗔;说忠  相似文献   

17.
最新出版的乌尔都语民间故事集《鹦鹉故事·僵尸鬼故事》共有35个故事,其中"驴和麋鹿一起被捉了起来"故事的源头是印度《五卷书》中的"唱歌的驴子"故事。该故事后来进入佛经,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中的"驴鸣本生"。该故事流传的另一途径,即由印度故事集《鹦鹉故事七十则》而译成的波斯语本《鹦鹉的故事》中的"一同被关入监牢的麋鹿和驴",维吾尔语本《鹦鹉的故事》中"一头驴因为吟诗陷入霉运"、哈萨克语本《鹦鹉传奇》中的"公牛和驴的故事"、土耳其语本《鹦鹉的故事》中的"在不合时宜的时候鸣叫的驴的故事"等,表明了该故事在古代亚洲多个地区的流传。此外,流传至今的印度民间故事"爱唱歌的驴"以及阿拉伯民间故事"本性难改的驴子",也是该故事的异本。本文主要讨论该故事的源流以及它在古代亚洲多个地区的传播情形,追溯民间故事在多语言、多民族、不同时空中的演变,比较该故事不同版本之间的结构、意义差异及其宗教涵义,以揭示其在多元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纪彬 《殷都学刊》2013,34(1):54-57
《百喻经》自被译为汉文之后,由于具有极强的娱乐性,故为大众所喜爱,在中土甚至域外民间广为流传,对中土及域外尤其是一些东亚国家的民间故事产生一定的影响,并由此演化出诸多与之相类的故事类型。本文于此拟检选《百喻经》中的几则故事,阐释它们对中土民间故事,尤其是中土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及朝鲜民间故事的影响,以此勾勒该佛经的传播痕迹,加深对佛经传播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高明 《东岳论丛》2023,(3):184-190
“白蛇”故事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之一,自19世纪末起被多次改写和改编成不同语言和形式的艺术作品,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当考察“白蛇”故事在海外的跨文化改写改编与传播实践时,应当追问并思考谁在改、为何改、怎么改、如何评价等问题,从而总结出“白蛇”故事在不同时期和语境下发生变异的原因和规律。中国“白蛇”故事经过改写者的再创作进入世界文学空间,其内容和形态虽发生巨大变化,但作品却饱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伦理价值与美学价值,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故事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信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神庙、祠堂,泛神崇拜下的诸神灵,保留在百姓中间的日常生活行为和禁忌外,最能反映其特色的就属于民间信俗相关的民间故事和民谣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民间故事和民谣是百姓中最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作品,大多反映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在顺德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和民谣里,最能够反映民间信俗的是神鬼故事、风俗传说和民谣三大类,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顺德民间信俗的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