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考古发现的新资料之于许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已久为人们重视,对民俗学的研究也是如此。该文以梁祝故事、承负与重丧、乌鸦的传说为例证,论述和探讨考古发现与民俗学研究的关系问题。认为出土的明代梁祝故事的石刻可以弥补以往研究资料的不足,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的重丧禁忌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文献中极为丰富的乌鸦故事及其嬗变则可以与考古发现的相关材料互为补充。还指出利用考古材料研究古代民俗,可以说有许多工作可做。  相似文献   

2.
西藏地区的考古工作,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半叶。近年来也有不少新的发现,但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掌握的资料仍然不够丰富。西藏考古资料不仅在西藏总体文化的研究中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其中许多资料的发现与研究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国际意义。1990年以来,西藏自治区组织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考古普查工作,笔者有幸参加了田野调查与资料整理。这项工作尚未最后完成。本文拟以笔者所负责的调查区域为主体,同时参照其它区域的  相似文献   

3.
道教考古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北京地区道教的考古资料已有了一定积累,从唐代直至元、明、清,有建筑遗址和墓葬,出土了建筑构件、随葬陶器等,还有一批墓志、碑刻等珍贵的文字材料.这些考古发现是了解、研究北京地区道教人物、事迹、宫观等基本情况以及相关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内容的重要实物.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当前对于这些考古资料,尚未能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本文主要是对北京地区考古中发现的道教材料加以梳理,并略作综述.  相似文献   

4.
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峡考古中发现的巴文化遗存、遗物资料 ,论述了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的关系 ,并强调加强二者结合的研究 ,以及考古学在巴文化研究中的地位等。  相似文献   

5.
中坝文化是分布于重庆峡江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有新的考古资料出土,学界也对该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坝文化以往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仰韶文化渊源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仰韶文化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发现的。解放以后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对仰韶文化的研究,做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积累了不少的资料。仰韶文化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它是我国考古研究工作上  相似文献   

7.
重庆峡江地区鎏金铜器发展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重庆峡江地区近十年考古出土鎏金铜器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品类及数量的基础上,发现该地区鎏金铜器种类、分布以及流行时段有其特点,并具备自身的发展脉络。运用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对峡江地区鎏金技术的产生、渊源以及该地区流行鎏金铜器的原因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陕西周原考古队1976年在岐山县京当乡凤雏村发现一处西周大型建筑遗址,接着又在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发现一处西周大型建筑基址群遗迹。这两处建筑基址的发现,引起国内外文物考古界、历史学者、古文字学者和古代建筑史学者的极大关注。后来由中国古代建筑史学者对两处西周大型建筑遗址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复原。这是建国以来陕西周原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陕西西周考古研究的最大突破,为陕西周原西周考古和西周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柑子园堡遗址位于三峡库区重庆市丰都县十直镇楼子村的长江边上.2016年度在该地区沿江三个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揭露遗址面积810平方米,清理出了一大批明时期的陶器(残次品)和窑具.另还发现了两座龙窑和一个灰坑.过去在丰都县进行的考古发掘项目较多,但十直镇楼子村沿江一带从未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据实地调查和现场发掘资料,在这一带沿江边3千多米的范围内的一些山坡(包)上都分布有大量的明清时期陶器和窑具,当证明这一地带曾经是一规模相当可观的日用陶器生产基地.龙窑在三峡地区发现不多,此龙窑的发现为研究三峡地区晚期陶窑的结构及窑具种类与形制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7,(3):27-3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楚文化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因在楚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考古发现众多,南阳楚文化也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关于南阳楚文化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主要集中在考古资料研究和文献资料(传世文献资料、铭文资料、竹简资料)研究两大方面。考古资料研究主要包括:断代及分期研究、楚国物质文明研究、楚国精神文明研究、楚文化地域划分研究四个方面;文献资料研究主要包括:方国历史地理研究、楚国政治生活研究、楚文化精神研究、铭文研究、相关竹简资料研究四个方面。南阳楚文化的学术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当前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重微观而轻宏观;对南阳楚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够,缺乏对其进行全面梳理及明确界定;已有研究冷热不均;重复性研究太多;侧重于考古学方面的研究,对南阳楚文化的现实遗存关注较少,对其所能推广、开发的现代价值也挖掘不够;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重新回顾南阳地区已经发现的考古资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南阳楚文化相关问题的再认识,从而将楚文化的研究推向纵深处。  相似文献   

11.
在进入新世纪的短短五六年间,海岱地区夏商周考古取得了显著发展。学科发展的标志,一是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考古发现的取得,二是一批具有前沿性学术研究成果的问世。这些学术成果,有的充实、丰富或修正了前人的研究结论,有的则为未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庐江何氏本为魏晋之际兴起的"小族",及至东晋南朝,其家族门第不断上升,成为门阀社会"高胄"、"荫华"的显赫门第,维系了二百多年的兴盛局面。究其原因,固然非止一端,但关键在于其家族之婚姻与仕宦。就其婚姻而言,自东晋至宋、齐,何氏家族相继与诸皇族联姻,成为士族社会中的外戚世家。这使得何氏家族长期获得皇权的护佑。此外,作为高门士族代表,何氏家族虽不乏风雅名士,但各时期其家族都有致力事功的政治人物,如东晋之何充、刘宋之何尚之、萧梁之何敬容等,从而确立起其家族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3.
隶草派生章草今草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书法的草书系统直线发展的传统史观提出不同的见解 ,从书写意识和体势区别提出了划分隶草、章草、今草的界线。根据历史文献和新出土的简牍互相参证 ,证明了“史游创章草”之谬误和“杜操创章草”之可信。而章草之名 ,与后世书家大量以章草书写《急就章》有关 ,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对张怀确见过张芝真迹提出新的考证 ,同时以汉简、墓砖为物证 ,说明了东汉末年张芝能创今草的必然性汉简中存在横势隶草和纵势隶草的两种自然书写状态 ,前者发展为章草 ,后者发展为今草。章草逐渐衰落 ,今草日趋繁荣 ,故有新旧书体之说 ,也由此造成了今草由章草衍变而来的历史错论  相似文献   

14.
西晋仍置涪陵郡后,由于涪陵郡本身置废不一和诸家史地志书记述不清,晋宋齐时期涪陵郡废置与属州问题成了后人不太清楚的问题,以至于后来学者认为三峡地区的涪陵郡在西晋后期因被少数民族首领控制而废罢,到南北朝的齐朝时才复置;西晋到齐,涪陵郡都属于梁州。这是不正确的。实际情况是东晋、南宋仍设置涪陵郡,西晋后期到齐朝,涪陵郡均属于益州  相似文献   

15.
羯族是西晋时期众多弱小民族之一,西晋末年羯人石勒在匈奴汉国逐渐壮大并建立后赵.西晋时期,石勒尚处于起步发展时期,是众多反抗西晋力量之一,因加入匈奴汉国,成为推动西晋灭亡的重要力量.而在进攻西晋的战争中,其实力也在发展壮大,最终消灭西晋在北方势力.进入东晋后,后赵吞并前赵,统一北方,与东晋相对峙.双方皆有统一全国的愿望,但受实力所限及内部不和等因素的影响,都以失败告终.虽然后赵与两晋战争不断,但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在稳步进行,后赵通过招抚汉人进入政权,使得后赵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明显的汉化倾向,有利于羯族的汉化,加速了后赵境内各民族的汉化与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东晋南朝墓志的渊源、摆放位置、纪时格式及"一志多方"现象等若干问题,是前人相关研究中有所涉及,却仍有待深入的重要方面。东晋墓志出现的内在原因,是受西晋已经形成的使用墓志的风习的影响,源自西晋;而其所呈现出的外在特征,却又受到南方使用志墓砖铭的丧葬习俗,以及东晋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与社会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东晋至南朝墓志发展、定型的过程相吻合的是,墓志的摆放位置、纪时格式也同样经历了从不稳定到稳定的变化过程。东晋、南朝墓志中的"一志多方"现象,虽然比较特殊,但大多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与偶然性,且出现的时间也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南中地区在汉政府开发西南夷前后的考古学文化,探讨汉晋时期南中各地的考古学文化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献中称斯里兰卡为"狮子国",又称"锡兰"、"锡兰山"等。自晋至唐,中斯两国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佛教文化交流尤为突出。两国佛教文化的密切交往,促进了双方的政治、文化的发展。两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对于各自国家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狼水东”是地域古称 ,泛指现在大凌河上游牛亡牛河以东流域 ,笔者认为是现在阜新一带。由于近十年来 ,辽代和契丹族历史与考古多有新发现 ,对此有些至今未见研究论述。笔者简单介绍了近期有关白狼水东辽代及契丹族文化研究的10项考古发现及研究情况 ,目的是为学术界所了解 ,便于有更多研究问世  相似文献   

20.
两晋南朝是广东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广东地区历年发现为数众多的两晋南朝砖室墓,墓砖铭文丰富,为研究广东两晋南朝史提供了重要材料。根据考古材料,分纪年、记事、吉祥语、人名、墓志、社会背景等类别考察砖铭内容,并略述广州地区、粤北地区、西江地区三地砖铭的区域特征及历史成因。最后提出砖铭纪年中存在的建墓时间及特殊年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