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资本周转》研究的中心问题,是资本周转的速度及其对价值增殖的影响,也就是研究预付资本的效率或者说是它的经济效果问题。它揭露了资本家怎样从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来进一步加深对工人的剥削。 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的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运动的特殊规律,同时也阐明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金运动的一般规律。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运动也通过资金运动来表现。社会主义经济经营管理的好坏,也要通过资金运动的经济效果来衡量。我们学习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的理论,主要的就是要解决如何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果问题。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中,深入研究了资本周转问题。他既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性,又从社会化商品经济的一般性,论述了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的经济意义;在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同时,探讨了社会化商品经济从流通中获取更大经济效果的途径。由于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资金也必须通过周转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的资本周转理论,对于加速我国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果,促进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的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尤其如此。马克思说:“资本的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马恩全集》24卷第174页) 资本周转的核心问题是速度问题,要加快资本周转的速度,关键又是缩短资本周转时间。资本周转时间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资本的流通时间之和,即价值增殖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不同的生产部门,以及同一部门不同的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是不同的,因而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效果一般和经济效果的社会属性 经济效果一般,就是经济效果的共性。可以表述为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相比较的关系,也就是通常说的所费和所得的数量关系。加上时间因素,还可展延为所占(劳动占用)与所得的关系。把投入(输入)——产出(输出)的概念引进来,即投入同产出的比较。所谓投入,视考察的对象而定,它可以是积累额、投资额、占用的资金额、消耗的资金额、活劳动的消耗额等等,所谓产出,也视考察对象而异,它可以是国民收入、产值、生产能力、产品量等等。 经济效果一般是抽象的,它只是寓于特殊的各个社会形态的经济效果之中,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中,不是讲求一般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说的“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周转速度”,又称“资本的周转次数”,是指资本在一定时间内周转快慢的程度。人们往往只是注意到有机构成与周转速度的上述内涵及其区别,而很少注意到:第一,二者具有同一性(统一性),可以相互转换;第二,二者在同一性和相互转换的内在规定基础上引导出了作为外在表象的两种“效应”——“萨伊效应”(单位时间内等量资本生出等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用对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经济只有以信用为基础,才能良性发展.同时,信用是现代化大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利润率指导下,通过信用实现资本转移,可以自发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同时信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也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经济效果数量关系的函数表现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效果是产出的劳动成果与投入的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相比较,它不仅是定性的而且是定量的,即表现为一定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劳动成果对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的比例关系;二是在价值形态中产品的价值与生产费用的差额关系;三是产出劳动成果随投入生产资源而变化的函数关系。抽象地说,一切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都是消耗劳动并且需要占用劳动的过程。劳动消耗或劳功占用的具体  相似文献   

8.
经济效果是衡量人们经济活动好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即通常所讲的劳动消耗量同取得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亦即投入同产出之间的比较。就物质生产部门来说,生产同样数量或质量的产品,占用劳动与消耗劳动少,经济效果就大;反之经济效果就小。在经济生活中,一切消耗归根到底都是劳动时间的消耗,一切节约都是劳动时间的节约。“真正的经济——节约——在于节约劳动时间,即最低限度的,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生产成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第三分册第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逻辑内涵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周转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按照马克思的逻辑思路 ,系统阐述了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基本内涵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 ,从加快资本周转发挥资本潜力与折旧基金科学使用两个层面 ,探讨了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讲求经济效果,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核心问题。任何一种物质资料的生产,都要消耗和占用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这种劳动占用、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就是经济效果。马克思说:“真正的财富在于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281页)人类社会生产的历史,就是不断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历史。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经济效果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满足人  相似文献   

11.
重温马克思《资本论》四卷,生产劳动的定义是从劳动者对社会生产的关系中得出的。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看,生产剩余价值和为资本增值服务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则受雇于资本的商业劳动和服务劳动也是生产劳动。而从简单劳动过程看的生产劳动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仅适用于产品生产的社会。斯密在划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时发生了二重性的错误,同一种劳动按两个定义来界定,既可以是生产劳动又可以是非生产劳动。我国理论界关于生产劳动理论的“正统”观念,恰恰落入了斯密的窠臼。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必须坚持“社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一种观点是:不应把马克思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的理论,理解为只有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为马克思认为许多不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也可以是生产劳动。马克思曾肯定有  相似文献   

13.
经济效果,一般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消耗(包括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有用成果之间的比较。讲求经济效果,是节约劳动时间这个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人们只有用较少的劳动时间创造出更多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平台资本主义利用数据生产资料进行资本增殖,数据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劳动过程的核心。资本的平台化,使生产主体逐渐完全依赖平台生产,同时依赖平台生活,从而造成主体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的相互交织。平台的资本化,一方面使生产劳动突破了固有的时间结构,造成资本对主体闲暇时间的剥削,无酬的数据生产劳动充斥主体的日常生活全过程;另一方面,在产业转型与行业竞争的双重作用下,平台资本主义加速了新的生产劳动形式生成,主体为维护在平台中的声誉,必须被迫从事“情绪劳动”,接受资本的情绪剥削,并逐渐成为“情绪怪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平台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并未改变其服务于资本剥削的本性,反而使这种剥削愈发强烈。在资本的宰制下,平台成为资本控制、监视、剥削主体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影响的数量分析「一五」时期我国技术进步状况研究段宾技术和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技术进步的主要作用和效果是通过改变生产手段来提高单位要素(资本、劳动、时间等)的生产效益。技术进步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一是生产...  相似文献   

16.
在商业工作中,不讲究经济效果,或者虽讲究而经济效果差的现象,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使广大商业工作干部和群众,懂得重视经济效果的意义,学会必要的经济统计核算,具有分析和评价商业经济效果的科学知识,是提高商业经济效果,改善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讲究经济效果,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经济效果,一般理解为经济活动所费和所得的比较。所谓所费和所得,都是劳动的所费和所得,即包括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和劳动所取得的有用效果。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为了取得某种有用效果,必然要占用和耗费一定的劳动。经济效果,则是对人们为取得某种有用效果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有关的劳动消耗节约程度的评价。如取得同一的有用效果,劳动消耗少,经济效果就大;反之,劳动消耗大,经济效果就小。讲究经济效果,就是为了实现劳动的节约,而一切劳动总是寓于时间之中,所以劳动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说:“时间节约以及有计划地分配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如何划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对此进行了长期而又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大致有四种意见:一是宽派认为,凡是为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进行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二是中派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是新创造的价值超过消费的价值并有余额的劳动;三是窄派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只能是物质生产劳动;四是多层次派认为,生产劳动可以分为狭义的生产劳动(以物质生产为限)、广义的生产劳动(包括非物质生产劳动)和半生产劳动(指第三产业的劳动)等等。  相似文献   

18.
加速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周转的理论武器─—重读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论述有感卢开国最近,重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第二篇。对于马克思从资本不断运动的观点出发,在全面考察个别资本在运动中的形态变化和实现条件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的关于资本循...  相似文献   

19.
平台经济的发展不仅催生了新型劳动关系,带来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也把过度劳动引向普遍化。基于数字劳动过程的特点,将平台经济中的过度劳动划分为技术型过劳、激励型过劳、收入型过劳和休闲型过劳四种类型,揭示其本质仍然是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并进一步从劳动关系的松散化、劳动对资本的实际隶属转向、劳动过程的数据控制和激励机制变革四个方面具体阐述过度劳动的资本逻辑,指明其带来的劳动力再生产的内卷化、劳动者内部分化加剧和三重挤出效应等不良后果。在借鉴国外过劳法制化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对我国平台经济中过度劳动问题的治理之策,以助力劳资关系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争论在国内学术界早已展开,这个争论本身是十分重要的。从理论上来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是整个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从社会实践上来说,把人类劳动划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解决了一般说来哪种劳动是生产的或什么是生产劳动的问题,它对物质财富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精神生产领域中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如何划分呢?研究这个问题,对于精神财富的生产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