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决策》2015,(2)
《决策》:“十二五”时期,铜陵市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扩大规模、服务业集聚发展,现代农业彰显特色,着力构建产业优化大格局。在经济步入新常态背景下,铜陵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怎样的阶段?又是如何用创新的举措深入推进的?  相似文献   

2.
《决策》2015,(Z1):40-41
《决策》: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奠基之年,铜陵市将如何适应新常态,展示新作为?宋国权:"新常态"意味着发展速度、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要求我们站上新高度,获得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形成新格局。对铜陵而言,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是要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和阶段性特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逻辑,准确把握市情特点和发展条件,重新构建铜陵新的生产力发展结构和内质,走出一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铜陵谋势     
查英 《决策》2015,(Z1):39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判断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近年来,铜陵市为走出"矿竭城衰周期律"而一直在谋求转型发展之路。转型之路是一段需要持续动力与创新观念的蝶变过程。梳理"十二五"规划中基本实现的目标、需要完善跟进的目标,对于铜陵"收官十二五,谋划十三五"来说,意义重大。最新消息显示,2015年京福高铁、宁安城际将正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经济学基本研究框架,本文引入了异质性劳动力和知识溢出的假设,分析了转型经济体城镇化过程中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以及产生的城市均衡结构。通过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本文发现:(1)对于转型经济体而言,没有高生产率和高技术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不可行的;(2)劳动力知识溢出的存在,可以很好地解释"城市病"与"逃离北上广"、"民工荒"与"自然村渐逝"等"中国悖论"。本文的研究,不仅强调了产业发展和工业支撑对城镇化的重要性,更明确地提醒我们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通过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等途径培育城市技术比较优势进而推动城镇化。  相似文献   

5.
铜陵思变     
江接海 《决策》2014,(1):54-57
铜陵是一座以铜得名、因铜而兴的城市。这里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铜产业基地。因铜而兴,也因铜而困。长期形成的“一铜独大”产业结构,给铜陵带来一系列成长的烦恼。2009年3月,铜陵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2013年11月,国务院公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铜陵列为资源衰退型城市。  相似文献   

6.
查英 《决策》2014,(6):68-70
在经济下行与区域竞争的双重压力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没有实质性效果,事关铜陵经济发展的后劲。围绕打造世界铜都的目标,铜陵市集聚了一批优质铜产业,以往单一的资源型城市正在向多元化方向转型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与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如何营造优质的政务环境从中汲取最大红利,则是当下铜陵的改革者需要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港口是城市经济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经济是进出口的消费地与生产地。港口与城市经济具有相互推动、互为助力的作用。为促进港口与城市经济协调共进发展,需要依托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以"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为抓手,以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港口集疏运网络建设为重心,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突破口,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扶持力度,从而推动港口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兴产业规划来了目前,《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进入到征求意见阶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日前也表示,争取尽快发布。据8月1日出版的《上海证券报》报道,十二五时期我国新能源产业锁定了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四大产业。在产业规  相似文献   

9.
郭敏 《决策》2023,(Z1):32-35
<正>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居全国第3,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考核居全国第1,上市公司新增2家、总数居全省第4……在过去的2022年,铜陵树牢“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鲜明导向,克难而进、奋勇拼搏,转型发展干出了显示度,项目攻坚跑出了加速度,“一改两为”增进了满意度,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3,(25):12-13
2013年6月是上海"十二五"规划进程过半的关键节点。市委书记韩正曾多次表示,"上海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倾听各方声音,需要汲取全球智慧。为助力上海"十二五"攻坚发展,6月3日起,《东方早报》推出大型新闻策划——"上海求解",汲取全球14个城市和地区的经验,重审上海在创新驱动、文化繁荣、城市规划、人才引进和高等教育五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汽车是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和科技实力比拼的焦点。经过"十二五"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了产业化起步阶段的任务,从"十三五"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应用型高校如何做好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如何支撑人才培养成为各类高校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江苏省经济已进入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对此。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即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这是该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浙江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较早,近年来.在实施多轮强县扩权的基础上。浙江进一步启动了中心镇战略,目标是将一批重点中心镇发展成小城市。浙江省“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此作出了详细部署:支持各地继续加强县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决策》2015,(4)
“城市转型的现实需要” 《决策》:铜陵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历了一个曲折长期的过程,那么其动力何在? 黄然:铜陵创建文明城市确实经过了很多年,好几届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其主要动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明创建源自一种立足实际、对铜陵负责的历史使命感.铜陵是一块风水宝地,大自然赋予我们良好的地理条件,同时丰富的矿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财富.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工矿城市,我们在开矿、冶炼的过程中又给环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积累了诸多问题,比如对水和空气的污染,对城市高水平建设和管理的忽视.这些问题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这种责任感驱使我们对整个城市做一个综合水平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自治区党委作出了建设"创新型新疆"的战略部署,为全疆各地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乌鲁木齐市拥有全疆高新技术产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优势创新资源,必将通过实施首府"十二五"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为自治区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应有示范。  相似文献   

15.
正2009年12月底,"世界城市"首次出现在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的工作报告中,报告提出北京要"瞄准建设世界城市"。2011年,建设世界城市成为北京市发展目标,写入北京"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建设世界城市成为北京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长期战略。世界城市能凝聚国家能量,象征国家实力,标榜民族风貌,而时尚产业作为城市魅力之源在世界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同时时尚氛围的营造更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文明指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徐新 《经理人》2013,(7):6-7
在当前局势下,我们不可能再奢望有"4万亿"的时代,各产业转型升级会越来越加剧,为今之计,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三个问题:第一,你选择进入的行业是否属于大周期调整的范围?第二,你的管理系统是否有助于你企业的发展?第三,你手下是否有人才在帮助你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站在"十二五"门槛上,皖北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安徽在支持皖北发展上,将有什么新的思路?作为地方党政主要决策者,皖北地区的市委书记、市长又是如何深入思考的?他们对突破皖北有哪些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苏南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进入基本现代化。句容作为苏南县级市,虽然存在整体实力相对较弱、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缺点,但同属苏南阵列的一部分,与苏南其他县市同步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是“两个率先”的题中之义。因此,在未来五年,需要在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人才与创新、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0,(42):8-8,41
2010年的工作进入“收官”阶段,最近,山西和山东两省不约而同组织了庞大的队伍深入全省各地.实地观摩考察转型期各地市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在考察过程中。观摩组对地方上工作的成绩给予了积极地肯定,同时要求地方在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着眼“十二五”,结合实际进一步做好相应的编制和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企业成林、园区连片的东部沿海城市,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为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沿海各地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此大背景下,数以万计的企业和投资者,正把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西部舞台,形成了产业内迁(转移)的时代大潮。而对于欠发达、底子薄的西部城市来说,不能因发展欠账多而"如饥似渴"地在招引项目上来者不拒。如何高质量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眼下,地处西部内陆的四川宜宾,以争一流的精气神、前瞻性的发展眼光,落子工业园区改革创新转型,推动园区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四川其他市州乃至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面对当前"一县一园区"成为"最低标配"的发展实际,极具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