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著名词学家龙榆生在《选词标准论》中指出:"选词之目的有四:一日便歌,二日传人,三日开宗,四日尊体.前二者依他,后二者为我.操选政者,于斯四事,必有所居.又往往因时代风气之不同,各异其趣."[1]词选是词学批评的一种独特方式,从词选的选择标准、意图等方面可以考察不同时代词学观念的演变.宋元明清时期词选数量众多,不少选本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文献价值,在词学史上有较大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词选研究受到学界普遍注意,成为词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生长点",不时推出有分量有特点的论著.然检视近二十年已有的成果,也可发现词选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如研究者注意力集中于宋、清二代,元明词选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研究视野比较狭窄,理论深度也有欠缺;词选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某一时段,较少考察历代词选的继承、嬗变与发展,忽视各个时段词选的自身特点、相互关系及发展走向等问题,缺乏宏通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郑海涛  陈勇 《兰州学刊》2008,(1):173-174
《绝妙好词》是南宋著名的词作选本,在词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开创了词选里的断代体例,为清代断代词选和选派词选提供了模仿样式;保存了部分词坛上的佳作和鲜得一见的作家作品;体现了周密选词的标准以及南宋词坛的主流风格.  相似文献   

3.
周济乃继张惠言后常州词派之巨擘。从《词辩》《宋四家词选》可以见到周济更重读者接受层面与文学本位的理论倾向,这可以从编选者的词学观念之演进和选家主体意识之凸显两方面找到原因。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经周济之阐扬推衍始得以发扬光大,最终建构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在清代词坛上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从选本看周济词学理论之演进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济乃继张惠言后常州词派之巨擘.从<词辩><宋四家词选>可以见到.周济更重读者接受层面与文学本位的理论倾向,这可以从编选者的词学观念之演进和选家主体意识之凸显两方面找到原因.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经周济之阐扬推衍始得以发扬光大,最终建构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在清代词坛上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5.
词选是清代常州词派词学思想的重要载体,而词选中的评点更是常派词学理论具体而微的表现形式。在清代后期,常派词人出于张宗立派、阐释词论、指示门径等动机,在其编辑的词选中对词作进行大量的评点。大略而言,其评点模式有三种,即圈点、圈点和点评、点评。通过评点,常派词人将宏观性的词学理论转化为微观示范,即将词学理念具体化与细致化。此外,常派词家在点评时,常以情感或感觉来印证理论,其评点话语多为感性的发挥,诗意的解读。在常州词派的词选评点系统中,最具词学价值的是各种评语。常派词人借助这些评语,进行自我标举,有意识地推动了清词的经典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意义上说,风俗文化的本质是娱乐。宋代是一个风俗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风俗文化的高涨,扩大了宋词的社会需求,为宋词的娱乐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宋人词选的编纂,促进了宋人词选的兴盛。  相似文献   

7.
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价值功能体现出一种现代性的转变。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唐宋词选与时代文化政治意识、社会历史语境相低昂;唐宋词选整体呈现出选心、选型、体例等的历变过程与多元化色彩;且随着词体创作的式微和文化教育的普及,唐宋词选指示门径的功能弱化,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突显,与此相应,唐宋词选的体例根本上也发生了由重选到重释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以悲秋为主题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唯有宋人能于悲伤中见高远、在个人荣辱中显现忧国忧民之情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宋代词家“悲秋”的文学现象有自己的形成原因、特点,不仅反映了词家对社会历史的感悟,也有独特的文学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人笔记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现有研究多集中在文学、史学等方面,对其中很多宝贵的、现已亡佚的易说和易学资料多轻描淡写或略而不谈;有关宋代易学史的著作多写李觏、欧阳修、周敦颐、邵雍、二程、张载、朱熹、杨简等人,极少涉及笔记中的易学资料,因此不能称其为完整的宋代易学史,至少不能反映宋代易学研究的盛况。笔者拟通过对宋人笔记保存亡佚易说的价值以及古籍整理、校勘版本的参考价值等方面的浅述,以引起学界对宋人笔记易学资料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全国思想界;在一九五五年,展开批判胡适资产阶级思想运动。在解放六年的今天,全国正走向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肃清残馀反动思想,划清敌我界限,是有重大意义的。胡适资产介级反动思想,就思想界来说,不僅影响了哲学史学小说戏剧文学史方面,就是他的词选,也是充满这样反动观点,他的论词和选词标准,主要的有两个特徵:一是形式主义,一是主观主义的唯心论,从这两点出发,因此造成一系列的错误看法,看不到文学真正的起源,看不到文学整个面貌和作品的具体内容,从而阉割词的一定程度的现实精神,贬低了词在文学史上的特定地位和价值,这样主观的对待文学遣产的态度,是不忠实的。三十年来.影响一部分青年,受到迷惑和蒙蔽,在今天全国文艺界号召清除胡适文艺思想的毒素的呼声下,我在这里略举出对胡适词选不同意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孟修祥 《云梦学刊》2003,24(5):9-13
汉诗大抵包括楚歌、乐府、文人五言诗。楚歌在艺术形式上与楚辞实无区别;乐府中的部分作品变化楚辞而创为三言体;文人五言诗“风神或近楚《骚》”。艺术情调上,楚歌本身就具有哀怨悲凉的情调,而屈、宋又把这种悲凉之音加之以更为深沉的内涵,形成“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汉代下层文人的人生悲剧命运,促使他们在创作中自觉认同楚辞的创作倾向。从而使这种情调在汉代的楚歌、乐府与文人五言诗中再度复现。  相似文献   

12.
南唐后主李煜开拓性地改变“诗庄词媚”的偏见,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出现,是其对词体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兴晖 《兰州学刊》2009,(9):174-176
唐圭璋先生先后在朱祖谋《宋词三百首》原编、重编本的基础上编成《宋词三百首笺》和《宋词三百首笺注》,促进了《宋词三百首》的广泛传播。《唐宋词简释》则是对《宋词三百首》选词的补充和完善,其间体例和选词的变化,呈现出唐圭璋先生词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清人的宋词史研究以扎实的史料辑考来支撑宏观上的理论建构.史料辑考以整理宋代词话,考订词人史迹,编选、校勘宋词为主要内容,其深层用意是要以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的形式来反映宋代词史风貌,通过保存、整理作品来达到"以词存史"之目的.清人在建构词史时,或以词人为基点,或以正变为骨力,或以风格为中心,基本做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但清人的宋词史研究淡化了对宋词原生状态的考察,缺失了宋词中数量庞大的俗词的身影.其根本原因在于词文学在宋、清两代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改变,其直接后果就是使词这一在宋代原本非主流的、雅俗并存的文体被清人人为地抬作了宋代的代表文体与雅文学之典范.所以当下的宋词史研究与书写,不仅要深化、扩展和纠正清人的话语,更要弥补那些为清人所缺失、淡化的部分,最大程度地恢复宋代词史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5.
李军 《殷都学刊》2004,(3):56-59,80
这反而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宋无诗“史”的特点。元代诗人宋无诗初论@李军$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北京100875~~~~[1]杨镰.元诗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元人十种诗[Z].北京:中国书店,1990 [3]袁世硕,阿布晋一郎.解识龚开[J].文学遗产,2003,(5):8496.  相似文献   

16.
刘锋焘 《文史哲》2003,(3):64-69
苏轼的词学观念 ,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宋室南渡 ,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导致了人们词学观念的变化 ,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才很自然地为词人们所接受 ,并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而在金代 ,由于“苏学盛于北”,苏词更是被充分地接受、继承与发扬。宋、金词创作的历程证明 ,苏轼对词的贡献开辟了词体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11,32(2):97-101
韦庄的《秦妇吟》在唐诗中字数最多,是一首反战诗,也是一曲反战诗剧。《秦妇吟》以说唱的形式表现,以乐府的体裁完成;节构完整,人物出场错落有序;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虚构的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让人揪心;主题集中,场景宏阔,对战争的罪恶给予全方位的展示和立体化的批判;是中国和世界反战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巨作。  相似文献   

18.
诗歌选本是诗歌思潮的载体之一。《瀛奎律髓》等诗歌选本是宋元诗学发展过程中在诗歌选本领域所收获的重要成果。它们在宋、元宏阔的诗学背景下应运而生,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批评实践互相促进,生成独特的宋元之际诗坛风貌。《瀛奎律髓》等诗歌选本在宗宋、宗唐以至唐宋双宗的诗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在唐、宋诗接受历程中价值独具。  相似文献   

19.
李浩 《文史哲》2003,(3):59-63
“诗赋取士”的提法并不准确 ,但这一说法来源有自。作为科举考试的新概念 ,唐人对“诗赋取士”多所批评 ,但并未废止 ,实包含一种不得不如此的理势。从唐代学术文化思想角度来理解“诗赋取士”的命题 ,包含如下几方面意义 :社会以进士科为荣美 ,诗赋遂成为一种必备的人文素养 ;诗赋作为科举与铨选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 ,使考试具有了更大程度的“机会的形式平等”;以声律工拙论高低 ,可以用文学的标准衡量文学 ;唐代诗赋文学多具怀疑精神与自由意志 ,保存了哲学的良知  相似文献   

20.
祝东 《殷都学刊》2011,(4):58-64
宋季遗民词将艺术手法与思想内涵完美结合,在唐宋词史上涂下浓墨重彩一笔,对清代词学亦产生重要影响。清代词坛三大主要流派即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他们不论是理论批评上还是艺术创作上都受到过宋季遗民词的影响,但其侧重点却各不相同。清代三大词派在对宋季遗民词的接受过程中,或是注重作品的思想内容,或是倾向艺术手法的借鉴,或是推扬其思想理论,各取所需,借石攻玉,宋季遗民词对清代词学的发展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