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在古代漫长的历史中,中外文化交流一直不断进行,至近代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大量输入,中西文化交流剧增。这时的文化交流极不平衡,“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几乎是“单向”输入,但它却大大激发了中国的改革。而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2.
历史叙事贯穿毕飞宇整个创作过程,对历史的强烈质疑构成了毕氏小说反复吟唱的主旨之一。"人的贪欲推动历史的轮回"颠覆了传统主流历史观,人类的弱点与缺陷撕裂了理性的光环,"重新启蒙"是毕飞宇历史叙事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狄更斯以睿智深邃的眼光洞察历史的面貌,从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事件中汲取艺术素材,创作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作品,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其目的是展示干预现实的一种创作态度,并藉此折射社会历史状况。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的作家,狄更斯没有放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探询,他对人生和历史的激情抒写,心系国家的忧患情怀,以及主体在突破、探求和审已中的反思意识与超越精神,都是其历史意识的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4.
历史题材小说的道德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时期以来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现实与道德的艺术性思考中,许多历史小说作家采用历史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双重视角,从文化的高度观照历史,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历史画卷,塑造出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人物形象。在近20年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中,还出现了所谓“零度情感”的叙述姿态和对大量丑恶社会现象的描写。这类文学现象的出现,既有其合理性,但也必须注意到它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即使全面进入市场社会,作家仍应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作家的社会良心是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必须时时顾及的。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小说苑地中,历史题材小说是一种常开不败的花.代表着十七年小说创作成就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竞有六部是历史题材的.在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多次评奖中,她每每都有佳作金榜题名。近年来小说创作走进低谷,出现“疲软”,而历史题材小说却受到先锋作家、新写实作家以及不少被公认为有才华的作家的青崃,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文坛,甚至初露称雄文坛之势.本文仅就近年来发表的部分作品,对历史题材小说的新貌作以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历史小说作为通俗文学家族里的一员,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二三十年代的通俗历史演义小说在通俗文学的大军里可以说是异军突起。对此,笔者从历史小说的内涵解释、生成与繁荣、大致的分类以及此时间段的代表性作家蔡东藩的历史演义小说的评述,进一步思考阐释了如何看待历史演义小说中的真伪。  相似文献   

7.
李碧华小说在进行历史书写时采取“故事新编”“古今映照”的策略,不仅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香港家国认同的模糊,也以其宿命循环的历史观以及对大历史叙述掩盖下的个人命运的关注赢得了读者的共鸣;同时,小说又通过对历史“抒情诗化”的个人重构,反映了变革前夕香港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是建立在五四时代的独特性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划时代的地位之上的。唯有联系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特殊性,才能创立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鲁迅小说的特殊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小说修辞交流横向轴与纵向轴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总是随着历史语境的演变而演变。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可能改变一个时代的思维模式,进而改变读者与作者的审美成规,从而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修辞策略,发展自己的修辞技巧,最终改变小说修辞的整体风貌。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中国小说修辞,必然受到时代语境与民族语言文化心理的影响,从而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特征。根据不同时代小说的修辞语境、修辞契约、修辞策略等的差异,可以看到中国小说修辞由传统-阐释型修辞向现代-建构型修辞与后现代-解构型修辞嬗变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0.
历史演义小说虚实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构本来是小说的一个重要文体特征,但由于历史演义小说与史籍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对其虚构的特质有一个较为漫长而曲折的认识过程。历史演义小说中的虚构有其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王安忆小说中的历史性叙述进行了分析,认为个人面对历史的宽容与承受,以及对女性历史的凸现和还原,是王安忆小说中对不同于社会大的历史症候的自性个体进行历史投射的两个基本着眼点。在生活化、日常化的历史观念的指引下,通过在叙述中投射历史情绪表达历史情怀,形成了作家独特的历史体验和特殊的历史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占有>中,拜厄特不仅对经典神话和童话等进行了戏仿,而且还戏仿了罗曼司、侦探小说和教育成长小说等小说体裁,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不同时期的两对文学恋人在各自的文学研究过程中所亲历的浪漫之旅,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历史、艺术与人生的理性思考.文章以拜厄特对不同小说体裁的戏仿为切入点,探讨作家是如何将通俗文学与传统文学成功地融合在一起,进而扩大小说的内涵空间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小说观念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长期伴随着历史著作的影子,小说被当作是“史之余事”。究其根源,主要是神话的历史化以及儒家正统观念的要求。以“信”、“实”,而不是以艺术真实要求小说创作,成为批评小说的一大标准。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小说创作开始脱离历史著作而成立。从此,人们对于小说的独立价值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小说评点的出现以及明代文人对话本的编辑、加工和拟话本的写作,标志着小说观念中对小说艺术肯定评价的确立和对小说性质认识的加深。金圣叹在建立中国古典小说美学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理智而清醒的王安忆,以鲜明而又客观的性别写作宗旨和对不断升华、成长的女性主体精神的探勘,对女性在传统历史中的处境进行了重构,显现出了她毅然决然地走出伊甸园般的菲勒斯中心社会,构建女性历史主体的独特性别立场和重塑历史的风姿。  相似文献   

15.
历史演义小说,既要演史,又要演义,大概可以按照创作特点分为历史的小说化和小说的历史化两类,但无论是哪一类历史演义小说,都有虚构和纪实的部分,虚实相生可以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正是历史演义小说这种虚实相生的特点,才能够实现其寓教化于娱乐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历史题材小说创作蔚为壮观,其叙述范式发生了引人注目的重大转型:如从诗化的历史叙述转型为历史的诗化叙述,从故事化叙述转型为生活化叙述,从传统的民族史叙述转型为家族史、个人史的叙述等等,但历史的主体是人,对人的关怀应成为历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形态和最后的归宿所在.  相似文献   

17.
后新时期小说对个体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思考主要表现为对历史力量、个体命运与个体生命精神之间关系的探索和表达:不确定的历史力量常常导致莫测的个体命运并生发出历史暴力,历史暴力给生命个体造成难以逃脱的生命苦难,而生命个体应当以诗性生命精神超越历史苦难,或以坚韧质朴的个体生命精神应对历史苦难。  相似文献   

18.
世界诸国均无历史演义小说这一品种 ,只有中国才有历史演义小说。中国的正史 ,历来就有神话、传说、虚构的成份 ,以史为本 ,并敷演其大义 ,达到以史为鉴 ,教育和娱乐民众的目的 ,于是乃有历史演义小说的出现 ,历史演义小说经历了衍变过程。中国历史演义小说 ,具有其鲜明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之初的伤痕小说面临如何叙述当代历史的问题。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伤痕小说采用了一系列的叙述模式表现其历史立场:以"忠奸对立"方式将文革历史"空白化",以时间切分方法表达"回归十七年"的历史立场,以"忠诚"叙述表现对革命"原点"的回归,等等。这些历史叙述模式体现出鲜明的受制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特点,使伤痕小说成为意识形态化的历史书写。  相似文献   

20.
对合作化小说的评价 ,在不同历史时期曾有过种种变化。合作化小说诞生初期 ,伴随着广泛欢迎的 ,是一种焦灼、急切的功利期待。当合作化作为一种现实的意义秩序被成功构建之后 ,对合作化小说的评价开始转为一种意识形态想象的审美实现的阅读期待 ,其间 ,阶级斗争叙事一度左右过对合作化小说的审美评价。 80年代初 ,合作化小说因现实意义秩序的崩溃面临重重危机 ,直到 2 0世纪 90年代之后 ,才被当作一个文学史范畴重新深化认识。而在整个评价历史的后面 ,潜藏着不同价值标准的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