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79年普利策新闻奖设立"特稿写作奖"起,特稿(Feature)导引了"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的趋势,逐渐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特稿的写作,比较常见的是断裂行文式.试以南香红所写的特稿为例,以跳跃性、片断性和细节性这三个特点为切入点分析南香红特稿作品断裂行文之美.  相似文献   

2.
1979年至2008年的普利策奖特稿奖作品以悲剧报道为主,具有鲜明的悲剧审美特色:注重表现悲剧中闪亮的人性光辉;悲剧报道的目的在于激发受众心灵深处的悲悯性、悲愤性和悲壮性;传达出一种沉思之美。普利策奖特稿的作者大都是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面对社会悲剧,能以强烈的悲剧审美意识加以报道。普利策新闻奖评奖委员会将这样的作品推上普利策新闻奖的领奖台,反映了普利策新闻奖评奖委员对新闻工作者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一种赞赏和认可。  相似文献   

3.
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的多元文化主义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又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正是这种社会政治理论的实践映照。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伍慧明等作家作品中刻画的华裔妇女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华裔妇女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以及融合东西方文化重构文化身份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2010年第94届普利策新闻奖评选在网络传播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网络元素大大增强.其透露出来的评选导向是:新媒体的价值取向在于公共利益为先和非盈利性质,业务上重新重视调查性新闻报道,经营上注重新老媒体的资源共享,形象上更关注草根阶层,并重视促进环境问题的实际解决.其最新的变动趋势集中表现为:网络媒体在普利策新闻奖框架里评价因素的出现,并且与专业主义的新闻价值判断-环境新闻理念相结合,使得非盈利模式的网络媒体在公共利益领域被赋予了更大的使命与更高的期待.这也许是美国网络媒体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运用社会性别研究范式与视角,可以对媒介传播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阐释,对媒介拟态环境的性别文化建构给予剖析,并能从“说与被说”“看与被看”“演与被演”三个方面对传播中的性别话语、性别权利和女性形象的拟态环境进行评析,对媒介传播中如何贯彻“性别意识主流化”战略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非裔与华裔女性作品既叙述了母亲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女儿崇尚的美国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又塑造了具有女性主体意识、敢于挑战霸权统治、追求女性独立的母女形象。文章通过美国非裔与华裔女性作品中母女关系的互文性解读,以全新视角诠释少数族裔女性在种族、性别、文化歧视下的母爱情结,以及母女间的怨恨、疏离、残忍关系。同时,揭示了母女经历冲突走向融合,表达了共同的主题:非裔与华裔女性只有认同自我民族文化身份,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母女携手汲取多元文化的精华,才能完成女性主体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边缘空间是美国文化批评先驱莱斯利·费德勒文化批评的空间指向。他关注边缘空间,眷注身处边缘空间的不同种族、性别、阶层的群体,挖掘其被潜抑的文化心理诉求。他发现原始大自然是美国经典作品构筑的边缘空间,在边缘空间常上演跨种族的爱恋情节。此隐射出美国人回归天真、期盼不同文化平等交流、实现文化和解、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文化心理。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是费德勒文化批评空间指向的文化政治使命。他在文化批评中,对种族与性别主题的潜心钻研、对美国经典文学标准的颠覆,有力地支持了多元文化主义,促进了社会正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华裔美国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莫过于汤亭亭、谭恩美和伍慧明,而其作品也以其塑造的鲜活的女性形象而引人入胜。本文试图以这三位作家的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产生的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和其成长历程。同时,通过对其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研究挖掘作者在受到来自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边缘身份的压力下力图打破沉默、冲破自我、寻找多元文化融合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浅议跨文化新闻传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当今国际新闻传播思潮,呈现了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心理信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这组笔谈文章选自武汉大学新闻学专业《国际新闻传播思潮研究》博士学位课程书面讨论。其中的主要观点有:跨文化新闻传播既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又信守全球新闻自由原则,并建立两者间的统一性;跨文化新闻传播推行文化间的非垄断化市场原则、传播技术均衡原则、新闻报道平衡原则。国际传播中的他国形象误读是普遍的,并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同时也是双向的、不平衡的,传播弱势国家被误读的机会和程度要大得多;在现阶段,寄望他国媒体改变我国形象误读现状不太现实,只能从自己入手,作多方探索。一度流行于美国的新新闻主义思潮,曾以新闻采访和写作上的突出特点名噪一时;新新闻主义的骤然兴起与迅速衰落,对于我国新闻理论的建设和新闻实践的探索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提要]本文旨在探究传统性别观念和不同渠道上的信息传播如何影响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以及信息传播的不同方式是否会影响传统性别观念与育龄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基于对486名育龄女性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传统性别观念和人际讨论分别与女性生育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而新媒体平台上的新闻关注与生育意愿呈负相关。此外,虽然女性在传统媒体平台的新闻关注与其生育意愿未呈现直接关系,但调节效应分析显示,传统性别观念和传统媒体上的新闻关注对女性生育意愿存在着交互作用。具体而言,对于低传统媒体新闻关注的女性来说,传统性别观念对其生育意愿的影响较小;而对于高传统媒体新闻关注的女性来说,传统性别观念对其生育意愿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哈雷特·阿班(Hallett E.Abend)是美国大报《纽约时报》20世纪30年代的重要驻华记者,也是美国新闻界塑造和传播近代中国知识和形象的关键人物之一。通过考察阿班在中国十五年间发表于《纽约时报》上的千余篇新闻作品,分析美国专业记者如何塑造一种历史的、典型的中国形象,并揭示此种新闻话语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文化意涵,同时补充描绘20世纪30年代美国主流媒介有关中国认知的多元知识地图。  相似文献   

12.
权力、身份、形象、建构、消费等一直是女性主义关注和讨论女性问题的关键词.新媒介环境下,传媒对社会性别形象(女性、男性、中性)的建构采取通吃的方式,已超越了女性主义关注的视角.在传媒消费主义视野与逻辑下,文章分析了我国传媒“男性、中性乃至第三性”的性别形象建构,指出其中的弊端并做出学理批判,认为新媒介环境下,作为性别平等的公共领域,传媒应本着真实、客观、公正、平等、开放的专业主义视角进行社会性别形象建构,以推动社会性别文化建设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叙事语法指新闻报道中事件与事件的组接形态、逻辑与原则。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叙事语法的特征表现为:1.事件序列形态上呈现出核心事件复线与卫星事件藕型相交模式;2.事件组合逻辑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3.事件组合原则为揭露事实真相,呈现人生百态。这些特征是普利策新闻奖特稿新闻文本的属性使然,更确保了其新闻文本预警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女性小说对女性理想、社会地位、生存状况以及自我价值的描摹,引发了海外译者与出版媒介的广泛兴趣。新时期女性小说的英译成果逐渐增多,呈现多元化的传播样态。从接受情况来看,海外学者从西方女性批评理论出发,着力于探究新时期女作家作品里女性解放、欲望表达以及话语权力,而域外大众读者也从当代女性书写中了解多元的文化社会形态与独立的个体心声。但受限于“东方主义”式的凝视,女作家作品里的审美元素在某种程度上被高高在上的西方话语遮蔽,其更多文本价值有待在今后的海外传播中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影视文化中,“正常化”的“性别暴力”正在成为一种建构力量,它不仅使女性再一次沦为“色情”和“暴力”的牺牲品,而且还巩固和维系着既存的文化秩序和性别权力关系,其根源主要是盛行于性别关系领域中的权力统治格局。随着女性主义的深入影响和女性意识的抬头,学术界比较普遍地对充满“色情”和“暴力”的影视传播提出了批评和质疑,以规约影视文化未来的发展,消除“性别暴力”对性别文化发展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种族歧视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压迫、欺凌、同时又充满正义和反抗的“纠结时期”。在那个时期.黑人不仅毫无地位,甚至可以随意被杀害,何况是黑人女性。换而言之,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由于种族和性别,在当时那个以白人为主导,以南方淑女神话为信仰的社会现实下,何谈立足之地。然而,时代总会造就出勇士,哪怕,这位勇士手中没有刀剑,只是用锋芒的笔尖在与黑暗和冗长的夜勇敢地作战。爱丽丝·沃克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和80年代初期所发表的两部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和《紫色》轰动文坛,并且一举囊获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普利策小说全关最高文学奖、全美图书奖。在这两部作品中,鲜明地体现出了妇女主义,这便是为什么这两部作品在饱受好评,使她声明大噪的同时,又备受批判和争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近三百年里发展起来的最大的一个移民国家,多种族、多民族、多文化共存成为美国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也成为多元文化教育产生与发展的主要背景。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演进过程分为同化主义、平等且隔离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强化国家认同等四个阶段。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强调美国精神的共性形成。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是美国民族教育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同时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8.
汤亭亭离散作家的独特文化视角,决定了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有其独特性。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研究《女勇士》,在东方主义、混杂理论与第三空间理论下,通过分析作品中"模拟"的、重构的、改编的中国形象,可以看到汤亭亭在解构东方主义话语、利用传统文化来创新文化意向和处理中国文化与"世界小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以文学为中介向欧美国家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源于后殖民主义的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隐藏在文化背后的权力差异,将目光投向政治、意识形态等更广阔的领域,这给了国学翻译诸多启示。针对西方作品和国学译本中存在的东方主义,国内译者应担起重塑东方形象的重任,采取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让西方世界真正了解国学的精髓,以便于国学在西方的传播和接受,最终解构文化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说《天真时代》是美国现代小说家伊迪丝·华顿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曾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华顿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表现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禁锢与压制这一主题。文章认为,“可视化”人物塑造、省略和重复等叙事手法的综合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作品的艺术效果并深化了小说的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