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根据孙中山对欧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民主共和政体的基本态度,从分析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具体内容入手,认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一方面主张对欧美资产阶级民主义思想和民主共和政体必须加以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又反对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照抄照搬.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贯穿和体现在民权主义中的孙中山的民权观.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是他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而民权主义则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鉴于以往对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民权主义研究不足,本文拟借纪念辛亥革命七十二周年的机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思想,总起来讲,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它所要求的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下,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通过民权政体,实行普遍民主,在中国建立一个具有广泛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的演变朱德新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思想与实践无不围绕“民”来进行,“主权在民”便是他耗费了毕生精力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经历了抽象的“主权在民”到具体的“直接民权”、“地方自治”的思想变化过程,从而将民权主义推向中...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们把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称之为早期民生主义,并从政治经济角度就其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作一粗浅探讨。 一、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 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与他的早期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思想,并不是同步产生的。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只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主张,尚无“平均地权”一说,即当时尚无民生主义思想。在此八年后即1903年秋,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革命军事训练班时,才首次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经济政治主张,从而初步形成了民生主义思想。1905年10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正式问世。现在我们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一、民权政治—孙中山的行政管理思想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毛泽东称他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①。孙中山关于行政管理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民权主义”当中,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权在民”论。即国家政权归谁所有,谁是国家的主人?孙中山主张“主权在民”,“主民仆官”。他说:“今日我们主张民权,是要把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政府的权力,“不应…  相似文献   

6.
<正> 张磊同志撰写的《孙中山思想研究》是一本独具特色,颇有创见的学术专著.该书由中华书局于一九八一年出版,全书十八万六千字.它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奋斗的一生;着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理论基础——哲学思想,作了比较深入、系统的论述.这些论述力求做到既不苛求,也不溢美,实事求是.全书分导言、民族主义思想、民权主义思想、民生主义思想、三民主义的理论——哲学基础等五章,还附录了孙中山主要活动年表.  相似文献   

7.
在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前,孙中山所形成的思想体系是所谓旧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也正是在此思想基础上才形成了后来的新三民主义以及“五权宪法”。旧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8.
民主政治: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之精华张星炜民权主义是孙中山创立并倡导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的核。C,是孙中山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也是他政治思想中最有光彩的一部分。研究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揭示其精华并加以总结,对于我们今天建设...  相似文献   

9.
孔斯坦与孙中山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分别提出了君 主立宪和民权主义的政治主张,但孔斯坦的君主立宪思想受到当时法国及西欧其他资本主义 国家的普遍欢迎,而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却陷入了历史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论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在民是孙中山民主共和思想的精髓。这一思想是孙中山以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等社会政治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欧美民主共和政作为楷模,在充分认识本国封建专制政体的腐朽的基础上确立的。如何实现主权在民?孙中山提出“权能分治”思想。此方案的核心是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政府听从人民指挥。孙中山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权能分治”实施的结果又必然使人民失去真正的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11.
王业兴 《学术研究》2001,(4):105-110
孙中山逝世后,不同政治派别的人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对三民主义作出各种阐释,运用三民主义服务于自己的政治目的.邓演达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对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显现出继承中的超越.本文主要从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上、实现民权主义的途径上及实现民权主义的目标上三方面阐述了邓演达对孙中山民权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正>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即民主主义)、民生主义(即“社会主义”)构成了孙中山著名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在三民主义中占据最为突出的地位.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所提出的一切政治要求,本质上都根源于民生主义所提出的经济要求.可以说,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基础、出发点和归宿.孙中山自己曾经指出,“民生主义若是不能实行,民权主义不过是一句空话”.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孙中山在《关于民生主义之说明》中又指出:民生主义是一个“重大问题”,这“一重大问题为本党之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在其从事救国救民的奋斗过程中,立足于“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旧文化而融贯之”,“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以光大之”,融铸而成三民主义,用于指导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运动。本文拟就孙中山如何融汇陶铸东西方思想文化以成其三民主义学说这个问题,略抒管见,以向行家请教。 一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孙中山最早萌发的革命思想。其基本内容是“反清排满”。孙中山曾总结说:“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就是说,其民族主义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种族观念与思想的发扬光大,同时又吸收了新的思想文化养料,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耿云志孙中山是辛亥革命无可争议的领袖,他的革命纲领是尽人皆知的三民主义。关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人们已做了相当多的研讨,而对民生主义及其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地位、意义、影响如何评估?似乎仍有讨论研究的余地。本文试图对此略做一...  相似文献   

15.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缘起于反清革命,早期曾受到19世纪欧美流行的“种族主义”影响。随着中山先生中国革命实践的深化,他对民族主义的内容不断修正,最终扬弃了西方殖民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因素,将其升华为用以统合中华民族全体同胞的国族思想来建设现代中国。因开展反清革命宣传时曾借用欧美的话语、观念和理论,中山先生的国族思想至今仍被一些学者批评为“带有浓厚的种族主义色彩”。近年来,随着中国发展壮大,一些别有用心者更将其刻意曲解,企图通过抨击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和国族观念来解构“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进而“把中国去中心化”。因此,有必要依据新老史料正本清源,研讨孙中山反清革命时借用欧美理论和话语的动机与方式,以及他在后来的反殖民主义和反帝国主义斗争中通过建构“三民主义”国族思想对西方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形成的批判与升华。  相似文献   

16.
邓演达的平民革命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派比较完整的革命理论,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平民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目的是在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后,向社会主义过渡。他主张进行平民革命首先必须建立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平民政权,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发展民族经济,通过土地革命消灭封建的经济基础,并对文化、教育及社会进行彻底的革新。邓演达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最高水平,但他对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作用认识不足,因而其主张不免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把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也促使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与中共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的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使毛泽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思想,并引导中国人民最终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证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之一。与孙中山、黄兴相比较,他不同于“实行家”和武装起义领导者黄兴,是积极的革命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他也有异于革命“三民主义”的缔创者孙中山,是当时有名的“二民主义者”。当袁世凯窃取政权,孙、黄下野以后,他企图通过和平的议会斗争来拯救和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结果失败了。本文拟对他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作些粗浅的介绍和探讨,这对于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和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性,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抗战中国共两党实行三民主义之比较周利生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理论。经孙中山先生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曾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随着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两党从联合走向分裂,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  相似文献   

20.
《民权初步》是孙中山的重要理论著作《建国方略》一书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作为"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并列。可是多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很少涉及。《民权初步》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中民权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民权主义中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和民主自治的基本精神;它是孙中山在民国初年为广大人民群众即将进入民主参政议事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规范的精心建构;它是针对中国人民长期处于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之下,从无民主参政议事民主集会结社意识可言的落后状况提出来的。希望通过《民权初步》的贯彻,养成民主参政集会结社的自治意识和自觉、自律、理性、文明习惯,促进人的现代化。它具有积极意义,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在当时条件下,要彻底贯彻执行是不可能的,企冀以此作为改造当时社会现状的主要手段,更是一种空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