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復旦學報”人文科學版1956年第2期上,刊出了孫大雨“詩歌底格律”的上半部份。對於格律本身我暫時還不準備提出什麼意見,但是想先就“格律詩”以及孫先生對惠特曼的評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 孫先生提出了一首詩必須在具有情致、意境、表現和音組四種“藝術成份”之後,才是完整無缺的,因而只有格律詩是正常的詩。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新鮮的創見,無非是重複1925年時徐謙認為詩思、詩境、詩筆和詩法無一不有標準而離開了這  相似文献   

2.
一八五五年七月初,在纽约市和布鲁克林市的几家书店里,摆放着一些散发油墨香味的四开本小书,它们的绿色布面上华丽地烫印着金黄色的书名、装饰着根、叶、蓓蕾和小小花朵的图案,这就是美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热情歌手、民主诗人华尔特·惠特曼的诗集——初版的《草叶集》。尽管它只有十二首诗、薄薄的九十五页,尽管它只印刷了不到八百本、当时  相似文献   

3.
华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是十九世纪美国最杰出的诗人和第一位赢得世界声望的美国诗人,在美国文学中,对惠特曼有这样的评价:人们把惠特曼比作一座山,你不喜欢可以绕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的美国精神乐观自信,美国的民族观念是在优越感中建立起来的。惠特曼强烈的国家观念、国家意识,使他情不自禁地歌唱美国和美国人民,他的诗歌洋溢着乐观豪迈的美国气概。在美国内战的非常岁月,惠特曼创作的诗歌集中体现了联邦高于一切的国家情感。  相似文献   

5.
在并不悠久的美国诗歌史上,以一部《草叶集》著称的惠特曼(1819—1892)和一生留下一千七百七十五首短诗的狄更生(1830—1886)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某些评论家分别称他们为“美国诗歌之父”和“美国诗歌之母”。但两位大诗人并不相识,且互不影响,各走各的路。惠特曼有拥抱全人类的精神;终身隐居的狄更生却视发表诗作为拍卖灵魂,从来不愿向公众表明心迹,一副超然物外的神情。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两  相似文献   

6.
(一)惠特曼与现代诗歌革命在英、美诗歌发展史上,十九世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现代诗歌革命。在英国,从1789年至1832年兴起了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在美国,1855年惠特曼出版了《草叶集》,标志着现代自由诗运动的开始。英国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矛头对准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美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的自由诗运动,锋芒直指一切旧的诗歌形式。惠特曼《草叶集》的自由诗完全冲破了英文旧体诗的束缚,对传统的格律和  相似文献   

7.
论惠特曼自由诗对胡适白话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倡导白话诗与惠特曼开创自由诗有着相似的历史语境,二者都是在文学代变的关口,分别承担起了中美诗歌变革史上除旧布新的历史使命。胡适提倡白话诗的目的是要推翻文言文学,建立白话的国语文学,而惠特曼则是为了冲破英国文学的藩篱,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独立的美国诗歌。在白话诗诗学理论的阐述上,胡适偏取了惠特曼自由诗的分段自由、造句自由和诗歌散文化等诗歌主张。但由于白话诗发展进程的内在制约等原因,在诗歌的意境和风格上,胡适对惠特曼自由诗的接受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一、小农经济与土地集散运动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的劳动,其基本特征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男耕女织”的自然分工。它是一种原始古老的生产模式,不同语种、不同国度的农业民族都逃脱不了这种落后模式的支配。只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不能突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小农经济就会沿续下去。在  相似文献   

9.
穆木天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木天是在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里浸泡过的,他钟情于象征主义。他的《谭诗》和《什么是象征主义》等论文是对象征主义的感情描绘和理论阐述,具有无可争辩的理论与史料价值。他提倡纯诗,追求艺术美。他的《旅心》从内涵到外延都显示了象征派的品格,但不朦胧不晦涩,易被人接受。加入左联后,他是中国诗歌会的主要成员,其诗风转入大众化、民族化。《流亡者之歌》美学价值降低了,但比其他诗歌会成员的视野开阔一些,题材重大,代表了现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阶段,一种流向。穆木天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业绩必将是他的关于象征主义的诗论和创作;而他在翻译方面的成就,尚待人们去开掘。  相似文献   

10.
冼夫人散论     
本文从冼夫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把握,对汉越民族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汲取以及对汉族制度文化的了解和运用三个方面入手,论述了冼夫人成为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改革家的原因。认为冼夫人对汉族政治、历史、制度的合理吸纳,是冼夫人汉化的主要表现,也是她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苏州园林散论@阮仪三$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200092本文从园林的造景、建筑布局、植栽等细节入笔,为读者解读出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诗画意境以及作为文人园林的独特气质和形成原因。苏州园林;;造园;;意境  相似文献   

12.
魏夫人散论     
有人说: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是很多的,但是,杰出的女作家却很少。诚然,这说明了某种历史事实,不过,同杰出的男作家相比而毫不逊色的杰出的女作家还是不乏其人的。比如:最早在《诗经·风》中提到的许穆夫人,以中国第一个女诗人第一首爱国名作《载驰》的广泛流传而享誉后世;东汉末,女诗人蔡文姬,以抒写自己不幸遭遇的《悲愤诗》而蜚声文坛;两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以独具艺术风格的《漱玉词》而“压倒须眉”;清末,著名女革命家秋瑾,以诗词为武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而受人推  相似文献   

13.
散论自然美     
一、“人类学的自然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关于自然界的两个概念,一个叫做“人化的自然界”,一个叫作“人类学的自然界”。对于“人化的自然界”,人们已经十分熟悉,而“人类学的自然界”这个概念似乎还不大为人们所注意。什么是“人类学的自然界”呢?马克思指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人类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是从自然界分化出  相似文献   

14.
文化散论     
本文以散论的形式,阐明文化的内涵、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5.
能动性散论     
由洛克肇端并经康德系统阐发的能动性问题是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经过多次哲学大讨论,我国大多数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比较认同的看法是:能动性为人所特有,并且可称之为主观能动性。本文认为,从能动性的哲学意蕴看,不仅人具有能动性,而且物也具有能动性,但人的能动性与物的能动性有本质区别,人的能动性等同于主体能动性,但不能称为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读者的心目中,华兹华斯是一个沉溺于田园之中的消极避世的诗人,反动的或消极的浪漫主义诗人早已是盖棺定论了。殊不知,这有些误会。从华兹华斯的经历来看,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湖畔山野度过的,他从没有在风风火火的阶级搏斗中口里念念有词,临阵写下不朽的诗句。但是,他的思想感情却与法国大革命和欧洲的民主革命运动经常联系在一起的。1790年到1792年,华兹华斯两度到法国,据说,他当初还有充当革命领导者的雄心。他于1793年回到英国。至于因何离开法国,则说法不一,有人说  相似文献   

17.
钦鸿著大32开210千字定价4.95元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与史料和文海轶闻结合,是本书突出特色。作者着重对于不被  相似文献   

18.
典型散论     
典型问题,在一切文艺实践中,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优秀作品,之所以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长期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并对人们的精神意识发生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塑造了真正富于时代精神的典型形象。能不能塑造出这样的典型形象,是衡量一部作品、一个作家和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所达到的思想和艺  相似文献   

19.
民歌散论     
民歌哺育诗坛是一个规律世界各民族中最早的诗人,无论他有着怎样的艺术天赋,他的诗作的形体,必都是本民族中民歌的产儿。在各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每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都是由民歌先孕育出它的雏形。我国出现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在被放逐之后,接触了民间艺术,研究熟悉湘沅流域的民歌,为民间祭祀制作了《九歌》。他吸收楚地民歌的养料,创造了骚体,使这种与《诗经》中那种北方诗歌格调迥然不同的诗歌形式,得以与之双水分流,充实了中国诗坛。屈原  相似文献   

20.
散原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原诗论郭廷礼陈三立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又是"同光体"的领袖人物,加之他曾参与过维新运动,几乎同时代的新旧两派诗人均对其评价甚高。陈衍、郑孝胥等旧派诗人固然赞不绝口,以为"五十年内,惟吾友陈散原,称雄海内"①,"卓然大家"②;新派诗人梁启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