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梅馨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4-77
民事“执行难”一直以来是我国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胜诉当事人无法通过法律形式实现债权的重要原因。大量生效的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法律的尊严,违背了公正、公平的社会价值理念。但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执行难”问题并不突出。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存在民事“执行难”这一问题的根源,并进一步提出改革完善我国解决“执行难”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邓达奇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3):27-31,35
当前以维稳为中心任务的政治风向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司法机关特别是人民法院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性职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之背景下,人民法院对审判权的行使更应秉持司法为民的基本理念,司法活动要更为人民服务,推行司法便民化,使得各种矛盾和纠纷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审视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些便民措施,对深刻理解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旭峰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广受批评,本文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浅显的探讨,主要包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法官的专业化分工,调解制度的完善和规范,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民事部分的执行。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事诉讼电子送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春雷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电子送达是民事司法制度的创新,其高效、即时、实用等特征满足了司法实践中法院案多人少,司法资源不足的现实需求,也符合了信息化时代送达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作为一种新型的送达方式,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存在确认收悉、信息安全、程序风险和技术障碍等方面的缺陷.为了确保民事诉讼电子送达效率和公正价值的实现,需要在立法和实践中通过落实明确收悉方式、保障信息安全、完善送达程序和建立送达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芬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7-11
本文主要从民事诉讼的角度 ,分析了我国诉讼证据制度的缺陷 ,指出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可能对司法公正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期待着通过立法、执法及司法监督等多种途径和手段 ,建立一种有法定规则的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在理论上存在众多争议,主要表现为:检察机关是否拥有诉权,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是否会造成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干预,是否会造成诉讼结构失衡,其在诉讼中的地位应如何界定,其程序与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相比呈现何种特色,等等。其实,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理论上并无障碍。首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拥有诉权;其次,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仅限于公益目的,并不影响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再次,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时,若能摆正自身在诉讼中的地位,并不会影响诉讼结构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石春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4-79
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性司法产生于西方刑事诉讼领域,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协商性司法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已初见端倪,但理论界对该制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民事诉讼领域中更是少有论及。协商性司法具有对话性、程序性和合意性等特征,在我国民事诉讼领域中存在适用的现实基础与理论依据,将协商性司法引入民事诉讼领域是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发展趋势。协商性司法在具体适用中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操作规则,确保其在制度规范内得以适用,这样才能呈现其在民事诉讼中的积极效应,更好地实现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9.
司法认知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也是证据学上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国家对之均有较为详尽的、科学的规定。相形之下,我国对之研究不够。在厘清司法认知的要领和考察一些国家对之的立法规定的基础上,对司法认知的理论基础、效力、适用条件、对象及程序规则等一些基本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司法认知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也是证据学上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国家对之均有较为详尽的、科学的规定。相形之下,我国对之研究不够。在厘清司法认知的要领和考察一些国家对之的立法规定的基础上,对司法认知的理论基础、效力、适用条件、对象及程序规则等一些基本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婷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4):79-81
证人证言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极其重要,现行法律中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文章着重从证人的适格性、证言的收集提供与认定、证人的义务与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继风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5-69
通过对国内外书证内涵的比对可知,要使书证的概念周延,必须体现出书证在物质载体、制作工具、表达形式、形成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全面把握书证内涵,还要注意其理解要点与判断标准:书证除具有普通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的特征外,还具有时间性、前提性的独有特征;其形成标准是文字、符号、图形或其组合的书写,内容标准是既能表达思想又能证明待证事实且能够被阅读理解,载体标准是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相关联,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不可或缺为其综合要求。我国应借鉴外国立法经验,以概括式加列举式的方式对书证的立法范围予以明确,以物证、人证、书证、司法检证和科技证据作为划分证据的种类,以创立最佳证据规则作为书证的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裴净净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1):72-79
释明规范作为研究释明的重要基础,一直受学术界关注。为探究我国民事诉讼释明规范的真实面相,以我国民事诉讼释明规范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发现其存在如下问题:释明规范尚未体系化,分布过于分散;释明规范内容偏形式化,释明规定较笼统;释明规范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统一,前后表述不一致;释明规范法律逻辑不通,释明前提不明,在实践中存在适用障碍。为此,可从释明规范的体系化、具体化、标准化和逻辑化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杨卫宏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51-55
从国家法律与社会民意、规范思维与普通理性、法律事实与民意认定的事实之间的冲突详细论述了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司法判决违背民意的情形,正确认识司法判决与民意冲突的原因,也是提高司法权威性和司法判决社会认同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证据上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举证责任的涵义、性质、负担和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等方面探讨了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并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6.
法律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当被反映的社会关系发生深层次的变化时,法律也必然进行相应的变动,由此基于我国民事诉讼契约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实践现状,在现行民事诉讼制度中引入并深化诉讼契约理念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从改革我国民事诉讼的模式、完善诉讼契约效力的立法保障机制和加强新型民事诉讼契约的立法三个方面,对完善我国诉讼契约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志敏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36-38
随着民事审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简易程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虽已在立法中规定了民事诉讼简易程序 ,但从实践来看并未收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 :一是没有给予简易程序以科学的界定 ,二是其理念及价值的错误定位。本文试从这两方面入手 ,对简易程序进行多样化界定 ,以经济分析法学派的视角在成本与收入的衡量、公正与效率的博弈、交换与冲突的抉择三方面论证简易程序的理念及价值 ,并构建我国简易程序改革及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敲诈勒索罪司法实践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长海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7):66-69
本文分析了在实践中经常引起争议的敲诈勒索罪的犯罪对象,犯罪目的和涉及私力救济情况下的敲诈勒索行为的处理问题,并结合司法实践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保护日渐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诸多问题。该文指出了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0.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由于社会转型导致制度稀缺、伦理失范,因而企业在求利过程中做了大量失信之事.这已使其难以做大做强,本文从制度和思想两个角度来探析企业失信的内在缘由,使其对诚信问题起因有个清醒的认识,以助其找出诚信问题起因之症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