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 ,老子和孔子究竟是什么关系 ?数千年来见仁见智 ,众说纷纭。但有一说似成定论 ,孔子是老子的学生 ,曾向老子问礼求道。但后来一个入世 ,一个出世 ,观点相左 ,学说相异 ,各为相互对立的儒道学派始祖。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以下简称竹简《老子》)的出土 ,拨开了千年迷雾 ,呈现在人们面前一个真实可亲的老子及其学说。追根溯源 ,老子对孔子的师传关系绝非一般 ,而是非常密切 ;道家和儒家绝非异途 ,而是原来同源。得出这一结论并非凭空而论 ,是由竹简《老子》与《大学》、《中庸》、《论语》所表述的思想一致为证的。一《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2.
(一)《老子》一书是由《道》和《德》篇所组成,后世因之称为《道德经》,"道"、"德"是《老子》学说的重要范畴.但是《老子》中所谓的"道"、"德"与传统观念的道德是截然不同的,童书业在《先秦七子思想研究》中说:"老子认为真正的'道德'乃是一般所说的'道德'的反面".此语道出了老之之所谓"道"、"德"的特质.在《老子》学说中提出"天法道",因此"天之道"乃是"道"的表现,而与"天之道"相对立的,则有所谓"人之道".《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我们认为,这"人之道"就是《老子》当时"一般所说"的"道","天之道"则是它的反  相似文献   

3.
一何谓唯道主义老子学说,由于其开拓性的惊人创造,深奥难识。即使在他那个时代的著名学者,也已感到难以理解。例如《史记》记载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后说:“鸟,吾知其能飞……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庄子·天运》记载: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达——引者注)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亦得道  相似文献   

4.
竹简《老子》应为稷下道家传本的摘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钊 《中州学刊》2000,(1):67-73
本文认为,郭店楚墓出土的三组竹简《老子》,既非三种不同的《老子》传本,也非一种完整的《老子》传本,它很可能是一种《老子》本的摘抄本。从其归属来看,当出自稷下道家传本。理由是(1)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和会众家的宽容胸怀;(2)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重视术治的思想倾向;(3)附在竹简《老子》一起的《太一生水》篇,乃为稷下道家遗著;(4)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积极、求是的学术风格。竹简《老子》作为稷下道家传本,对于我们认识《老子》乃至道家思想形成发展的演化进程将提供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5.
汉魏之际思想学术的转变中,《诗经》同其它儒家经典一样,它的神圣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如果说东汉的王充在其反传统的著作《论衡》中预示了思想学术背离儒家学说的趋势,那么,魏正始年间“好老庄玄胜之谈”(《续晋阳秋》)的王弼、何晏著《老子注》、《周易注》、《道德注》,其所激起的一代玄风使秦汉以来定型的儒家思想学说在这个时代转了一个方向。从此,常被称为魏晋思想且其精神实下及南北朝(特别南朝)的玄学思想取代了儒学,而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流,两汉盛极一时的儒家经学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到了漠视冷遇甚至怀疑批判。两汉的儒学凭藉官…  相似文献   

6.
老子《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最早具有丰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著作之一,内容包括本体论、人生论、政治、军事等方面。老子学说在我国和在世界上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代封建统治者把它当作“人君南面之术”而加以推崇;道教徒则奉老子为教祖;我国哲学史上,唯心和唯物论两派都从不同角度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也通过对《老子》的注释、翻译来宣扬神秘主义,为资产阶级世界主义服务。 《老子》书在战国时代已经流行,由于它主要是讲“道”和“德”的问题,所以又被后人称作“道德经”。韩非的《解老》、《喻老》两篇是最早的《老子》注。关于《老子》的叙说,见于《汉书·艺文志》的有四家(已佚)。今本《老子道德经》,旧题汉河上公章句,但《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不可凭信。魏晋以后注老者甚多,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所载有三十一家,隋唐以后注老者近二百种,收入《道藏》中的超过四十种。 《老子道德经》传本,流传最广者,有河上公注和魏王弼注两种。王注是以玄学家思想注解老子,影响最大,历来被当作老注的标准本。河上公注则是道教徒从养生和修炼的角度注解老子。以上两家是老子注解中的两个主要派别。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乙本两种是汉初抄写的。甲乙两本的文字稍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全集》第75卷中有一篇海德格尔引用《老子》第11章来讨论荷尔德林诗作独特性的文章。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个文献,并探讨它对于了解海德格尔与道家关系的意义。这个新文献与以前发现的有关材料不同,它不仅出现早,而且是直接针对《存在与时间》的核心思路而引用和阐释《老子》的,同时还涉及他的后期学说。海德格尔将老子讲的“无”或“朴”解释为一种发生性的“之间”,并认为它是理解“正在来临的时间”和诗人独特性的关键。这种解释既是对他前期“存在与时间”学说的深化,又是对他后期的主导思路———“自身的缘发生”(Ereignis)———的方法论特点的揭示。由此可见,与《老子》的对话是海德格尔思想本身的内在需要,道家与荷尔德林(包括晚年荷尔德林)起码自30年代开始就是海德格尔哲理灵感的最深来源。  相似文献   

8.
<正> 出色的思想家,总是吸取各家学说之长,来丰富自己的思想理论。法家韩非除继承(包括批判)前代法家学说外,对儒家、墨家、道家、名家等思想也有所取舍。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韩非摄取各家学说中他认为合理的成分,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卓然成为法家巨擘。《汉书·艺文志》论诸子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是精到之论。本文仅就韩非思想渊源,略加辨证。(一)道家。司马迁点明韩非的思想,“其归本于黄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韩非的《解老》、《喻老》(以下引韩非说,仅标篇名)两篇,是阐发老子思想的专论。对  相似文献   

9.
中国鹿邑老子学会主办的“中国鹿邑老子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3月3日——5日在老子故里——鹿邑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和省、地、县的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200多人。 在研讨会上,学者们紧紧围绕老子思想和老子诞生地问题进行了广泛地讨论,在老子思想的特征、历史地位、现代意义和深化老子思想研究等问题上,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关于老子思想的特征,罗尚贤研究员依据老子的“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认为老子学说是唯道论,或唯道主义。罗炽教授认为,《老子》全书是以“中道”一以贯之的,所以老子学说是中道论。关于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崔大华研究员认为,老子是中国传统思想重要源头之一的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文化主要形态的道教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易经》并称。这不仅因为《老})《易》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许多共同的概念范畴,而且因为《易经》是老子学说的源头,而老子学说又极大影响了《易传》作者,使之成功地把卜篮神学之书改造为哲学人文著作。一、《易传》的学派归属与成书《易经》是老子学说的来源之一。《易传》是对《易经》的哲学阐释。它的作者是谁?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孔子晚而在《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y”。此后,直到北宋,学者们普遍承认孔子作《易传》。北来欧阳修在《易童子问》中对孔子…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令人惊叹的事实之一,是仅有五千言的《老子》,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头等重要的源头,并被公认为深奥优美、言简意赅的古典文献。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在近现代社会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当孔子的学说已明显暴露出疏于科技的局限性时,《老子》却因其对近现代科学思想的哲学包容,而充分显示其思想异常的丰富性.与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一)我们认为决定一种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的抑或是唯心主义的,主要应当从其学说本身去研究,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去划分两个不同的阵营。但产生这种学说的时代背景,和这种学说在当时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这仍然是重要的参考材料之一。因此,在研究“老子”思想之前,弄清楚“老子”其人其书的问题,我们认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老子》管理思想新探程承坪《老子》一书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哲学思想,对这种哲学思想的理解仅从片面的字面去阐释、解读必然歧义丛生,矛盾百出。本文循着杨润根同志在《老子新解》一书对《老子》重新诠释而挖掘出的《老子》哲学思想,而重新探讨《老子》管理思想。一、“...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2014,(3)
以北大简《老子》为主要资料,参考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通行本(王弼本),可以探讨《老子》中所含形而上学(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思想)与"自然"思想(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思想)间相互矛盾、对立的关系。在综合、统一这些矛盾、对立之处,《老子》哲学与政治思想的真面目才能得以阐明。以北大简第十六章所见"积正"这个词语为线索,可以推测北大简《老子》的抄写年代应为西汉晚期。  相似文献   

15.
张京华 《船山学刊》2008,(1):119-122
在老子学说的早期阐述中,西汉严遵的《指归》解说独特,值得珍视。严遵在阐述老子“和”的学说时,提出了“与时俱和”的思想。由以古鉴今意义而言,“与时俱和”的思想恰是“与时俱进”与“和谐社会”两种现代理论概念的联接,可以给予现代社会以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也论老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哲学家。《老子》一书的作者究竟是谁,汉初的司马迁已说不清楚。从《老子》的思想内容看,应是战国初期的作品。它的成书年代,大致在孔(丘)墨(翟)之后,庄(周)惠(施)之前。 照我看来,《老子》作者是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言人。他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最先出现的、也是影响很大的一个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在老子思想中,虽然有一些无神论的倾向和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但不能改变其体系的客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正> 对老子及其思想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决。通过争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意见分歧仍颇大。这些分歧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关于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的时代;(二)关于老子思想的阶级性质;(三)关于老子思想的学派性质。实在说来,这些问题因苦于没有新的资料可资凭证,是不易解决的。庆幸的是,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两种《老子》的写本,这两种写本距今都已两千多年。帛书《老子》的出土,为我们研究老子及其思想,提供了新的珍贵资料。本文不想对老子及其思想进行全面论述,只就老子的道作些探讨,以便判明老子哲学的学派性质。  相似文献   

18.
郭店竹书《老子》的发现,引发了人们对于早期儒道思想关系的重新思考,许多学者针对郭店竹书《老子》与传世本《老子》文字上存在的某些差异提出看法,认为《老子》并不反对仁义,而早期儒家、道家有相近、相通的思想,两者的对立则是出自后世的歪曲。然而事实上,郭店竹书《老子》与传世本《老子》在思想上并不存在重要的差异。某些文字的差异不宜夸大,这些差异并不足以否定《老子》思想中固有的批判仁义的倾向,以及早期儒道思想之间存在的根本的、重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列孔子于《世家》而列老子于《列传》思想抉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司马迁列孔子于《世家》而列老子于《列传》的问题,目的在弄清其与司马迁思想归属之关系。关于司马迁的思想归属问题,学术界曾进行过较长时间的讨论,但迄今莫衷一是。然而就其大体言之,说法不外乎三种,即:道家论者,儒家论者与儒道兼备论者。实际上,司马迁作为封建时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其思想是复杂的,并不能用当时已有的各家学说来加以规范。无论说司马迁的思想属于当时已有的什么家,或主要属于当时已有的什么家,都是偏颇的、不全面的。下面笔者仅就司马迁列孔子于《世家》而列老子于《列传》的原因及其与《论六家要旨》之关…  相似文献   

20.
以前 ,人们总感觉到道家思想中有很多消极的成分 ,而且是避世的、内向的、不大符合现实等等。但是帛书《黄帝四经》(以下简称《四经》)的发现 ,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四经》已有很多积极现实参与而外向的思想。《四经》对《老子》思想有吸收和继承 ,也有改造和发展。唐兰先生已提出过《老子》在政治上是消极的 ,《四经》则比较积极。〔1〕因此本文主要围绕这一思想 ,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