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炽越 《社会福利》2008,(11):28-29
思考之一:儿童福利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首先,从外部环境而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谐社会的倡导,民生政策的落实等都为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民政部孤残儿童“明天计划”,特别是“蓝天计划”的实施,给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第三,近年来,各地儿童福利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为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欣欣 《社会福利》2013,(10):45-46
13户访谈调查的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网络不同程度上存在缺失或者薄弱的情况。儿童方面主要表现在朋辈群体较少,8名儿童都是自己一个人自娱自乐;父母与儿童沟通较少,家长仅仅在满足儿童基本吃穿上做关注,其他能力提升及心理成长等方面的问题甚少涉及,  相似文献   

3.
日本儿童福利制度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巩固家庭养育的基础性地位,这一点与我国儿童福利制度有相似之处;第二,完备的儿童福利行政指导体制,以1947年的《儿童福利法》为发端;第三,正处于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4.
綦琪 《社会工作》2008,(16):34-36
在我们周围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容貌与常人无异。但是,他们不会说话或是只有微弱的语言能力;他们不喜欢也不会与人交流,他们表达喜悦的方式是尖叫,表达亲近的行动可能是拳打脚踢;他们常常偏执于一种习惯不能改变。通常他们被归类为精神病或者弱智。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称:自闭症患者。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际、国内自闭症儿童机构的各种服务手法,探寻中国自闭症儿童机构的发展之路,为中国的自闭症机构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为这些遭遇不幸的儿童进一份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江秀娜 《社会工作》2011,(23):41-43
特殊儿童(ExceptionalChildren)是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都为藩,1983)。本文认为特殊儿童是指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如智力迟缓、肢体残障、盲聋哑等。“特殊”是相对于“正常”、“普通”而言,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偏离正常儿童,为了补偿他们发展的缺陷,惟有借助特殊教育服务,满足其学校教育需要,促进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成效近年来,福建省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改革和发展并重,形成了以机构内特教班为主、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为辅的教育发展格局,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构建平台,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为满足各类残疾儿童的发展所需,各地根据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搭建平台,保证残疾儿童受教育。对0—3岁残疾儿童,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学前教育,积极开展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等;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苏道义 《社会福利》2009,(11):15-16
针对补缺型儿童福利制度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等问题,山东省立足实际,改革创新;针对令人堪优的社会散居孤儿生活状况,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散居孤儿福利保障制度;针对低保家庭患病儿童无钱医治的突出问题,对全省低保家庭积极实施先心病儿童免费手术;  相似文献   

9.
许小玲 《社会工作》2008,(23):31-31
安徽省义工联盟是安徽最大的一家义工中心,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服务弱势群体,关注社会民生,发展民间力量,维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开展支教助学、助农等公益活动,为儿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致力于与其他民间团体合作交流,推动安徽本地志愿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儿童福利服务的概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福利服务的概念儿童福利的概念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儿童福利是指政府或社会针对全体儿童的普遍需求,为促进儿童生理、心理及社会潜能的最佳发展而提供的各种服务。这些服务或设施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及其生活质量的关注。广义的儿童福利是积极的、以预防和发展为取向的儿童福利,是全社会儿童都能够受益的福利服务,包括直接和间接的福利服务。直接的儿童福利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直接为儿童提供和营办的福利服务,如教育、卫生保健、儿童福利设施和司法保护;间接的儿童福利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各种以促…  相似文献   

11.
引导式教育是一种康复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体系。它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使运动功能障碍的儿童,得到包括运动、言语、智能、社交、情感及个性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克服身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及由此而引起的其他问题。它的创始人是匈牙利的彼图教授。这种方法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人香港,而后传人内地。在引导式教育的理论体系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包括引导员、小组、每日常规、习作程序、节律性意向等。引导员是用引导式教育的方法帮助脑瘫儿童进行学习的人;小组是指脑瘫儿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每日常规可以帮助脑瘫儿童很好地…  相似文献   

12.
金莉莉 《浙江学刊》2000,(3):118-120
中西童话与成人文学一样,既有相似之处又呈现出巨大差异。本文以叶圣陶的《稻草人》和王尔德的《快乐王子》这两篇典型的“三件事”童话模式为例,认为(1)童话叙事主体在中国童话中的控制权很大,在西方童话中较小;(2)叙事话语方面中国童话单纯、直接、不偏离主题,西方童话则有“漫溢”特点;(3)中国童话的隐含读者为理想儿童,与实际读者接受上产生错位,而西方童话接受者是成人儿童兼而有之。这些差异是由于东西方民族传统、文学风格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精神,落实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1]24号)关于“扩大儿童福利范围,建立和完善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的目标,履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全面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与儿童发展需要相匹配、与社会福利制度相衔接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4.
曾凡林 《社会福利》2009,(10):23-24
流行病学的研究资料显示:一般儿童在童年期和青少年期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流行率约为10~20%;而生活在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流行率则可能超过70%,寄养儿童则超过30%,而且问题的类型更加特殊和复杂。  相似文献   

15.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育思想观念要实现以下转变从单纯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从重理工轻人文向文理并重转变;在教学观上变“三中心”为“三注重”;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变重智主义的片面发展为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在学校教育与就业的关系上,变一次性教育为终身教育;在对待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上,确立集体主义与个性和谐发展相统一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许银川、蒋川、孙勇征、赵鑫鑫四名名满天下的象棋特级大师,远赴东北,联手陪一名绝症儿童下棋圆梦。战至中盘,大师们求和:“棋力上,我们赢了;棋道上,我们四人输了。”  相似文献   

17.
健全救助制度 构筑新型模式 工作重点:构筑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新型儿童福利模式 对于孤儿的救助,绝不能等同于低保,它是政府对特定群体的特殊保障,本质上是一项福利制度。在2008年底召开的全国民政会议上,李学举部长明确要求:“对孤儿,要根据儿童发育成长的需要,科学制定全国统一的最低养育标准。”为此,民政部制定并颁布了两个标准,即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600元的最低养育标准;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1000元的最低养育标准。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13,(6):F0003-F0003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始终坚持以儿童为本,着眼于生命、生活、生存三个层面,突出政府与社会联动,完善救治体系;突出永久性安置,促进孩子回归家庭;突出疗育结合,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儿童福利设施的延展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儿童福利设施建设必然要适应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在功能取向上进行适应性变化,改变过去单一的养育功能,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出发,逐渐强化康复、特殊教育、社区支持、培训指导、科研等延展功能,增进孤残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对推动我国孤残儿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单救救孩子,也要帮帮母亲──香港特殊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与需要陈沃聪,谭国坤引言每当我们谈论特殊儿童问题时,焦点往往只集中在孩童的需要而忽略了他们母亲在教养上所承受的亲职压力。很多研究结果显示,特殊儿童较之正常的孩子难龄集中精神、智力发展迟缓.起居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