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年失怙,备尝孤艰,使欧阳修对人生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悲情体验,更产生珍视感情、悲凄执著的补偿心理;年轻时即表现出易感多感的心理特点;体质赢弱使他更为敏感;对往昔美好时光、人事的深切留恋与追怀也强化了这一多情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不少杰出文人认为悲感是文学魅力的最高境界。《周易》、《诗经》和《楚辞》是古代悲感文化的三大主源。空间悲感、时间悲感和生命悲感则是古代悲感文化的三大类型。"登高"和"望月"构成了空间悲感的重要主题;"春恨"、"秋悲"、"暮愁"和"夜怨"构成了时间悲感的重要主题;"悼亡"、"忧生"、"嗟贫"、"黍离"、"迟暮"构成了生命悲感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褪去战国以来阴阳五行观念的感性具体内涵,由天赋予其情感化、伦理化的色彩,使之蛮横地越过自然概念的边界,成为建构具有神圣合法依据的,包揽从精神到物质、从人事到自然的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和彼此影响的遵循"天"意的一体化世界的纲领性概念。这个以天地为轮廓、五行为间架、阴阳为运行于其中的两种力量的宇宙图式,目的不是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它精细地梳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厘定现实世界的君臣、夫妇、父子、长幼、尊卑秩序,让张扬道德理想的先秦原始儒学成为可践履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4.
何逊的诗歌,其独特的悲感艺术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其诗歌展现了三种具体的悲感意识:与友分别之悲;宦游困顿下的思乡之悲;孤独守志之悲。而诗歌悲感意蕴的构造主要体现在诗歌悲感意象的选择和悲感意境两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何逊诗歌独特的悲感意蕴。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的河南文人徐玉诺,不仅在其诗文中展示了家乡底层百姓受官绅欺压的社会现实,还描绘了他们在土匪横行乡间的凄惨生活.作者在直视底层民众苦难的同时,进而思考了人生存在的意义,用诗歌、散文、小说呈现对人类生命存在方式的观照与反思.在领悟到生命存在的诸多荒谬之后,徐玉诺直面死亡对于苦难人生的意义,由揭示生命的种种苦相过渡到对死亡和坟墓的由衷礼赞,用死亡来完成对底层苦难生活的彻底解脱和对污浊人间不平现象的最终解构.  相似文献   

6.
历来文人们把两晋时期潘岳的《秋兴赋》与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作为悲秋感伤的典型,它们都是作者在失意时,通过铺排不同的萧条意象来抒发内心的苦闷。然而由于时代背景及个人性格、写作方式等等的不同,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精神风貌。或逃避,或坦然,体现了不同的士人心态。通过对读作品,有助于我们梳理赋的发展变化,同时对两个人物的个性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生命哲学是从对生命的揭示而推及到对整个世界的揭示,把个体的生命状态和社会历史进程紧密地结合起来考察。生命哲学的文学文本阐释首先是对文本生命状态的感性体验,再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理性的反思和判断。阐释的目标是以崇高的心灵和执着的人文精神照彻文本,从对生命的审视和建设来实践对个体价值的终极关怀、对生命缺陷的深深忧虑和对人类精神出路的苦苦探究。  相似文献   

8.
无数个体的生命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实,生命问题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最核心的 问题。生命哲学重视把个体的生命状态和社会历史进程结合起来考察,从对生命的揭示而推 及到对整个世界的揭示。以生命哲学阐释文学首先是对文本中生命状态的感性体验,其次是 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理性反思和判断,从对个体生命的审视来实践对生命缺陷的深深忧虑和对 人类精神出路的苦苦探究。生命哲学的文本阐释坚定地秉持人类的理性精神,以理性精神之 崇光照耀、泅度在现实生存中深受煎熬的人们,给他们指出超越的道路并赋予其抗争的力量 。  相似文献   

9.
在《雪国》这部小说中,川端康成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整部作品贯穿着纤细、含蓄、感伤、清淡的格调,悲与美融合在一起,使美在悲伤和痛苦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0.
冠以“方术”之名的知识系统本身并非特定知识团体的专美之术,而是知识阶层的公共知识。这些公共知识体系既可以成为政治神学灾异推说的基础,亦可以成为道教神仙的信仰技术。东汉恒明之际灾异推说之滥觞最终导致了政治神学的退场,而被称为“方术”的公共知识最终变成了信仰技术,这一角色转换为审视汉晋之际思想的流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楚式镜造型取象浑圆,其装饰纹样多取天地之象,或写实,或寓意,大多具有旋形特征,其构图的形态和风格多主导性地表达出一种神秘、庄严和旋转不息的气势。楚式镜的这种装饰形态和风格不仅是适形造型的需要,而且是楚人宇宙意识的直观反映,是楚人宇宙天穹的象征图式。这种图式对秦汉及以后的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宇宙风》杂志的近情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文学理想是"近情",他创办<宇宙风>杂志并提倡近情文学,表明其文学观念的成熟.以该杂志众多的生活散文和战争文学为个案来考察,其近情品质体现了林语堂的办刊宗旨.正因为契合公众的阅读期待,近情文学在三十年代文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人体是一个奇异而复杂的机器,不仅自身互相协调,而且在血缘亲属之间都会有超越空间的信息传递,并发生奇妙的作用。现代科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场,场的强弱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不同的物质会产生不同的场。就人体场而言,场不仅随人体而存在,而且可以离开人体而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场与场的作用,便形成了信息传递。血缘愈近,信息愈强。  相似文献   

14.
中唐诗人戎昱之诗 ,大多为怨愁之声 ,或感事伤时 ,哀民生之多艰 ;或悲愁忧思 ,叹人生之苦辛 ,表现出一种典型的屈宋式的生命关怀。追根溯源 ,戎昱诗近承杜甫 ,远承屈宋  相似文献   

15.
图式理论作为一种认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翻译、语篇理解以及阅读、听力技能的培养等领域。不同学者对图式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和分类,其基本功能是构建、推理、搜索与整合。文化图式的缺失,将造成受话人对发话人所传达信息的理解障碍。通过文化图式的意义建构,借助语义在不同语境的理解,可以弥补在表达中常出现的文化图式缺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土家族的神话资料,对土家族的宇宙图式与象征结构进行了解读。文章认为,土家族神话对宇宙结构图式有自己的一套解释,这种解释根源于土家族独特的生存环境;梯玛神图是土家族神话中宇宙结构图式的具象表达;神话中的意象充满着生殖能指与生命喻义,这些意象构成了土家族文化象征的主要原型;二元结构与三元结构是土家族神话中的最基本的“无意识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某高校1 0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2.9%的大学生有明确的生命意义.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为6.0%.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命价值、生活态度及生活自主三个维度对自杀意念具有预测作用,其中,生命价值维度对自杀意念最具预测力.因此,可利用生命意义感预测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提早进行自杀预防.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医学生只有对生命意义的正确认知,才能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通过现状分析,找出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并提出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9.
<雪国>以其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和对梦幻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一种日本美.作家以他对日本传统文学独特的理解和挚爱,传承了日本平安朝的"物哀"精神.小说中对空寂的追求以及遍布小说始终的感伤、凄怆、悲凄和孤独等都凝聚了日本传统文学的悲与美,这是作者审美情结的真实体现.我们在感受这种"物哀"精神悲与美的同时,会联想到中国古典诗学中所崇尚的"感动"、"感兴"以及"悲慨"所表现的以悲为美的审美理念.两种文化背景下的悲与美所表达的同情和感动是相通的:在让读者领悟到悲与美的真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学特有的悲与美的震撼.  相似文献   

20.
《月牙儿》的苦难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辨析《月牙儿》文本的叙事特征,笔者认为《月牙儿》的主题是抒发自我生命悲感,而非控诉社会黑暗。文章由此进一步分析抒发生命悲感主题对母亲形象塑造的影响,分析叙述者“我”的自我封闭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