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庄子》三十三篇中,有比较完整的记梦情节的有六处.因为大多数学者都承认内篇为庄子自作,故见于《齐物论》的蝴蝶梦和《人间世》的栎社梦我们可以暂定其作者为庄子.而见于《庄子》外杂篇的四个梦,文章根据是否以梦境为实有、与内篇思想主旨之关系、是否符合《庄子》内篇的写作特色等三个方面,推测《外物》神龟梦最有可能为庄子自作,《田子方》文王假托梦、《至乐》髑髅梦与《庄子》内篇各方面相距甚远,《列御寇》郑缓梦比较接近庄子《内篇》思想和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集众宾客所撰,自名“鸿烈”。刘向父子校书,定名为《淮南》。自《隋书·经籍志》始,以《淮南子》名世。《汉书·艺文志》注录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内篇论道,外篇杂说。”按《汉志》注录形式,内篇、外篇当为两书。...  相似文献   

3.
<正> (一)庄子外杂篇的作者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庄子》原有五十二篇.可是现行本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五四”以来,除了冯友兰、任继愈翁婿二人外,所有的文、史、哲学者,都说现行本中的内篇是庄子自己的作品,外篇、杂篇出于庄子的门人后学之手。因为冯、任的证据只有一个(即在不同的注疏本中,内、外、杂的分法也不同)所以说服力不强,没  相似文献   

4.
现存《庄子》三十三篇,其中又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学者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篇,杂篇为庄子弟子及后学所著。但也有人另立新说,认为外篇、杂篇为庄子所著,内篇系庄子弟子和后学所著。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由于年代久远,文不足证,实难断定孰是孰非。作者所有权问题,似无关宏旨,无碍于对《庄子》其文的研究。事实上,研究者们在研究庄子时,往往都打破了内、外、杂篇的界限,决不因为作者问题而把内、外、杂篇划上一道不可踰越的鸿沟。再者,就《庄子》全书而言,其思想倾向和文章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总体地加以研究,统统归之为庄子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5.
评庄周     
庄周(约公元前369——286年),与梁惠王、齐宣王等同时;曾在蒙(今河南商邱县东北)作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庄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有五十二篇,现只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代表了庄周的思想,外、杂篇有些是对庄周思想的发挥,有些则反映了道家其它各派,以至秦、汉间神仙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为“述仲尼之意”而作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其书保存孔门大义甚多,重民轻君、道性善、明仁义等皆赖其继承和发扬。清朝康熙皇帝有赞云:“哲人既萎,扬墨昌炽。子舆辟之,曰仁曰义。性善独阐,知言养气。道称尧舜,学屏功利。煌煌七篇,并重六艺。孔学攸传,禹功作配。”高度概括、评价了其人其书。 《孟子》篇卷,各家著录不尽一致。《史记》称“七篇”(即《内篇》);《汉书.艺文志》作“十一篇”(包括《外书》四篇);《隋书·经籍志》有赵岐《注》十四卷(将七篇各分上下卷),另有郑玄、刘熙《注》各  相似文献   

7.
《大宗师》篇 :“故圣人之用兵也”三节 ,从思想、用语、与上文的衔接、深层次的思维方式、思维逻辑与文风上 ,都可以看出 ,它是不属于内篇的。其中“古之真人 ,其状义而不朋”一节之为羼入者 ,从未为论者所说明过 ,并且 ,本节文字歧解甚多 ,完整地讲通这一节 ,也还是《庄》学们所未曾做到的事。作者一方面对前人的论述加以了辨析 ,另一方面更从对于文本的深入分析中 ,详述了这三节之不属于《庄子·内篇》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约公元前179—前122年)与其门客合作编著的一部理论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原本分内外篇,内篇论道,计有21篇;外篇杂说,共有33篇。今仅存内篇。过去被列入杂家书目,现在看来,它乃是汉初黄老之治的理论佶晶,属于道家著作。其成书大约在景武年间。《淮南子》是汉初新兴地主阶级营造新的上层建筑的理论总结。这部鸿篇巨制,以其“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的理论深度,而闪耀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全书以道家思想为宗,兼采儒、墨、名、法、阴阳诸家之长,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完整体系,使“天地之理究矣,人间之事接矣,帝王之道备矣。”其关于黄老之治的理论贡献,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约公元前179—前122年)与其门客合作编著的一部理论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原本分内外篇,内篇论道,计有21篇;外篇杂说,共有33篇。今仅存内篇。过去被列入杂家书目,现在看来,它乃是汉初黄老之治的理论佶晶,属于道家著作。其成书大约在景武年间。《淮南子》是汉初新兴地主阶级营造新的上层建筑的理论总结。这部鸿篇巨制,以其“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的理论深度,而闪耀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全书以道家思想为宗,兼采儒、墨、名、法、阴阳诸家之长,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完整体系,使“天地之理究矣,人间之事接矣,帝王之道备矣。”其关于黄老之治的理论贡献,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学界以孝道作为曾子思想的核心,统率诸德,构建曾子的思想体系,却忽视了《曾子》十篇不同篇章之间内在的思想歧异,我们从思想核心、对待生死的态度、人生境界、道德修养内容及目标等方面分析了《曾子》十篇的内在思想矛盾,主张《曾子》十篇应划分为内外杂篇,《曾子立事》、《曾子制言》(包括上中下三篇)、《曾子疾病》五篇为内篇,《曾子大孝》、《曾子立孝》、《曾子本孝》、《曾子事父母》四篇为外篇,《曾子天圆》为杂篇。《曾子》十篇不同篇章之间内在的思想矛盾,可能是成书于不同弟子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3.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起源".本文将首先说明黑格尔为什么要以"感性确定性"作为<现象学>的开端;其次,我们将阐明黑格尔本人对"感性确定性"的辩证分析过程;最后,我们将指出黑格尔在此处用语言瓦解感性确定性时所犯的错误,并就此提出我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背景凸显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新的理念和新的目标定位,创新方式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找准着力点是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现代美学的主体间性而言,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是前主体性的主体间性,即主客体尚未充分分化、主体未获得完全独立状态的主体间性。中国美学的意象概念就是这种古典主体间性的体现。意象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意与象的合成过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意象通过审美感兴而产生,突破物我、人我的屏障,达到了主体间性的审美境域。  相似文献   

20.
期货期权是期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目前虽没推出期货期权,由于它对深化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其产生、发展和壮大是必然的。期货期权的主要作用是为期货提供避险工具,但同时它本身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风险。借鉴国外期货期权风险管理的经验,探讨我国期货期权风险的管理,对日后推出期货期权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