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备受许昌市民关注的2011年度第二届“人民满意学校”创建工作评选揭晓,通过考评组严格把关、体系目标评估,共评选表彰许昌市人民满意学校5所,其中许昌市一中榜上有名,这是自2010年9月该校被评为“许昌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后又一跨越,同时,杨改莲校长被评为许昌市名校长。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0,(45):19-19
近日,成都正式出台《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将在2012年实现城乡统一户籍。居民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进行户口登记,户口随居住地变动而变动.市外人员人户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与目前很多地方“以土地换社保”以及重庆市此前出台的户籍改革3年过渡期相比,成都市此番改革更加彻底,农民将“带着土地”进城。用北青报评论所说的,他们将成为“全国第一批拥有自己土地的市民”。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2,(9):13-13
继芜湖房产新政戛然而止之后,执行仅一周的上海楼市“旧政新解”2月28日再次紧急停止,持长期居住证满三年的外地户籍家庭依然不能在上海买第二套房。此前一周,上海市房管局官方曾确认,外地户籍家庭持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可享受上海本地户籍居民的同等购房资质,即可以在沪购买第二套房。但就在  相似文献   

4.
汪凡 《管理科学文摘》2011,(26):170-171
本文以上海“户籍新政”出台的背景及当前户籍政策所带来的问题切入点,指明了上海“户籍新政”出台的必要性。用混合扫描模型对上海“户籍新政”进行了阐述分析,揭示了其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今后户籍改革的着力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何先武 《领导文萃》2011,(23):26-26
民主政府必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国民。只要是取得同一国籍的人,在他们的祖国就应当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断无依据户籍属性,划分人的等级,进而区别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待遇,乃至司法待遇之理。有学者曾指出:“讨论户籍门槛的拆与不拆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在法律上,  相似文献   

6.
孔向阳  王予安  高晓光  欧浩军  汪名旵 《决策》2009,(10):I0016-I0019
合肥,古称“庐州”,自秦代置县以来,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1949年合肥解放,同年2月建市。1952年,安徽省省会迁入合肥。60年的时光荏苒,60年的铿锵足音。从建国初期不足5万人的小县城,到如今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合肥60年来一次次突破城市空间、社会经济、生活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高墙”,实现了从量到质的深刻嬗变。  相似文献   

7.
叶燕 《决策探索》2001,(11):40-41
户口,是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殊证件.在中国社会中,每个人的出生、上学、就业、参军、结婚、迁徙……无不受到户口的制约.尤其是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户籍就如一道无形的屏障,让人很难逾越.几十年来,这道屏障像一道钢铁的城墙,横亘在人们的面前.今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在浙江先行试点.至此,户籍这道城门才慢慢地向百姓敞开.  相似文献   

8.
巫山高级中学是重庆市重点中学。学校创办于1941年11月,校舍在城西三十余华里的朝阳洞古刹,最初定名为“巫山县国立初级中学”,简称“县中”。1953年更名为“四川省巫山县初级中学”,1954年1月迁入城东北的土城坡。学校于1958年秋开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遂更校名为“四川  相似文献   

9.
以长株潭新城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人因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把握长株潭新城人口发展现状,分析新城人口流失风险及影响因素,探索应对人口流失风险的长效机制。研究发现,长株潭新城人口流失风险大多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少数新城人口流失风险偏高,性别、年龄、婚姻、学历、户籍、健康状况、需求层级、环境满意度、迁入年限等因素与人口流失风险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0,(35):26-26
重庆市发布的《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至2020年,将该市户籍的1000万农民转户成为市民。第一阶段,2010年至2011年的两年内,将300万农民转为城市户籍,这其中包括在主城区工作五年以上、在县城工作三年以上的农民工,这两部分共计225.6万人。此外,还有在城区就读的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近70万人,以及已被征地但未转户等历史遗留的40余万人。第二个阶段,2012年至2020年,重庆将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以达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翟玉娟  邓文静 《决策》2011,(12):64-66
广东积分入户制度被誉为户籍改革“破冰”之举,然而实施一年多来。改革却陷入困境,甚至被指责效果适得其反。为何“积分制”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户籍改革新政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2.
李林  陈骁 《决策探索》2014,(5):25-26
“母亲竟与儿子同岁”“父子只差12岁”“家里凭空多出一个女儿”……近几年,类似怪事在全国各地时常上演。这些荒谬的故事,多源于登记户籍信息时的失误。错误的户籍信息,损害了当事群众的切身利益。更为严重的是,错误信息的更改往往还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31日,天津市将实施户籍新政,停止外省市户籍人员通过购买商品住房办理蓝印户口。除天津市外,厦门市去年12月也出台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购买该市商品住房不再享有“购房入户”政策。自2004年起,北京、广州、深圳、西安等特大城市已相继取消了购房入户的政策,多推行积分制,包括“积分入户”、积分入学、积分申请公租房等。那么什么是积分制?  相似文献   

14.
《经理人》1999,(1)
1998年是深圳计划生育工作实现“进入国家先进行列”奋斗目标的起步年,全市计划生育工作按照“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在上级计生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体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计划目标管理责任制所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计生统计报表显示,1997年10月1日到1998年9月30日,全市户籍人口出生13986人,出生率为12.76‰.比省下达指标低0.7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6.17%,比省下达指标高2.01个百分点:计划外多孩  相似文献   

15.
城市老工业集中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往往因过多地关注城市环境要求和土地置换增值而较单纯地选择搬迁的路子,但搬迁企业面临的风险、搬迁需要的巨大资金、企业员工的利益述求、迁入区配套条件等都是绕不过的影响因素,必须妥善解决方能合理推进搬迁,同时应回归重在“调”而非“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0,(30):26-26
不久前.作为我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的重庆市出台了《关于2010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任务的通知》,通知指出,重庆市2010年将重点开展“万元增收”、“双轨住房保障”、“户籍改革”、“土地科学利用”、“要素流通”、“城乡养老保险”等六项重点改革。  相似文献   

17.
周孟珂 《决策探索》2014,(16):35-36
在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际,一股疑似“逆城市化”的暗潮悄然出现:随着大学毕业生近年来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农村籍毕业生将户口迁回农村,即实现“非转农”。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 对于中国人而言,户口、户籍或许是烙在每个人社会身份上的最深印痕。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资源不是由市场来决定,而是由政府根据城乡分割管理的原则进行配置。由于城乡户籍制度的明确规定,城乡两部分居民客观上存在不同的社会身份。拥有城镇户籍的居民获得较好的资源,享有教育、补贴、劳保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教育和失业保障等各方面的优厚权利和待遇,农村户籍的农民则较难均等化获得这些资源。半个多世纪以来,依附在户籍政策上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制度差别,可以说是引起社会不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杨凤春 《决策》2004,(11):52-52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在决策时缺乏调研、咨询、规划,凭概念、理念、愿望,以本质上的“拍脑袋”方式决策,这种情况屡见不鲜。郑州市户籍政策的轮回就是其中的一例。郑州市虽说收紧了户籍政策,亡羊补牢,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决策者的理智、责任早干什么去了?难道非要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了,才来个急刹车吗?从预见性的角度说,虽说现在很难进行长时段的预测,但  相似文献   

19.
深圳超过300万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在“当家做主”问题上遭遇尴尬:他们没有资格在深圳参选广东省及全国人大代表。这和现行《选举法》按户籍人口数量来确定代表数量的规定有  相似文献   

20.
社会     
中国中产阶级向郊区"短征"在过去15年,随着3亿~4亿人从贫困的农村迁入相对富裕的城镇,疯狂的城市化已成为改变该国经济的引擎。不过,除了这种大迁徙之外,如今正涌动着另外一种潮流——不那么明显,但同样猛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