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合理地确定合同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对合同的性质进行科学定位。分析认为,根据民法理论和中国现行立法的规定,合同的性质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会被认定为本原民事法律行为、传统民事法律行为和中国立法下的民事法律行为;相应地,合同的成立要件与生效要件不同的性质定位下也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逻辑前提。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属当事人意志;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当属国家意志,以此为基准可区分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与生效要件。民法作为权利法,一般情形下,民事法律行为一经成立便推定生效,但可被举证破除,这就能兼顾民事交易的效益与安全,从而达到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衡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民事法律行为的理论 ,通过对甘、罗夫妻共诉卢某财产纠纷一案的分析 ,认为我国民事立法中关于赠与这一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还存在一些问题 ,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 ,无论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审判实践中 ,都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 ,即将民事法律行为与内容合法性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认为只要是民事法律行为 ,内容就必然合法 ;如果内容违法 ,就不能称之为民事法律行为。不可否认 ,大多数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内容合法性 ,可依行为人的预期目标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但是否唯有内容合法才可称之为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和有效要件有何不同 ?笔者拟在本文中对这些问题作些粗浅探讨。一     民事法律行为是法律事实之一 ,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情况。在现实生活中 ,…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行政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有着本质的区别.行政行为的成立着眼于行政行为的存在与否,而行政行为的生效则关注行政行为是否发生行政主体所预期的法律效果.有关行政行为的诸要件既相区别又相联系,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是一事实判断或法律属性判断标准,行政行为的生效要件是一法律逻辑判断标准,行政行为的有效要件是一法律价值判断标准,而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则是一司法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6.
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法律事实,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且发生私法上效果的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行为不应以合法行为为其要件.意思表示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和本质特征.意思自治是一种法哲学的理论,表现在各种制度之上,其本质在于人的意志可以依其自身的法则去创设自己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7.
犯罪构成中犯罪客观方面的必要条件,即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客观方面的要件是指什么?我同刑法学界对此的主张不一,有的认为指行为、行为的结果、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等。有的认为只是指危害行为。笔者认为,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只是指犯罪行为。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先从“犯罪结果”谈起。  相似文献   

8.
行政行为的成立,通常又称行政行为的形成或做出,指行政行为在什么情况或形式下就算已经成立了,其成立要件包括行政权能的存在及公法上的意思表示.行政行为的生效,是指行政行为能够依照它做出的目的,发生行政主体欲产生的约束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效果,其生效要件有合乎权限、内容确定、符合程序、具备法律形式及符合生效规定五项.二者的构成要件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要件的规定实质上反映了私权和公权之间的关系,或曰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除为了公共利益之维护,国家应尽可能减少对市民社会的主动性干预,而着重以为市民社会提供被动性救济途径为己任,并以此实现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在这种理念支配下,对传统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要件阐述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民法通则》对合同概念的界定及对传统的法律行为概念的变造,得出合同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结论,这与传统法学理论及我国多数学者所持观念是不一致的。《合同法》对合同概念的界定虽然符合《民法通则》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界定,但却与自身的其他法律规定相矛盾。应梳理现有法律规定和法学理论,明确合同是包括各种效力状态合同的总概念,而不仅指合法有效合同。  相似文献   

11.
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是物权法中一项基本性的制度。本文在对物权登记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登记天然非不动产物权公示方法,但不动产物权公示方法天然为登记”的结论。并且在揭示了登记行为的本质为行政行为基础上,归纳出物权合意是物权行为的成立要件,登记行为是物权行为的生效要件的观点,并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物权合意和登记行为各自是否有效成立情况下,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无权处分是指行为人未经授权即以他人所有之物为标的,以其自身的名义与第三人签订合同,并依合同实施了能导致物权设立,转移或消灭的行为。无权处分合同只要符合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即可生效,就算出卖人欠缺处分权,买受人明知无权处分之事实,均不影响合同之效力。处分权是导致权利变动的核心要件,出卖人欠缺处分权,即使合同有效,也履行了相应的公示行为(动产交付或不动产办理过户登记),也不能导致物权的变动,但善意取得除外。  相似文献   

13.
委任立法片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委任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据立法机关以法定程序制定的授权法创制法规的行为.委任主体、委任立法主体和授权法是委任立法的三个构成要件.我国宪法体制上的缺憾导致我国并无严格定义上的委任立法,它给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取消行政机关实际存在的固有立法权;立法法典化;建立委任立法制度;建立司法审查制度.作者对中外学者关于委任立法的种种观点提出了具体的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一、医疗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对于医疗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医疗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损害结果、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过失等四个要件。有的认为,其构成要件分为有严重的不良后果、有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间有因果关系、主观上有过失,主体为医务工作人员等五个方面。笔者认为,医疗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察。(一)必须有不当行为的发生医疗民事责任中的不当行为,是指医疗单位的医务工作人员,在代表本单位对病员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违反其应尽义务…  相似文献   

15.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结果犯是指构成要件中规定了构成要件行为和结果的犯罪,与犯罪停止形态没有直接关联,立法规定结果犯体现了结果无价值的倾向;我国刑法理论的结果犯是指结果发生为犯罪成立标志的犯罪,是犯罪成立意义上的犯罪类型。结果犯的结果,有的根据法规范特征可以得到简明判断,有的需要进行实质的犯罪论解释。结果犯作为行为犯相对应的犯罪类型,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不存在犯罪未完成形态之分。   相似文献   

16.
传统合同法理论在合同基本范畴方面存在一些重要缺陷,进而导致悖论与一系列理论上的混淆。根据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行为的法律判断模式,通过语言分析与文本分析,揭示了传统合同成立与生效理论缺陷的根源:由于对"合同"、"成立"、"有效"与"生效"等缺乏清晰的认识,不仅导致相互关系的混淆,也导致在法律要件认识上的错误;澄清了"合同"及其"成立"、"无效"、"有效"、"生效"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重构合同效力形态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7.
犯罪主观要件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主观要件,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的,行为人实施构成要件行为时,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以及其他说明行为危害性的有关心理状态。犯罪主观要件具有法定性、危害性、主观性、时间性、必要性等特征,其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特定目的、特定动机、特定明知、排除特定目的等要素。其中,犯罪故意或犯罪过失是犯罪主观要件的必备要素;特定目的、特定动机、特定明知、排除特定目的等是犯罪主观要件的选择要素。就我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犯罪来看,有的犯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有的犯罪只能由间接故意构成;有的犯罪只能由故意构成;有的犯罪只能由过失构成。  相似文献   

18.
善意取得制度构成要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分为与占有有关的要件和与善意有关的要件。前者包括 :出让人的占有必须是实际占有 ,正权原占有 ,占有的客体可以是自由流通的物或可转让的权利 ,受让人取得占有的途径为支付对等价格的法律行为 ,受让人取得占有的交付方式不同不影响善意取得的成立 ;后者主要包括 :善意的认定应采用“消极说”,受让人的善意应限定在法律行为生效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法的立法和理论未能有效区分合同的成立与效力。合同的成立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 ,其要件应限于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内容。合同的效力是法律对已经生效合同的评价。在合同生效要件中 ,应注意区分合同生效应进行的登记和合同履行中实现权利转移应进行的登记。另外 ,合同的不成立、不生效、不能再生效和无效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在传统民法中又称为法律行为制度,这一制度及其相关的理论在现代民法和民法学中均居于重要的地位。在民法典的制定中应完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使其更好的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