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君 《现代妇女》2010,(7):54-55
女性的就业问题,实质上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性别的差异,社会分工的趋势决定了这种现象必然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本文从女性就业的观念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甘肃省女性就业问题的现状和问题,并对解决女性就业问题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性就业状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试图改变既往对女性就业研究多侧重城镇妇女就业的做法,对包括第一产业就业的农村妇女在内的中国女性1980年以来的就业状况做了初步描述和分析。作者尝试用性别分析的方法,从女性就业数量、女性就业的产职业结构、女性的职业流动、在业女性的收入、女职工劳动保护、妇女组织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对1982、1990年人口普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等有关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揭示了我国女性相对于男性较低的就业状况和社会转型期存在的就业问题,为改进妇女就业状况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女性在结婚后被定位为以服务家庭、相夫教子为主,其就业方面存在一种"M形曲线"现象。本文试图以东京医大篡改女考生分数事件为切入点,运用社会角色理论的相关内容对日本女性的就业状况进行解读,以期参考日本政府在改善女性M形就业曲线、促进女性就业方面的经验,为解决我国女性目前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性别平等与社会公正这个范围中,女性的就业歧视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经常见诸报端的“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就是性别不平等在职业市场中的一个真实写照,事实上这个提法本身,就揭示了女性特别是广大劳动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比一般男性提前10年进入难就业阶段的尴尬处境,根据歧视就是不平等、不一样的最普通定义, “40、50”现象的出现,无疑已经验证了性别歧视特别是就业歧视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妇女社会服务:帮助女性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例如。当前我国比较严重的问题有女婴被虐待、女童失学、女性被迫失业、就业中的男女不平等、对女性的家庭暴力、女性被迫卖淫等.除了动用法律手段外.社会工作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律虽明文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但日常生活中,用人单位侵犯女性就业平等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针对愈发紧迫的女性就业形势,笔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女性所遭受的就业歧视问题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其主要表现形式,并就如何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女性就业现状与前景——调查、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作者通过调查分析研究认为,尽管全球就业形势严峻,但是,目前世界就业状况的一个突出倾向却是在就业人员中,女性就业人数日益增长,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反映在发达国家如美国、经合会成员国,同时也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如亚洲、非洲等国家。作者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现代化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等客观因素,及女性平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独立意识增强等女性主观因素方面,分析了女性就业率上升的原因。作者从全球现代化进程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出发,分析了中国转型期,特别是进入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产业结构阶段后,一方面给女性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女性就业率从改革以来持续上升,特别是在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的女性就业人数居高不下;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女性就业人数显著上升,第一产业女性就业率则显下降趋势;另一方面改革后女工下岗人数增多,一些女工正经受着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转业阵痛。解决转型期女工下岗问题的主要途径一需政府政策引导,法律的保障,工会、妇联、社区等社会中介组织积极的帮助,二靠女工自身素质的提高,转变传统观念和“等、靠、要”的消极态度,积极闯市场、转新岗。那么,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推近,度过阵痛期后,广大女性将会获得更广阔的发挥自己能力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大龄女性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存发展方面处于不利的境地,是农民工队伍中的弱者。本文通过对大龄女性农民工所处困境的探究,提出了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支持网络,以改善大龄女性农民工的生存困境,推动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康亚鑫 《现代妇女》2014,(3):I0024-I0025
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低、缺少技能以及国家劳动和就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甘肃从农村到城市里务工的女性更多地进入了非正规就业,缺乏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支持和国家劳动法律的保护。保障进城务工女性劳动就业权益,需要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妇女就地转移就业,鼓励和保护农村进城务工女性进城务工从事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10.
当前,女性在劳动力市场所遭遇的边缘化和差别化对待已成社会事实,女性群体,特别是青年女性俨然成为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之一.了解青年女职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及其遭遇和面临的从业困境对于分析我国职场性别歧视问题,乃至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意义重大.青年女职工的从业困境主要表现为入职门槛、性别隔离、玻璃天花板、孕妇骚扰和议价力量薄弱等五种类型.而青年女职工"家庭—工作"双重角色的身份互嵌与溢出和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国家缺位与责任下沉是造成青年女职工从业困境的内在生成机制.建议从优化国家生育保险政策、加强女职工就业培训和健全家庭发展支持体系等几个层面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领域的"女性教育优势"能否延伸到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对6782名2010级本科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高考成绩、本科期间学业成绩以及就业情况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女性的高考成绩优于男性;女性本科期间的外语成绩、体育成绩、公共必修课成绩、公共选修课成绩以及GPA均显著高于男性;在本科就业时,男性就业情况显著优于女性,其中,女性进入国有企业、机关的概率要显著低于男性。这说明"女性优势"仅体现在高考成绩和本科期间的学业表现,而在本科就业上并无"女性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老年人的问题主要是老年妇女的问题,而老年全职太太是老年妇女中最弱势的群体,因此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老年全职太太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中所说的老年全职太太的操作定义,是指一生中从未就业或很少时间参加职业劳动的女性。其重要标志是到了退休年龄,没有从任何单位领取退休金,晚年生活来源完全依靠配偶或子女提供。按此定义,我们首次以女性为标准,将家庭分类为全职太太家庭、女性阶段就业家庭和职业女性家庭。并对上述各类家庭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本文是根据对全职太太的调查所做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社区就业对妇女能力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妇女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当前社区就业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妇女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对此.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完善社区就业。促进妇女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用性别分析的工具,从文化的视角把身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巨大变迁中的弱势群体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就业中存在性别不平等状况,揭露了性别不平等背后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分析了社会制度和结构中造成和影响性别不平等的文化机制,认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文化的堕距是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根源,提出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对解决性别歧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永超 《职业》2011,(11):44-46
就业是民生之本。合理有序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对于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年就业更是一个系统的社会问题,从个体来看,青年就业是青年实现职业理想的惟一选择;从社会来看,  相似文献   

16.
就业问题正在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关注就业问题的本质就是关注民生问题,而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本质就是维护民生。平等就业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但社会中就业市场的歧视行为大量存在。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我国促进就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07年8月30日,审议并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这对于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实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快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量的扩张、结构的优化、质的提高,这给女性就业带来机遇,但女性就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探寻新形势下女性就业的促进策略,是统筹城乡就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宋臻 《职业》2004,(8):38-39
作为世界上女性就业率最高的国家,我国的职业女性越来越多地面临职业发展和社会身份定位间的矛盾.如何寻求矛盾的解决方案,如何不断提高知识素养,越来越成为不断困惑职业女性尤其是高层女性管理者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女性都在为她们应有的权益而斗争,可是时至今日,女性在就业方面还是遇到诸多阻碍,无论是中老年女性,还是年轻女孩,无论是劳动妇女,还是知识女性,她们的就业之路大都不那么平坦,但所幸的是,“她时代”巳经微露端倪,也许很快女性就业会变得更容易。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也是关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也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本文着重从认清就业形势,提高就业素质,明确就业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确保大学生顺利就业等方面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