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中国社会的转型,各种不同价值观念发生了碰撞,原有的处于主导地位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其价值整合力、权威性大大降低。今天,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个体价值追求,把握其与集体价值追求及其实现之间的辩证关系,找出新主导价值观念形成的路径,建立符合我们时代的新的主导价值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变迁凸显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其表现为:价值取向从整体向个体的转变,价值追求从道义导向向利益导向的转变,价值标准从一元性向多元性的转变。面对多样而复杂的价值观念,必须赋予主导价值观以时代内涵,建构新型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变迁凸显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其表现为:价值取向从整体向个体的转变,价值追求从道义导向向利益导向的转变,价值标准从一元性向多元性的转变。面对多样而复杂的价值观念,必须赋予主导价值观以时代内涵,建构新型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4.
论当代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构社会主导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主导价值观是社会自觉建构 ,被社会多数成员接受与认同 ,具有现实社会合理性基础和价值导向功能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导价值观念体系的内核是核心价值观。应当在扬弃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体现了我们的社会理想并具备了最广泛的现实社会基础 ,应该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试论对当代大学生多元价值观进行整合教育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多元主体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呈现的疏离态势,是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转型的一种标志,是与社会转型的同步呼应。价值认知上的模糊和迷茫、价值评价趋于功利、价值观念混杂、价值认同弱化,这些由疏离所带来的大学生价值观的不确定性和其产生的令人忧虑的价值观问题,是我们研究并对大学生进行主导价值观的整合教育的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方面 ;在主体实践的层面上 ,强调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立德、立功、立言 ,注重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与追求永恒的人生意义的相统一 ,注重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相统一。在当前 ,我们应该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方面 ;在主体实践的层面上 ,强调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立德、立功、立言 ,注重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与追求永恒的人生意义的相统一 ,注重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相统一。在当前 ,我们应该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念体系重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走势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表现最突出的几个方面,提出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和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过程中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冲突实质上是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引起价值冲突。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道德价值与利益价值的冲突;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冲突;一元价值指导思想与多元价值思想并存的冲突。价值冲突对转型时期的社会既有负面的影响,又具有正面的作用。在当前我国要通过健全社会制度与客观运行机制,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主导价值观念体系,挖掘与转化中国传统价值论中的生生和谐的和合之学来克服价值冲突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实现价值观念之间的新的动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海 《百色学院学报》2005,18(2):99-102
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在价值逻辑起点、价值观念形态、价值追求目标和价值基本取向上呈现出一个嬗变的过程,其主要诱因在于社会政治环境、经济条件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内在特点。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探索了全球化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分析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而出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的新突破.西方社会科学中流行的个人主义解释模式构成其方法论的学术背景.约翰·埃尔斯特构建出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框架--以方法论个人主义为方法论原则,以意向性解释尤其是理性选择理论、博弈论为具体解释方法.围绕方法论个人主义和理性选择理论的争论逐步凸显出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论的全貌.只有运用辩证法精神,才能恰当处理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方法论集体主义的关系、理性选择理论与功能解释的关系,才能准确评判与把握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政治个人主义的价值目标是追求人的尊严和人的自主,由此导向了政治理想上的平等理念和自由理念。但是由于其原子主义式人性假设的谬误和最小政府理念的平等困境,政治个人主义的最终实践结果与其价值初衷背道而驰。在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政治个人主义是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因此其在中国的命运是注定要被超越的,而超越它的集体主义就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无神论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西方社会价值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西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个人主义和作为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的人本主义,就其萌发的历史和演进而言,都和无神论的发展演进密切相关.无神论在与有神论的斗争中推动了不同时期主导价值观的确立,为其提供了哲学基础.在此过程中,无神论者坚持以人为本,既关注本体追寻,又着眼于社会现实,大力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探寻有神论的阶级本质,将无神论与国家意识形态相结合,坚持刚性制度建设与柔性理论宣传相统一,努力探索强制力与渗透力并举的现实途径,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以“言志”为核心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文学理念在1930年代中国的历史情境之中显得不合时宜,与左、右翼文学运动发生了激烈冲突,甚至被全盘否定。在当代历史语境中,“言志”文艺观的理论价值应该得到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15.
论个人主义与"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五四"时期所倡导的个人主义思想对新文学影响深远,晚清至民初真正打破群与国的局限、将个人的独异价值凸现出来的是鲁迅,将个人主义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相结合则来自1918年6月《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中胡适的《易卜生主义》和同年周作人《人的文学》的出现。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存在于"五四"一代作家中,自我意识的出现使新文学呈现出自我表现的特点。同时"五四"初期个人与民族国家之间并非矛盾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文学作品中的自我与民族国家形成二位一体的关系。五四新文学发生期个人主义所强调的个人的发现、个人意志和自我实现所带给作家的情感经历是从乐观、浪漫到苦闷、彷徨。  相似文献   

16.
面子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介绍Penelope Brown和Stephen C.Levinson的面子礼貌理论,据此阐述中西方维护面子的差异:中国文化倾向于对正面子的维护,西方文化偏重保全交际者的负面子。从历史、价值观体系角度分析造成中西方面子观差异的根源:中国文化中面子观根植于群体意识和儒家文化,而西方文化中面子观受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契约精神的影响很深。在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加的今天,要尽力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冲突,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反思性学校组织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具有探究、合作和开放等特征。由于缄默文化、个人主义文化和保守主义文化的存在,导致了反思性学校组织文化长期处于失语境地。学校组织文化包括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由此,反思性学校组织文化的建构也应当涉及这两个层面,即学校领导和教师既要转变观念,又要共同建构相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生命价值观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是价值的本源没有生命,所有利害等价值问题便无从谈起.生命是价值的基础一切客体价值都是生命价值的外衍、对象化;主体所有高层次价值类型都是生命价值的衍生和提升.生命是价值主客体的统一.个体生命价值就是自我价值.要防止自我价值自发扩张,导致个人主义;也要防止社会价值异化.生命价值是一切生命体共有的,区别于低等生物、植物和动物的人,应追求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模式的价值取向,揭示了个体与群体在利益分配和目标取舍层面上的文化心理倾向。研究以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为对比基础,以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为讨论对象,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展开。研究表明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中,基于利益选择优先性的差异而形成的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在思维方式,面子,社会人情关系,隐私观念、责任意识和成功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可以描述为"好大喜小,内实外虚"。美国的个体主义价值观崇尚个人奋斗,尊重个体的权利,提倡个人对个人的社会关系等。本研究指出中美不同的价值观塑造了中国的太极式思维和美国线形思维模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价值观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存在于东西方文化中。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挖掘和认可差异,减少文化中心主义对交际的消极影响,倡导具有全球普世价值意义的价值,减少误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制度分析的首创者在不同学科的方法论特点是不同的,亚里士多德、凡勃伦和康芒斯都是从方法论整体主义出发的,韦伯则从方法论个体主义出发。近代以来,方法论个体主义在西方制度分析中占了主导地位,原因主要是方法论个体主义符合西方社会的科学研究传统和人文主义思潮,反映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内在要求,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为西方社会科学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方法论个体主义与价值观个人主义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西方学界的方法论个体主义又确实容易走向价值观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分析方法与西方制度主义是可以兼容的,体现了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与西方制度主义不同的地方是,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分析方法坚持了价值观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