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相似文献   

2.
爱心降血压     
第一次带妻子回家见母亲,妻子的心里惴惴不安。因为她耳闻我母亲是个“厉害的角色”。多年的操劳使母亲积劳成疾,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一着急生气,血压就“噌噌”地往上窜,降压药大把大把地吃,一天也不敢耽搁,效果却始终不理想。为母亲诊治的医生说她老人家是顽固性高血压。我对妻子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母亲脾气不好,又有病,有言语不妥之处,我们多担待就是,她唠叨她的,我们左耳朵听右耳朵冒,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妻子提着精挑细选的礼品紧张兮兮地随我到了家,一口一个“妈”地叫,直喊得母亲心花怒放,嘴都合不上了。我正暗…  相似文献   

3.
幽默与笑话     
《老友》2006,(9)
准确部位母亲说:孩子不听话,是该打,可是你不应该老是拧他的耳朵,这样会让他致残的。父亲问:那拧哪里呢?母亲说:应该打他的屁股,那是块死肉。父亲反对道:你真糊涂,屁股也能听得进话吗?(杨刚)  相似文献   

4.
淑女三代     
雷芳 《今日南国》2006,(15):76-76
姥姥是那种富贵人家的小姐。后来家世有点没落,于是,就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我母亲身上,希望能把我的母亲陪养成一代淑女。在我幼年的记忆之中,母亲的确很优雅。后来因病耳朵有点背,说话的声音就日渐高涨。加上我自幼淘气得很,母亲让我磨得脾气也大了,也会打人了,有时候气极了也要骂骂人。父亲都说母亲一点也不像年轻时候的样子了。一说起从前,父亲一脸神往。父亲说:“你母亲年轻的时候像个公主,无比的优雅,无比的动人,我一生从没再见过能比你母亲更有气质的女人了。但是现在,一见你们娘俩的样子,唉,不提也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我正一脸坏笑地看着他。  相似文献   

5.
重庆多山,有山城之名,携三江水悠处上游。因为依山,使重庆人具有挺拔、刚毅之形貌;因为傍水,他们又有水的温和、清润之情格。阳年驰,作为一名普通的重庆人,作为一位国土保护的工作者,在对大地母亲孜孜不倦地关爱中,感到了大地母亲坚实的力量,他把对大地母亲的一腔挚受执著地写满了他的生活画卷。土地与人口的矛盾加剧。阳年驰领导沙区国土局迎难而上.实现著年少时”绿色革命”的梦想阳年驰是西南农业大学土化专业的高材生。在他年少的梦里,曾有一个关於“绿色革命”的设想。他没有想到,多年以後,他真的开始实现当年的梦。土地…  相似文献   

6.
妻的唠叨     
王涛 《社区》2008,(23):58-59
结婚前,每当母亲和父亲吵嘴后,母亲就整夜地絮叨着。那种细细切切的声音,在土屋的夜晚弥漫。伴着屋外寒风的凄厉,母亲不停歇的絮叨,钻进我用被子捂着的耳朵,我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而夜游的老鼠,则不怀好意地与母亲附和着,在房间上的楼板上进行着百米短跑赛。夜晚的时光,就在母亲的絮叨与母亲呵斥老鼠的交错中极其缓慢地苦捱。  相似文献   

7.
一座座灰黄的沙丘在大地凹凸。这种形状和色彩,单个儿说都熟悉,配对成庞大的阵势,却令人惊异。天地之间没有其他背景,所有的色彩和形态都凋萎了。站在甘肃国家地质公园雅丹广场,坡下的沙丘无边际地朝着西北方向排列过去。将沙丘进行到底,是唯一的韵律。我有点晕眩。当然,这与午后的阳光不无关系。司机指指自己的耳垂,说罗布泊是个大耳朵。他笑了,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它的底部。  相似文献   

8.
一心为公的人,总是形象地把人民群众喻为"大地"和"母亲"。这一恰如其分的"大地说",形象地道出了人民公仆与人民群众的根叶关系、鱼水关系。古人云:"根柢磐深,枝叶峻茂"。指植物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几十年来,共产党人一直  相似文献   

9.
在繁华的大上海有这样一个家庭:妻子经常会因一些生活琐事与丈夫争吵甚至打架。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女儿,逐渐对母亲产生了痛恨和偏激的看法。一次,母亲在打骂女儿时,遭到了已经大学毕业的女儿的反抗。母亲一气之下和父亲离了婚,随后到九华山出家为尼……母亲的举动,让女儿震惊不已。痛定思痛,女儿觉得是自己的鲁莽做法才导致母亲远离尘世、遁入空门的,自己有愧于母亲。于是,女儿给上海电视台《心灵花园》节目打电话,希望通过传媒向母亲表达歉意并呼唤母亲归来。此举,在华东大地产生了巨大反响。2006年3月初,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追踪采访。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不容忽视的有关家庭暴力的社会问题跃出水面。  相似文献   

10.
麦琪是个出色的电话接听员,她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能分辨出各种细小声音。麦琪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她与哑巴父亲相  相似文献   

11.
《母亲———大地》中的“大地”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叙述的角度,而以客体的身份置身于小说事件之外。《河的子孙》中的黄河形象同小说的情节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它以自身的变化跻身于事变之内,与人物的命运直接相关联。黄河与人,黄河与整个中国的历史有一种内在的交互感应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偏方     
梅子 《社区》2008,(10):56-57
我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在发育生长时期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由于缺乏营养,我常年小病不断,每当我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母亲就会说:“上火了,没事,过两天就好了。”母亲说得多了,我便知道“上火了”不是什么大病,不舒服的时候,只要听到母亲说这三个字,我心里就踏实了。  相似文献   

13.
驴总想夸耀自己的耳朵。"大公鸡,你的耳朵有我的大吗?""小青蛙,你的耳朵能听见声音吗?""哈巴狗,你的耳朵怎么耷拉着?"这天,驴还要向猴子夸耳朵,猴子抢先说:"驴先生,你的屁股听力真好啊。"驴纠正道:"不,不,我的耳朵十分灵敏。"  相似文献   

14.
母亲     
《北方人》2007,(9)
人们将大地比作母亲,将祖国比作母亲,但毕竟每个人有自己的母亲。我的母亲是大家闺秀,换句话说,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她是文盲,缠过小脚,后来中途不缠了,于是她的脚半大不小,当时被称为改良脚。  相似文献   

15.
“快让我看看我刚出生的小宝贝!”母亲欣喜地喊着。小宝宝很快被送到了母亲怀里,她掀开裹着婴儿的布,温柔的目光落到儿子的小脸上,就在这一瞬间,她一下子惊呆了——原来这个男孩天生没有耳朵。时间证明男孩的听力并没有问题,不过他的相貌却因此大打折扣。一天,小男孩放学后哭着跑回家,一头扎进母亲怀里。母亲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心里清楚儿子这一生都将充满坎坷与辛酸。小男孩一股脑儿把自己在学校里的不幸遭遇倒了出来“:一个男生,大个子男生……说我是畸形儿。”男孩渐渐地长大,在文学和音乐方面显得颇有几分才气,而在平日的生活中,他却遭…  相似文献   

16.
盛芳 《社区》2014,(16):51-51
前些天,母亲从乡下来看望我。望着空荡荡的阳台,母亲说:“种点菜吧,新鲜蔬菜有助健康。”我说:“可我不会种啊!”母亲说:“那我教你吧。”  相似文献   

17.
张非 《今日南国》2009,(6):17-17
周一的聚会上,企业教练海桥说要讲故事,一干人马立即兴致勃勃地竖起耳朵来。  相似文献   

18.
李丹崖 《可乐》2010,(3):39-39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四岁的孩子说的话。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女儿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  相似文献   

19.
刘传珍 《社区》2005,(14):58-58
那是还用布票的年代,冬天特别冷,我的手冻了,脚冻了,特别是耳朵,裂了口子,钻心地疼。脚冻了,母亲给我们的鞋子里垫上温暖而舒适的干草;手冻了,母亲拆了旧衣服给我做护手的棉筒。耳朵怎么办呢?母亲下决心要给我买一顶栽绒棉帽。一顶棉帽对于一个穷人的家庭是奢侈的,母亲没有钱去买棉帽,这事就搁下来了,一直到冬天的又一次到来。其实,在一年当中,母亲并没有因为春天的来临,打消买帽子的愿望,相反,这个愿望却像一粒生命力极为顽强的种子,经春历夏,更加枝繁叶茂起来。一天,母亲把攒下的零零毛毛和借来的布票小心翼翼地用手帕包好,面带笑容,叫上…  相似文献   

20.
每次和母亲通电话时,母亲总是饶有兴致地说:“晚上回来吃猪蹄火锅吧?”我的回答总是:“过两天,今天很忙!”母亲依然说:“好,那就过两天!”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火锅。母亲做得尤其好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