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宋词具有浓郁的审美悲剧意识 ,其生存样态包括词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词体的生存悲剧意识、词学主体的情感悲剧意识。产生这种审美悲剧意识 ,主要是时代悲剧心理、词体对悲情的宣泄功能、悲音为美的美学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消解中国悲剧精神的不是真正的大团圆现象 ,而是文艺的命定神话。这种命定神话是虚假意识形态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对于北宋词 ,人们历来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诸如词风的革新、意境的开拓、艺术技巧的提高、题材的扩大等。但是 ,北宋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王朝 ,有着复杂的社会生活 ,有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民生疾苦等内容 ,在北宋词中几乎难以找到 ,而这些内容却是北宋诗所经常反映的。北宋词人虽然在这些方面也进行了努力 ,但在艳情词强大势力的统治之下 ,词的题材范围局狭 ,主题取向狭窄 ,审美情趣内敛 ,这样 ,词的发展的畸形性就随之表现出来 ,而北宋党争则是其畸形发展的最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清代词学批评对传统词学宗尚的消解主要体现在两大维面:一是对婉约与豪放词风宗尚的消解,二是对南北宋词宗尚的消解。上述维面中,前者主要体现为对词作体派与风格高下之论的破解,后者主要体现为对词作艺术表现模式优劣之论的破解。此两方面共构互渗,从一个侧面有力地标示出清代词学批评的理论水平与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5.
北宋词的发展历程,就是词境不断拓展、词格提升的历程,而以张先、柳永和苏轼为其关键人物.张先自标题序,用词抒写文人日常生活.柳词以平民阶层、下层失意文人作为抒情男主人公,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苏轼"以诗为词",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开创超旷词风,是词疆最有力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6.
悲剧曾是西方文学中至高的文学样式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悲剧精神是西方文学的灵魂。悲剧精神主要凝聚在西方历代伟大的悲剧家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悲剧人身上。深入研究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 ,有助于对西方悲剧精神的把握。本文认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的根本特征是他们具有实现自由人格的强烈要求 ,具有强烈的超越冲动。他们对苦难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正是西方悲剧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从托马斯·哈代的代表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苔丝的悲剧人生 ,进而可以认识哈代小说中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按照理性主义的观点,由于正义愿望与历史阻力之间的永恒冲突,正义蕴含着悲剧精神。首先,在发生论上,悲剧滥觞于古希腊,而古希腊悲剧常产生在人的命运与正义的关系问题上,具体表现常演化为哲学家对正义问题的思辨及论争,文学家以悲剧形式对正义价值进行追问,两者殊途同归;其次,在形式论上,人类对正义的追求具有非理性的特征,并在这种非理性的超越中实现人的卓越性,这种非理性的特性在形式上表现为悲剧式的酒神精神的狂热和迷醉;最后,在效果论上,悲剧是对正义的理性反思,它旨在培养人的正义理念,构建正义与悲剧同构同属的理性基础。在人类本体论的视域中探究悲剧精神的正义论,能给予我们生存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悲剧的精神和境界在文艺批评中遭到了几乎致命的否定,在文学创作中也遭到了强有力的消解。在文艺创作中出现了两种背叛现象:一是对所属阶级的背叛,二是对血缘的背叛。这种创作倾向强有力地消解了中国悲剧的精神和境界,现在该是到了彻底清理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张生煮海》以浪漫奇幻的形式表现了现实的社会文化心理冲突,作者企望借虚幻的神话消解现实的矛盾,但悲剧不仅未消解,却带来了消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具有特定历史和审美内涵的“云”意象,与佛道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宋元易代之际的苦难时代,也是宋遗民词 人希逸隐遁的群体象征,本文试择取宋遗民词中有典型意义的几例“云”意象予以剖析,并考察宋遗民词人的山水自然审美观 和忧患意识,以透视宋遗民词中情感活动和创作心理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中日之间几乎没有派遣正式的政府使节,但在相互交往中两国的僧侣起到了媒介作用.本文首先考察了北宋时中日僧侣交往的概况,其次着重分析"僧侣现象"的政治背景、经济原因以及日僧入宋目的.北宋中日僧侣交往,改变了宋人对日本的看法,也进一步促进了中日双方的文化交流,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3.
相较于诗社,词社活动明显有疏离政治的倾向,词社是在随意地结集中逐渐规范发展起来的。到了南宋晚期,词社活动已较为成熟,词社集中切磋句法、传授词艺,对词派的形成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词本艳科,在中国的文学道统里,要中心化就得将情感雅化。于是禀性与企图之间衍生了进退抉择———情的取向是雅? 是郑? 还是什么? 情与志、情与声、情与景的地位如何考量? 词学家们络绎相继,企图作答,其中就有刘熙载和王国维。  相似文献   

15.
北宋遭受迁徙、贬谪之苦的诗文家众多。北宋人在贬谪期间所创作的诗文,在文学风格和审美情趣上与前人(特别是唐代)的有所不同,大多表现出高旷平远、淡泊闲吟、乃至戏谑调侃的特征,实现了对传统贬谪诗文以悲为美、且多表现哀怨愁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自寿词是南宋出现的新词体,其创制主要缘于词人自我抒写的需求。早期自寿词表达对人生的反思与对功名的超脱,中后期则展现了宋室衰亡背景下词人对世事人生的悲观绝望心理。  相似文献   

17.
结合钱氏宗谱和有关史籍,对宋代钱氏家族的人才状况进行了综合考察,列举了这一家族在学术文化、艺术、医学等诸层面的成就;分析了其人才现象的特点;并进而剖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宋代歌妓根据其妓籍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官妓、家妓和市井妓三大类。她们对当时社会的宴乐风俗、士人生活、文学创作特别是音乐文艺的传播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宋代的正史、笔记、诗词与小说中大致勾勒出宋代歌妓的本来面貌,对其组织制度、活动情况作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考察,以期给人们提供一个正确评价宋代歌妓的历史平台。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教化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国家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宋代日常读物在社会教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在考察宋代日常读物繁荣的历史背景与原因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蒙学读物、家训读物、宗教读物与社会教化的密切关系。剔除其封建糟粕、保留其合理内核,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仅是我们研究者应持的态度,也是我们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0.
越南古为交趾之地,在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之后,一直在中原封建王朝的有效统治之下,其间虽有当地人的起义,但都被很快镇压了下去,始终未能脱离中原王朝的控制.北宋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文轻武政策,中原封建王朝一直无法对交趾之地实行有效的统治.最终,越南脱离了中原封建王朝的控制,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