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问题的提出为了降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我国的人口政策是:限制人口数量,奖励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困难不小,阻力很大。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我们没有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没有造成人们少生少育的客观条件。人们生育多少孩子,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它牵涉到家庭利益,也牵涉到一系列的社会因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要摸清人们要求多生多育的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我们要注重“生小”与“养老”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从内部去影响人口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 前几年,各地对领证独生子女及其家庭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都比较关心,造成了一种只生一个孩子光荣、一孩夫妇领证光荣的良好社会风气,领证率不断上升。这是生育观的一个大转变,是向传统观念挑战所取得的一个伟大成绩,为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起了重大作用。按照党的政策,对领证夫妇和孩子给予适当照顾,是无可非议的事。但是,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3.
降低孩子效用与降低农村生育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农村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人口控制和经济改革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人口控制的实际工作部门和理论界。近两年来,理论界有人提出用孩子成本一效用说,来作为适应改革的控制生育的经济对策。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改革大潮和商品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卓有成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必须适应变化了情况,弄清并理顺生育行为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注意从利益导向上引导人们自觉自愿少生少育,而同时采取提高孩子成本和降低孩子效益的措施,则可以刺激农民从观念上改变传统的家庭生育决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各地对领证独生子女及其家庭在政治、经济、生活上都比较关心,形成了只生一个孩子光荣,一孩夫妇领证光荣的良好社会风气,领证率不断上升。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城镇进行了某些经济改革,在对独生子女的优待上,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某些社会舆论也不利于独生子女优待政策的落实。为此,笔者想谈一点个人看法,供参考。 一、优待独生子女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人口增长,加速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生育观是人们对生育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种支配人们生育行为的观念,它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人类生儿育女到底是为了什么?其次是人们在生育子女性别组合上的观念,即生男生女的问题。国外人口学家把它叫做性别偏好(Sexpreference)。最后则是人们在生育子女数量上的观念,即生多生少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人口生育观的转变,对农村人口的控制有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穆光宗 《人口研究》2004,28(1):33-37
1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估计 在独生子女数量研究中的一个主要困难是缺乏可靠的数据.因为严格说,一个人是否独生子女需要在其父母结束生育后才能确定.但现在是以领取独生子女证确认其独生子女身份的.这是不确切的:第一、已经领证的夫妇还有一部分可能再生育;第二、有些家庭虽然只有一个孩子但没有领证.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是为了使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相适应,力争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仍有很大困难,困难就在于目前一些人民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的生育政策之间存有矛盾,特别在农村。当前计划生育工作难做,难就难在人们生育意愿的转变。只有转变人的生育意愿,人们才能自觉地只生一胎、坚定地不生两胎和多胎,计划生育工作也就才能顺利地开展。因此,生育意愿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独生子女领证率是考核和评价一个单位或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推动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工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目前,虽各省(市)根据中发(1984)7号文件精神,对允许再生一个孩子开了些小口子,但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并没有变,独生子女领证率的统计工作仍要搞好,充分发挥这一指标的作用。独生子女领证率的计算公式,原1979年规定为: 独生子女领证率=一定时点上已领证的育龄妇女/该时点14周岁以下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100% 后在1983年底改为:  相似文献   

9.
一、调查概况我国当前的人口形势十分严峻,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非常艰巨。控制人口的困难,主要是在农村,尤其是在山区和贫困地区。为了全面了解贫困县的人口与生育状况,探讨贫困县的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寻求摆脱愈穷愈生、愈生愈穷恶性循环的路子,1990年4月,我们课题组对广东省龙川县进行了一次千户人口与生育状况的抽样调查。它是全国高校组织的二十三个贫困县人口抽样调查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广州市郊区新滘公社赤沙大队自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来,由于注意启发群众觉悟,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从1975年至198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10%o以下,连续七年无三胎生育。全大队现有二个孩子的夫妇118对,没有一个抢生第二胎的。 赤沙大队现有人口2,342人,在郊区公社中经济处于中等水平。大队党支部认为,计划生育是牵涉到家家户户的移风,易俗的大事。因此,工作中就存在着大量的思想认识问题。而思想认识问题只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为此,他们注意抓了以下几件事:  相似文献   

11.
<正> 几年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是,为了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力争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仍有很大困难。难就难在目前一些人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的生育政策之间有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转变人们的生育意愿。一我们通常把人们对于生育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称之为生育观。每个人在生育子女方面也有一定的意欲和期求,我们把个人生育子女的意欲和期求称之为生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锦州市在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从摸清育龄群众的生育价值观念入手,一年研究一个新课题,一年有一个新起点,使“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一年上升一个新高度。一从人们的生育价值观念入手,把握本地区育龄群众的生育需求1999年初,这个市在黑山县胜利乡的试点过程中发现,该乡的育龄群众虽然在生育数量上很少有超生,并有5565%的育龄夫妇期望生一个孩子,但仍有3888%的育龄夫妇期望生两个孩子。而且人们之所以只生一个孩子,主要还是政策约束和培养孩子的投入较大的缘故,并不完全说明观念的转变。要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生育决策行为的序次模式的视角出发,将农村一男户和一女户的再生育意愿在数量和性别两个维度上进行比较,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采集的三省六地"家庭及生育状况研究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的Pr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男户和一女户的意愿再生育孩子数量没有显著差异,都希望再生一个孩子;二者在意愿再生育孩子性别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一女户更想再生一个男孩,而一男户更有可能想再生一个女孩。中国农村中"一儿一女"的孩子结构诉求仍是主流。理想孩子数量与性别结构、婚育新观念等文化因素显著影响再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4.
赵紫阳同志在1986年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重申,包括农村在内都要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最近,在答美国记者问时又明确指出: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基本不存在问题。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对农民是否能继续接受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持怀疑态度。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调查了伊通县发展乡的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乡是一个仅有3,200垧耕地的偏僻山乡,人口12,586人,其中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942户,3,914人,占全乡人口的31.1%。1984年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15.
人们的生育行为,归根到底,为现实的物质利益所驱动.作为调整经济利益的手段,社会经济政策对人们的生育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过快,农民多生、生男孩的要求依然十分强烈,超计划生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与农村现行的一些社会经济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深入研究分析农村社会经济政策与控制人口的关系,妥善处理二者间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对于农村控制人口增长和发展社会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育意愿是指人们对待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它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水平和人口发展状况。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中国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了,生育模式发生了变化。生育观念转变可以说是中国人口生育模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关于城市人口的生育意愿,80年代对北京等城市的调查发现,平均理想子女数超过2人,如北京市年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10人,希望有2个孩子者占77.0%,天津市1985年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10,理想2个孩子者占80.0%;上海市1984年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49,理想2个孩子者占50.0%,3个孩子者占36.0%(辜胜阻,1989)。进入90年代,中国城市人口生育模式已达到了一个非常理想的程度,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生育模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但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自身生育观念的转变。关于城市生育意愿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咸阳部分农村孩子成本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微观人口经济学的孩子成本——效益理论,为世界范围内的生育下降提供了一种解释,这种背景强烈的理论在中国这块拥有浓厚传统文化的土地上有多大的解释力是本文关注的问题.通过在陕西咸阳部分农村的调查,给出了咸阳部分农村孩子的成本和孩子效益的现状,并结合历史资料对被调查地区的孩子历史成本变化作了分析.结论是:生育决策中人们对男孩的需求是强烈的;年青父母对孩子的成本观——有考虑,但十分模糊;孩子的效益观在人们的生育观念中占有鲜明而重要的地位,是影响人们生育决策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结果告诉我们,在咸阳部分农村孩子成本效益观并未明确的形成,低生育率的基础仍不十分稳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广大群众的生育观,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既是今天社会经济条件的反映,也受到几千年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这里所说的生育观主要包含下列一些内容:一是生育动机,是看重孩子的经济价值,还是精神价值,还是两者兼有;二是生育的性偏好,是希望生男,还是生女,还是生男生女都一样;三是生育的数量,是希望少生,还是多生。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人们一般看重的是孩子的经济价值,而男女体力的差异又使人们在生育的性别偏好上倾向于生男孩,并希望多生。要使人们生育观自然地发生转变,即从看重孩子的经济价值转为看重孩子的精神价值,从倾向生男孩转为倾向生男生女都一样,从希望多生转为希望少生,需要经历一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漫长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存在不仅包括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虽然这是社会存在最基本的含义,也包括社会所提供的环境。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促使人们生育观念转变的社会环境。这主要包括:政策环境、舆论环境、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技术、生活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人们的生育行为,归根到底,为现实的物质利益所驱动。作为调整经济利益的手段,社会经济政策对人们的生育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过快,农民多生、生男孩的要求依然十分强烈,超计划生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文化生活不断的发展,新的婚姻生育思想也随之改变,特别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普遍开展,使群众的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变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新思想已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最近我们对济南市区600名自愿不生二胎育龄妇女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有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70%以上是一孩妇女 济南市区现有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131,149人,其中一孩妇女94,231人, 占71.85%。在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之前,有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有一个孩子的只占15%左右,而且这些人多处于过渡阶段,刚生过一孩,尚未来得及生第二个,那时终身只生一个孩子的人极少。现在已有70%以上的人坚持只要一个孩子,这说明群众的思想有很大变化。尽管这些人有相当一部分并非完全自愿只要一个孩子,但出于为实现四化顾全大局,能响应号召坚持只要一个孩子,也说明了广大群众的思想变化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