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智力资源所在地之一,但传统管理体制与服务方式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需求.本文对高校图书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知识经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剖析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特征,并对企业做出相应的营销对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对于中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来说,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而其中更新观念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和认识知识经济对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的影响,才能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对策.就此问题着重从知识经济引起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新变化、新挑战及我们的对策等三个方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思想道德教育观念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产业结构若干决定因素变化的结果,产业结构演变的结果形成了知识经济的产业体系.根据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利用新知识、新科技对我国原有产业进行改造,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使我国顺利地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5.
论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显突出.本文对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导趋势,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在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学理论.本文在探讨知识经济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需要对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革新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导趋势,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在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学理论.本文在探讨知识经济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需要对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革新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图书馆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论述了知识经济的涵义、特征及由知识经济带来的图书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而其中更新观念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和认识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观念的影响,才能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策.本文就此问题着重从新的知识创新观、新的社会服务观、新的全面发展教育观和新的终身教育观等四个方面对知识经济使高等教育观念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应是素质教育、创造教育、终生教育、开放式的教育.培养21世纪会计学专业人才,进行会计教育改革,完善高等会计教育的学科体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要进行变革.从素质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入手,概括地探讨了会计高等人才培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左传》引《诗》范围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传》277条言《诗》可以分为“赋诗”、“诵诗”、“歌诗”、“言语引诗”、“作诗”、“泛称诗”六类,其中“赋诗”、“诵诗”、“言语引诗”皆属引《诗》;“歌诗”的一部分属于引《诗》,一部分不属引《诗》;“作诗”和“泛称诗”皆非引《诗》。界定《左传》引《诗》的范围,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其学术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认知视野中,长于抒情之“诗”与长于叙事之“史”既各司其职,又不离不弃,互通互补。自唐代杜甫诗善于叙事,别开境界,被时人誉为“诗史”以来,后人不断地拿各种诗体与编年、列传、纪事等史传交叉匹配,以增强诗歌的纪实性与叙事性。宋代以纪实性、叙事性为内含的“诗史”说再度辉煌。明代嘉靖年间的孔天胤曾将这种笔法概括为“以史为诗”“情事合一”,尤其是明清易代之际经历社会动荡、天下大乱的那批诗人在继承“以史为诗”传统过程中推动了叙事诗进展。期间,也伴随着关于“诗史”说的质疑和争论,直至清代“心史”说出现。一方面,“心史”说在强调诗歌抒情本质的同时,又兼顾了叙事性能,融合了“诗心”观念与“史笔”观念;另一方面,将以“情”为内核的“心”视为特殊叙事的一种,强调了诗歌叙述“心事”的功能,使之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心态史、心灵史、心事史,其实质是强调“情事合一”。因此,“心史”诗学与“诗史”诗学并行不悖,并影响及史学建构,至今人钱钟书便有了所谓的“诗具史笔”“史蕴诗心”之说。  相似文献   

13.
汉语"四声"之形成与佛经"转读"无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汉语四声形成的原因,陈寅恪先生认为是由于"转读"佛经与古印度声明论之传入所致.通过对六朝时期"转读"材料的专门考察证明,"转读"不仅不是源自天竺之梵音,反而是僧人入晋后"适时"的结果,加之"转读唱导"在佛界中地位低下,因此"转读"既没有、也不能对汉语四声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两国论”不存在任何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台湾地区现行的条约、“宪法”和“法律”关于中国领土及一个中国之规定,分析”两国论”不仅违背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一部分的原则,而且也违反台湾地区现行的条约、“宪法”、“法律”,与台湾地区现行的法规性规定相抵触,没有任何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混沌之初"和"太一生水"之说可证明水存在于阴阳分割之前,是世界构成的原初要素。中国儒家把阴阳和五行确立为哲学的核心范畴,并以"易"的方式推演万物,水被列在八卦之内、五行中,以致被确立为万物之宗的本原地位,又进而把水的特质比附到人的品德上。这样,在儒家的观念中,水就具有了世界本原的哲学意义和比附道德的伦理学意义。作为世界本原,水是生命的母体和构成要素,并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基因;作为比附道德的喻体,它对应着人性善恶的两极,并对后代文学创作尤其是作品的主题走向具有潜移默化的分流作用。水之清浊的特征构成了诗歌中德之善恶的反向主题。  相似文献   

16.
尚和思想在《庄子》中是普遍存在的。《庄子》强调"阴阳之和"、"天人之和"、"心之和"、"道之和"以及"德之和"等,它们都与"道"密切相关。其中,"道之和"与"德之和"是《庄子》尚和思想的核心,是对《庄子》道论的补充和阐发。把握尚和思想对于进一步理解《庄子》及其道论都是极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有”和“无”曾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有形”、“有名”,“无形”、“无名”;另一种是“实有”、“存在”,“虚无”、“不存在”。在《老予》中“有”或“无”到底在哪种意义上成立并不很清晰,但其基本倾向是“有形”、“无形”。之后的《庄子》一书明确用“无形”、“无名”来解读“无”。早期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何晏和王弼将“无”虚无化,以“无”释“道”,主张“责无”、“贱有”。之后的裴领、郭象等人提出“无不生有”。再后来,北宋张载、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等人则从气一元论的学说出发,将有或无都看作是气的不同状态。无论在怎样的意义上对“有”或“无”进行阐释,中国古代的哲人们都试图要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其区别仅仅在于是“无”统一于“有”,还是“有”统一于“无”。  相似文献   

18.
“货币为人服务”作为一种货币理念是马克思在1847年提出的,2004年在《富国律》中实现,间隔138年。期间人们对经济危机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其中欧文.费雪和凯恩斯贡献卓越。经济危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货币发放标准”问题,其答案“货币为人服务”曾经在马克思的脑海里一闪而过,可惜被计划体制误解。弗里德曼是首个在货币中引入“人”的人,他使传统的“物币理论”变成了“物币人币折中理论”,“货币为人服务”理念取得阶段性胜利。《富国律》提出了完全的“人币理论”与“模型”,使消灭“失业、生产不足与生产过剩”成为可能,从而马克思所提出的“货币为人服务”的思想得以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助动词"会"一表有能力做某事或善于做某事,一表可能性.一般认为后者是从前者发展来的,但从语言的发展看二者有不同的来源前者是由表"理解"义的动词"会"演变来的,时间是在晚唐五代;后者是从中古助动词"会"功能扩展而成的.中古助动词"会"起源于表"会合"义的动词"会",形成时间约在汉魏之际.  相似文献   

20.
从整体而言,宋代江右思想家具有“另类”之特质。此“另类”之特征,是以其追求思想的独特性、创新性为基本内涵的。从欧阳修之“史论”、“易论”到诚斋之“诗论”、“易论”,从李觏之“礼论”“易学”到荆公之“新学”,从象山梭山复斋之“心学”,再到文山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可以说,皆“另类”得可以。当然,与这“另类”思想家相对,江右之地的文化保守主义和正统派亦十分可观,也正是这种思想史内涵的紧张,丰富了江右思想总体之发展,奠定了江右思想家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