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午战前五十年中国棉织品进口贸易的整体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新娟 《北方论丛》2006,25(2):97-101
甲午战前五十年棉织品的进口,经历了由初期的徘徊不前到后来的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洋纱的进口速度明显快于洋布,除去鸦片不计外,洋布和洋纱的进口占了19世纪中国进口贸易的主要部分。在70年代以前进口以英国的细布细支纱为主,但是自70年代开始,美国粗布和印度粗支棉纱进口大量增加,销售数量和区域不断扩大,争夺着土布和土纱的市场,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在日益走向分解。  相似文献   

2.
李长莉 《河北学刊》2005,25(2):161-168
19世纪下半叶,随着通商以后洋布输入的增加,城镇市民穿用洋布日渐普及。这种衣着新习俗的形成,带来了 新的社会文化含义:洋布与土布成为城里人与乡下人衣着外观上的一般标志性区别;洋布的普及使市民中等阶层更为凸 显,认同感增强,传统服制的上下等级色彩减弱;市民的衣着消费方式更加市场化和大众化,并与近代工业制品市场相连 接;市民的衣着时尚性和流行化增强。这些由洋布流行引起的市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都与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趋向相联 系,是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上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3.
汉口是近代中国著名茶市,英俄二国为最大买主。19世纪90年代以后,俄商取代英商垄断汉口茶市,成为华茶最大销纳国。研究汉口茶出口,不能不首先理清对俄贸易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1988年3月12日至13日,由武汉市文物管理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联合发起的"武汉国民政府史研究座谈会"在汉口举行.参加座谈会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就如下几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武汉国民政府的体制有人认为,武汉国民政府基本上是按照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而建立的,是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设想的体现.它处于由军政时期向训政时期的过渡阶段,因而具  相似文献   

5.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即“剧办”)是抗战全面爆发后在武汉成立的全国性的戏剧界组织。关于它的成立时间,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成立于“文协”(即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年3月27日在汉口成立)之前;一说成立于“文协”之后;一说与“文协”是同时成立的。最近,笔者从当时的档案中发现了有关“剧协”的史料,说明“剧协“是1937年12月31日上午9时在汉口光明大戏院成立的。会址设在汉口贤东巷12号剧场业同业公会内,设有总务、话剧、歌剧,杂剧、编译五个部。”剧协”成立后,曾将筹备情况、会章,会址、图章和组织等分别向国民党汉口  相似文献   

6.
由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超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所以从十月革命之初便有人对这一革命的合理性提出诘难,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更有人把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取胜这一历史事实作为"原罪"加以谴责。这种认识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落后国家取胜,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谓"原罪说"的大肆渲染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既不利于客观地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受挫的原因,也会动摇人们社会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7.
董必武同志创办的《汉口民国日报》究竟什么日期创刊?目前国内有关文章和说明均认为是1926年11月25日。例如《汉口民国日报》影印本(人民出版社1980年影印)中的影印者说:该报“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创刊。”怀栋的《大革命时期董必武同志在武汉的办报活动》(见《江汉论坛》1980年第4期)也持同一说法。这个日期可能是错的。据1926年11月18日《汉口新闻报》刊登的《汉口民国日报》营业部的一个启事来看,《汉口民国日报》创刊日期应  相似文献   

8.
楚汉 《西部观察》2001,(2):58-61
2001年6月3日,中央电视台对云南抚仙湖水下考古进行了现场直播,这也是中国目前第一次进行水下现场直播.直播节目结束后,抚仙湖引起了人们更多的猜测.有人说抚仙湖水下是一座古城,有人说是古村,有人说什么也不是,而抚仙湖水下发现"第一人"耿卫却说:水下的东西精彩着呢!他还说他发现了水下古城的城门,还有人面浮雕……  相似文献   

9.
谶纬不仅对《太平经》有不少影响,而且对汉末张角太平道起义也有不少影响。起义时间与地点等的选定,都与谶纬密切相关。张角提出反汉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张角认为自己是黄天派到现世的使者和化身,"黄天当立"意指自己将取代汉朝而统治天下。张角没有采用流行的五德论,而是选用了为《太平经》所重的天地人三正说。依据《太平经》等,天色外苍内赤,地色外黄内白。张角认为汉是天统,天色外苍内赤,故称汉为"苍天","苍天已死"意指汉朝即将灭亡。地色外黄内白,故起义前张角令其徒众用白土书反汉口号于各级官府门上。  相似文献   

10.
惊喜 惊吓     
齐文学正在忙着工作,有人敲门。齐文学说:"请进。"漂亮的前台小周笑着站在门口,"齐主任,有人给您送花来了。""您是齐文学先生吧,这是有人给您订的花。"小周身后的一个小姑娘说。她怀里抱着一大捧红得发紫的玫瑰花,中间还有几株百合。顷刻间,办公室里花香弥漫。一个男员工进来签字,"哟,齐主任,今天是什么好日子,有人送花,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对晚清汉口城市发展、演变的研究,从一个侧面看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城市走向近代的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1 汉口,在明初还是一片与汉阳相连的无人居住的荒洲,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始与汉阳分开,成为民船停泊之所.到明末,汉口已成为一个拥有二万余居民,"商船四集,货物纷华,风景颇称繁庶"的初具规模的商业城市了.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一词的含义问题这实际上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的问题.国内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一体化哲学".也有人说:"现行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是见物不见人".还有人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传统的提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这些提法是否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呢?马克  相似文献   

13.
说幸福、找幸福,解决了温饱、满足了基本消费的今天,"幸福"成了热门话题。有人说幸福是财富、情感、健康、理想"四方来朝";有人说幸福是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面子"五子登科"。幸福也许是个谜,100个人回答,就会有100种答案。幸福在何时?小学羡慕中学,中学羡慕大学,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后期,随着整理国故运动走向衰歇,"国学"的学科定位或学术认同产生了问题.有的学者试图用"国故学"来取代"国学";有人则主张"国学"与"国故学"是两回事,只有取消"国学"才能安顿"国故学";更有人连"国故学"一起否定;又有人觉得"国学"一名可以接受.这些现象说明"国学"是当时一个受到广泛关注而充满歧异并使人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张爱玲小说的悖反现象及其文体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有人说,“张爱玲是属于四十年代的”,这不仅指“她的青春,她的光辉存活在四十年代的小说和散文里”,更指她的小说散文本来就是四十年代沪、港洋场社会的一部分.它们与其所致力再现的那个世界血肉相连,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与"三纲"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这一主题的讨论,不时有人提出"孔家店要打倒,孔子要平反"一类口号,意思是说不能把"礼教吃人"的罪名归在孔子本人身上,应该把历史上的"真孔子"与后来被专制统治者所改造所利用的"假孔子"区别开来.其中,一个常见的做法,就是着意淡化孔子与"三纲"思想联系的色彩;尤有进者,则畅言孔子思想与"三纲"思想"在理论上毫无相似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研究宗谱族牒,查访姓氏渊源的活动兴起。如有人说,晋阳王氏源出于今太原市南郊的晋源区,并在晋祠修建王氏宗祠,吸引海外王姓人士接踵前来拜谒,对联络侨属胞眷情感,团结炎黄子孙起着显著作用。随后,还发现张氏也源出于同一地区;又有人说《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8.
一记得很多年前,《天涯》杂志的李少君说有人想编一本回忆80年代的集子,要我也写一篇。2002年1月,我写了《作为“思想剧场”的八十年代》,大约7000字。不知李少君说的那本集子后来是否出版了,但新世纪以来,我一直觉得回忆上世纪80年代之于我们这一代并非可有可无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正昨天在群里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说除了现在的工作,你还有没有第二个技能能养活自己。有人说做兼职,还有人说,别说技能了,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蔡康永说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份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  相似文献   

20.
“单独对英”外交策略与《汉案协定》签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与英国代表欧马利在《汉案协定》上签字井换文,这样,自1月5日收回的汉口英租界有了法律保障,取得了外交斗争的胜利。这一胜利被认为是在"中国外交史上开一新纪元"①。《汉案协定》的签订和汉口英租界的收回,是因为国民政府自建立之初就制定了正确的"单独对英"的外交斗争策略并长期实施,在民众运动的积极推动下又适时作出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正确决策,并在具体的外交谈判中始终坚持这一正确的外交策略。本文试图对"单独对英"外交策略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在中英关于《汉案协定》谈判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