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心雕龙》的思维方式、结构方式、表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是我国进入“文学自觉”时代之后,为了纠正务华弃实、摈古竞今和爱典恶华、贵古贱今两种偏向,努力弘扬优秀传统、完善新鲜经验而创作的文论巨著。它那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独创性浑然一体,表现在思维方式、结构方式和表述方式三个层面。相对地说,处在表层的表述方式虽因时隔1500年,其借鉴意义自然低于处在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处在中层的理论体系及其结构方式;然而欣赏和研究《文心雕龙》,又非玩绎其文辞不可。因此全面探讨其“三式”,对更具体地了解其“三性”以及更深入地批判继承其遗产,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在《史记》中体现的礼学思想展现出它受儒家学说影响的一面,本文拟从礼之源、作用、礼治理论等方面对礼学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的思维方式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与改造问题 ,是当前文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之一。《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瑰宝 ,其研究成果也已丰厚 ,但如何以当代文学问题为视野对之进行反思 ,或可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组文章组织高校文艺学专业的博导和博士生 ,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以期引发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子》具有丰富的礼学思想,对礼的起源、本质、作用及礼的弊端、制礼的原则等都有独到的思考,其礼学思想上承老子,下启庄子,是先秦道家礼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文子》认为礼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末世的产物,其本质在谦和敬。礼与德、仁、义一起构成圣人治理天下、统御万物的四种手段,但道德是本,礼是道德派生出来的,对于治理天下来说,是末之又末的手段,其作用仅及于一乡的范围。末世不可缺少礼,但礼破坏了人美好淳朴的天然本性,礼的出现带来了诈伪。制礼应该遵循简单易行的原则,因人情而制,因时变而制。  相似文献   

5.
《仪礼》与礼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历代《仪礼》研究,重申《仪礼》作为礼学研究核心经典的学术地位。学术研究应在礼乐文化的视角下关注《仪礼》的整体性特征,以《仪礼》的礼例研究方法作为礼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将对二者的研究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春秋>与礼关系密切,礼的本末、常变关系,历来是<春秋>学讨论的热点.礼有本末之分、文实之别,礼有常亦有变.胡安国的<春秋传>提出了"正身治人礼之本、威仪文辞礼之末"的思想,强调"礼以敬为本"观点.胡安国认为,礼之"本"与"实"是不可更改的"礼之常";而礼之"末"与"文"则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的"礼之变".在"礼之常"与"礼之变"之间,有一个基本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那就是"变而不失礼之正,则犹可矣"、"变而不越乎道之中".  相似文献   

7.
8.
“诡”出现较早且具有丰富的意涵。在《文心雕龙》中,“诡”出现多次,被刘勰系统地用作一种文学风格学概念。在深入理解“诡”义的基础上,刘勰将“诡”引入文学批评。“诡”的文学风格学意义,正是根于其本身的“反”“违”“异”及“变”等义而产生的。在《文心雕龙》的批评体系中,“诡”作为一种含贬意的文学风格学概念,其风格特征表现在作品的述情表意、遣词造句、选字配义及协声调律等方面,可谓刘勰对南朝文弊的集中批评与规箴,同时也从反面显现出刘勰对理想文学风格的塑造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在《文心雕龙·附会》篇中,刘勰以人体结构比喻文学的篇章布局,并以人的情感与个性特征类比文学的抒情方式与审美风格。《文心雕龙》中有一种以生命体的有机结构类比文章体制的思考模式,即"人化文评"意识。这种以人体比喻文体的观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背后所蕴含的是古代文化中博大精深的有机综合化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辞章是有效地表达话语信息的艺术形式。辞章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运用辞章的科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调音,用字,选词、造句、构篇,辞格和艺法,表达方式,表现风格和语体风格,以及讲究表达和接受的四元六维结构等。刘勰的《文心雕龙》对这些方面都有精彩的论述,它是一部经过周密思考写成的辞章学专著。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定势》篇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势”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理论范畴 ,“文势”理论源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定势》篇。从刘勰所论看 ,“文势”属于作品形式范畴 ,它的形成与作品的语音、文字、语句等形式因素相关。“文势”具有运动性、包蕴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对读者有巨大的审美功效。刘勰的“文势”思想对今天的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勰对应用写作的重视,基于对应用文社会作用的深刻认识,基于可贵的学术观念和自觉的历史使命;刘勰对应用文的历史考察,反映了齐梁以前我国古代应用文得以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也反映了古代文书工作的概貌;刘勰所构建的应用写作理论,是齐梁以前我国历代应用写作和文书工作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值得珍视的写作文化遗产。多年以来,学界同仁对《文心雕龙》应用文理论部分的批评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3.
"自然"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以"自然"论文学,汉朝《淮南子》即有记载,自西晋以来.以"自然"论文艺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但直到魏晋六朝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论文学观。刘勰以"自然之道"作为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文"之产生与存在的必然性、"文"与"质"的本质统一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文学发生上的"自然感吟",文章风格上的"自然之势".文学创作上的"率直委和"、自然"情会"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体系化、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诏策》:"命之为义,制性之本也。"关于"性"字的解释,文章采取归纳的方法。首先将结论加以悬置,转而讨论刘勰是如何得出此一结论的。通过刘勰得出此结论所可能依据的史料的归纳排比,从而论定当作"制性之本",并进而指出此一说法实揭示了"命"此种文体前后变化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不仅是“体大虑周”的文论专著,具有深刻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内容;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资源。以往的教学、研究,注重它的思想体系、理论观点,而忽视了它其他方面的资质对人的涵养作用。这其中有对研究对象的性质定位偏颇的原因,也受到教学目的和方法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汉末魏晋时代发生的纸简替代是文学传播史上具有技术革命意义的事件。纸作为传播介质相比较于简帛具有巨大的传播优势,而《文心雕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文论著作并体现那一时期文人丰富的文学传播观念。以第一卷为例,刘勰对于文学传播过程中传播介质、传播效果诸环节,均提出了十分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反映在《原道》至《辨骚》五篇中,《序志篇》称这些篇目为"文之枢纽"。其中《原道》、《征圣》和《宗经》三篇,关系密切,阐述执正之理,核心是阐明圣人根据道和上天意志制作的经书是文章的典范和渊源。因此为文必须宗法经书,故《宗经》是三篇的结穴所在。在这三篇中,刘勰阐明了对文学的起源和作用、文学的艺术思想标准这些文学问题的根本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章学巨擘,桐城派是近代文章学大宗,作为一位心系中国文学命脉的现代新儒家,徐复观与两者都颇有渊源,并对桐城派文论和《文心雕龙》之关系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它们有许多暗合之处。特别是在文体论和文气论两个方面,桐城派文论对《文心雕龙》都有继承和超越。通过对桐城派和《文心雕龙》关系的细致考察和疏通条贯,徐复观希望展现古今文学发展的轨迹,沟通中西文学理论,为建立中国现代文体论作奠基尝试。  相似文献   

19.
汉字运用对语言形式、理论思考及其表述的影响深刻,令古代范畴的创设运用拥有独到之优长。刘勰以文论范畴系列的创用成就了《文心雕龙》“体大思精”的经典理论建构,令若干基础性文学理论问题的论证达于至境,令古今中外学者叹服。  相似文献   

20.
王利器"范注"订补柬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1929~1931年由北平文化学社分上、中、下3册出版,1936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7册线装本,至此"范注"基本定型.1958年经作者又一次核对订正,人民文学出版社分2册重印,这就是现在流行的本子.人们一直以为"范注"由开明书店本到人民文学本的修订工作就是范老本人做的.然而,据王利器回忆,他曾担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重版的责任编辑,在整理过程中,他订补了五百多条注文.笔者从增补、订正、补充、厘正4个方面,对王利器所做的"订补"进行考辨,以期澄清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