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步入信息化时代,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依托的智慧教育给教育变革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也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挑战,主要表现在需要教师信息素养及技能、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培训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等方面。面对"实然之困",展开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之思",并从国家、社会以及教师自身等角度出发,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竞赛与课程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分析高校构建“课赛一体”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意义,以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智慧经济”创新创业竞赛为例,以沈阳工业大学开设的“智慧经济大赛”选修课为依托,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与课程改革相融合,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相契合。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深化全球教育视野下的中国教育改革,解决中国教育改革当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探索未来全球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中国教育在世界的领导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西南大学、"全球教育50人论坛"、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研究院及小平故里书院在西南大学举办"第三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大会以主题报告和分论坛讨论的形式进行。主题报告以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教育和全球教育创新前沿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全球教育创新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的路径与目标;分论坛以大学治理与全球教育创新、科技革命与全球教育创新为主题,对大学治理、科技革命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4.
生活史研究已日渐运用于当代教育研究中。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艾沃·古德森不仅较早地将其用于课程研究,还更多地用于教师研究。文章考察了古德森不同阶段的教师研究,分析了生活史研究在教师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教师生活研究提供研究方法;为在"中间地带"建构理论提供资源;为促成教师"叙事学习"和"叙事教学"场域奠定基础。指出运用生活史研究是古德森教师研究生涯中一以贯之的思想,背后有其对教师深刻的社会关怀。这一思想在其教师研究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对我国教师和教师教育研究者及实践者而言,有诸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党史学习教育"为什么"融入和"怎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发,梳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判断和内在逻辑,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循环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高质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标准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一是从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入题,指出二者合力协同的价值和意义。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历史自觉、奋发开拓未来的战略举措。严格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安排部署,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要求是高校的重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具有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作用。在扎根中国大地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提升"培根铸魂"的育人价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指导价值、提升历史文化的传承价值的重要作用。二是从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逻辑与紧密关系破题,认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备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上具有共同的哲学源流,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都是大学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蕴含着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指明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二者具有标准的一致性、资源的统一性、原则的一贯性。三是从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解题,提出构建与"双一流"建设相适配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提升素养为核心,强化目标牵引,优化人员配备,融入教师队伍建设;以学做结合为导向,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融入教学实践;以激发活力为关键,紧跟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形式,融入日常教育;以精准施策为重点,优化学生组织管理,进行分类教育指导,融入管理服务,以上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双一流"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深度学习是当前全球教育改革的热点。以全球合作项目"深度学习新教学法"(New Pedagogies for Deep Learning,简称NPDL)为案例,对NPDL项目的产生背景、核心概念和深度学习设计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发现:NPDL项目致力于培养全球公民,丰富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建立伙伴关系和开展好奇心驱动的学习活动是激活深度学习的重要策略;以革新学习过程为核心的深度学习教学法反映了教育变革的新方向;嵌入式的协同探究形成了深度学习从实践走向理论的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生态学作为理论出发点,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通过考察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的实际状况,探讨了文化生态学作为指导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理论基础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教师教育实践在人与文化、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四重关系上所呈现的文化功能偏失等问题,阐明了少数民族的教师教育应该朝着培育文化生态方向发展的观点。其具体路径包括: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从"政策性补充"转向"文化性生成";教师教育机制的改进从顶层设计为主导转向顶层与基层相结合;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从专业资源的引进和接纳转向文化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教师教学研究从专业技能型转向文化反思型。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是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大数据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既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大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既具备理论上的可能性,也具备现实上的必要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要厘清和明晰"变"与"不变"、"冷"与"暖"、"利"与"弊"的理论关系,进而笔者从内在要求、根本前提、关键环节、重要保障的角度提出四重实践策略,以期实现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信息社会中信息使用的泛化,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极大影响。以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智慧为主旨的现代教育教学,如何审视从信息到知识建构、知识到能力生成及智慧转化,是教育教学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试图厘清其中的逻辑关系,结合认知学习理论及学习建构性质,为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建设创新丝绸之路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广阔平台,对企业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视角切入,以2007—2017年3 665家沪深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双重差分法、政策评估中介效应模型等研究方法,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中介效应。机理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良好政策环境和有效金融支持体系,企业主要采用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压力式创新、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比较优势、生产协作网络等途径,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水平。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其政策效应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持续增强;第二,政府补助、净利润和市值均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为正的作用,政府补助降低企业从事创新研发活动风险和研发投入成本,盈利能力强和市值高的企业普遍具有对抗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第三,相较于小型企业和民营、外资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更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创新水平;第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企业创新中发挥显著为正的中介效应,而且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中介效应更强。此外,基于替换变量和平行趋势检验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证明了文章研究结论的可信性。最后,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基于科创主体、创新投入、成果转化、政府管理等各个环节,积极发挥有为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逐步建立科技金融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长效机制;第二,加强创新要素流动与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技术研发合作和创新成果共享;第三,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理清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的历史和逻辑关系,是澄清思想并进一步促进创业教育在我国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的历史关系体现在教育理论在我国"本土化"历史进程中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特定教育模式的出现。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的逻辑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教育理论的演绎逻辑分析,创业教育是特定教育理论的演绎子系统;第二,从教育理论的建构过程来看,创业教育是教育理论建构的基础和中介,具体表现在:创业教育是教育理论量的扩展和内涵的深化,创业教育为传统教育理论注入了新的教育要素。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等学校创业教育问题,采用文献归纳的方法,分析了创业教育模式的依据,提出了包含学科理论知识、经验理论归结知识和创业精神知识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TSPD模式。该模式有助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式的就业。  相似文献   

1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吸引和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我国已在师资力量、教育管理、理念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应用、持续发展等方面依旧存在短板弱项。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新路径,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生物学专业的特点,提出了生物学专业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了生物学专业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对创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探讨.生物学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创业实践课程模块及创业理论知识模块5部分.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完善创业教育治理体系,提升创业教育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意.文章对西部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西部高校创业教育治理现状,发现部分西部高校存在对创业教育不重视、创业课程教学内容空洞、创业文化氛围不浓,以及教育目标功利化等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提升师资水平、开设"理论+实践"多学科结合的创业课程体系、实施创业训练计划、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等建议,旨在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治理能力,突破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薄弱环节,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的历史背景为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严竣的就业形势、创新型国家战略、当前的教育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都需要切实开展创业教育。然而,在主体性、整体性、民族性与时代性、学段性以及问题的生成性等方面创业教育存在着发展之困。为此,我们应通过绘制动力机制、设计机制、反馈机制以及体系化建构机制破解创业教育发展难题,进而形成创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图景。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虽已进入起步阶段,但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本文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创业教育实践为基础,借鉴中山大学基于全球商业竞争的创业教育模式(SELM),阐述创业教育开展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指标,探索了分阶段、多层次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学创业文化建设对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能培养学生自发创业的意识,磨练学生良好的创业品质,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可通过弘扬崇尚创业的精神文化、拓展支撑创业的物质文化、打造保障创业的制度文化、规范创业的行为文化等途径,实施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文化主渠道的建设,在建设创业文化的过程中拓展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初步建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和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及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基地和创新创业指导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改革的路径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改革的实施策略是:以创新创业教...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女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解释结构模型原理,把影响女大学生创业成败的20项因素构建为层级递阶结构图,从而明晰了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带来3点启示: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创业环境是女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前提;②完善政府政策有效供给、搭建创业教育及服务平台是女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保障;③培养女大学生自我实现、追求独立和良好心理素质等优秀品质,提高女大学生个体及团队的专业技能、决断能力、创新意识、资源整合水平等核心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