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明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37-42
本文旨在较全面地分析郑樵编纂《通志》的主客观条件。孔子以来的“会通”的学术传统,特别是《通史》、《通典》和《资治通鉴》对郑樵编纂《通志》有重大的影响;宋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积累为郑樵治学和著书上说提供了客观基础。同时,宋代福建繁多的科学成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福建莆田丰富的藏书,以及福建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为郑樵编纂《通志》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郑樵一生潜心治学的志向,以及对治学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实践,即较正确地把握“博”与“专”的辩证关系,注重核实之法,富有学术批判和创新精神,是促使郑樵著成《通志》的主观条件。这些主客观条件对《通志》一书的学术质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造成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吴会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7-11
《西康通志》是民国时期由"西康通志馆"组织,张怡荪等参与编撰的一部省志,原稿系手抄本,建国后由四川省档案馆收藏。馆藏通志共21卷,110余万字,内容涉及交通、经济、政治、军事、教育、宗教诸多方面,是民国时期编纂的第一部全面反映西康省情的地方史志,不仅为研究民国西康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而且在西康方志编纂史上极具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通志·总序》看郑樵的史书编纂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桂英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3):55-57
郑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一生勤于著述,涉猎诸多领域,《通志》是其代表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郑樵的学术思想。其中,《通志·总序》是一篇比较有名的学术思想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通志》的"总序"着眼,可探讨郑樵的史书编纂思想,论其得失优劣,成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4.
仓修良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郑樵,字渔仲,别号溪西遗民,福建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生于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享年五十九岁.曾深居夹漈山读书讲学三十年,故当时人又称他为夹漈先生,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自幼读书很用功,很早就对《六经》、诸子等书发生了兴趣.在他十六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此便谢绝人事,不应科举,与堂兄郑厚到夹漈山造草屋三间,专心读书.当时他抱负 相似文献
5.
赵德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
《八旗通志》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分别著录的一部官书。在检索目录与阅读《八旗通志》时,不难发现《四库全书》对此书的著录存在某些疑点。本文仅对以下3点作初步考释。一、《全书》和《总目》关于《八旗通志》的著录为何不符《四库全书总目》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本来是检索《四库全书》的工具书,但是,两者关于《八旗通志》的著录却不一致。《总目》卷八二《史部·政书类二》“军政”条著 相似文献
6.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26-31
明万历版《山西通志》由李维桢、范弘嗣、邢大道、阎重光等编纂,山西巡抚李景元、魏养蒙、樊东谟、吴仁度相继监修。是志纂修始于万历三十四年,至万历末成书刊印。初刻本至少有23卷完整保留在现存的两个残佚本中。通行的全帙本由巡按山西的御史祝徽在崇祯二年用万历旧版重印,并补写叙文,残佚本卷二十二、三十及卷二十五中的两页即据此本补刻重印。是志上承嘉靖志,下启康熙志,所纂聚三晋一方自然与人文各类典要,自上古迄万历四十二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地方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邓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53-154
《灵柩经》史崧注是宋代语音研究的重要资料,对于《灵枢经》的研读也有帮助.人卫版《灵枢经》史崧所注反切、直音和释义内容的校勘尚有疏漏,试举出7则,予以辨证. 相似文献
8.
罗争鸣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晚唐五代时期 ,大量才子士人流寓西蜀 ,再加上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 ,蜀地词曲创作日益繁荣。本文在征引史料的基础上论述了蜀词的成就和地位 ,进而揭示了《花间集》的编纂背景 ,从体例、词人、词作、词调等方面 ,分析了其力求精美别致的编纂原则。 相似文献
9.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5)
该文依《禹贡》和《汉书》等古籍所载,运用现代考古学和民俗学等方法研究了我国上古时期的科学巨著《山海经》和中华文化圈的关系。认为《五藏山经》和《禹贡》所载的华夏文化圈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后来的大中华文化圈其地域东达库叶岛、日本和南太平洋诸岛;西至中亚和西亚;北至西伯利亚乃至极圈;南至中南半岛。这一广大地域正是中华民族后来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主要地域。《山海经》早在2000多年前已为这一活动地域奠定了认识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志跃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2):94-98
乾隆《贵州通志.列女传》记载了贵州自宋至清初14府11州31县600余名贞节列女,这些贞节列女大体可分为节女、烈女、孝女与义女四种类型。其中节女最多,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分析节女的守节,可知其面临父母、翁姑、外族及天灾等阻力。但节女多数仍摆脱了各种阻力,从而为夫家养老抚幼,为国家育人讽教。因此,国家采取了各种旌表措施来表彰这些列女,如旌表门闾、建坊立祠等。不过,由于各种原因,也有不少列女未得到旌表。 相似文献
11.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2,(1)
郑樵(1104—1162)字渔仲,自号西溪遗民,兴化军莆田人(今福建莆田),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校勘、目录学家。樵自幼嗜学,不仕科举,结茅夹漈山中,潜心书事,“欲读古人之书,欲通百家之学”,①诵记不绝,执笔未殆,“寸阴未尝虚度”,②三十余载,除六经之外,还于天文、地理、语言、文字、动植、医药等有所揣研,在对各门学问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撰成专著。他著述宏富,自称“山林三十年,著书千卷”,③生平 相似文献
12.
赵德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03-104
八旗制度创建于满族兴起与后金建立之际 ,并同清朝相始终。它从原始狩猎组织———牛录 ,发展为军事、政治、经济、社会职能俱全的八旗制度 ,后来又从多职能 ,逐步转化为单一的军事组织。这些变化完全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变迁所致。因此 ,它的建立、发展与衰亡的全过程 ,必然从多侧面反映出清代社会各种制度的盛衰。可见 ,八旗制度是清代社会的根本制度 ,也必然是满族史、清史研究的一把钥匙。两部八旗志书是研究八旗制度之基本资料。《八旗通志·初集》2 54卷 (目录 2卷 ,雍正 :《奉敕纂修八旗通志谕旨》、乾隆 :《御制八旗通志初集序》2卷 ,… 相似文献
13.
《中州集》的编纂过程和编纂体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传志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本文认为,《中州集》的编纂历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元好问作《中州集序》为标志,以《国朝百家诗略》为依托,在五、六个月内大致完成前七卷的篇幅。后一阶段主要是补充前七卷、编纂后三卷,时间长,难度大。这是造成前七卷和后三卷体例不一的客观原因。作者还分析了元好问晚年渐趋加强的历史意识,认为以诗存史是造成其体例特征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4.
郑樵《通志·乐略》中所体现的会通思想和编次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孔子音乐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在《乐略》中郑樵对《诗经》之乐重新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5.
周文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文选》编纂实况研究(日本)清水凯夫周文海译《文选》是昭明太子编纂的诗文集,这一点向来无人怀疑。因此,历来的研究者仅对收录作品内容作分析,并归纳出选录基准。与此同时,研究者们从《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的陶渊明集序》等昭明太子著述中,抽出文质兼... 相似文献
16.
钟肇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3):95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自汉武帝定儒术于一尊,由汉至清末二千多年来,儒学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废除“尊孔读经”。我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绩是涤荡了封建的污泥浊水,而儒学的优良传统、人文精神将会更显光辉,将会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的得主阿尔文博士说:“21世纪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儒家文化的重要性。佛、道二教的典籍早已经成“藏”,儒家没有。明末清初就有人提出“儒藏”,乾隆时周永年…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与《明史》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连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5)
黄宗羲与《明史》编纂赵连稳清朝“定鼎燕京”伊始,即于顺治二年(1645年)下诏开馆修(明史),中经康熙、雍正两朝,至乾隆四年(1739年)刊行,历时90余年。万斯同以布衣身份参与编修、审定、总揽其成,“阴操总裁之柄”,梁启超评论此事时说:“现行的《明...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是一部大型的综合性丛书.它几乎囊括了清朝乾隆之前中国的政治、军事、历史、天文、地理、艺术、数算、农学、医学等各门学科中的珍贵文献资料,同时还兼收了一些较有影响的外国人著作的译本.该书问世以来,读者不断,誉满全球,倍受各门学科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等的青陈,堪称国宝,被誉为”夏古未有”、“中华文化的总汇”、“天下第一书”.因此,认真分析、研究、总结《四库全书》的编纂,对于今后综合性丛书或单科丛书的编纂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笔签目的正确《四库全书》编纂目的,乾隆在圣旨上说:“予克四… 相似文献
19.
段亚利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304-305,308
由于宋代统治者对祀孔崇经活动的重视,促使不少文人志士趋向于孔子的相关研究,《孔子编年》便是当时形成的较有价值的书籍,但存在一些贻误或者争议的地方,故笔者从《孔子编年》比较有争议的作者以及编纂时间、编纂缘起做出了考证,望互相商榷.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1日,在第1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举行的版权转让协议签字仪式上,法国墨蓝出版社购买了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中华文化丛书》12种图书的法文版版权,不久后该丛书将在法国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