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的现代化对现时代的全体国民及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近一个世纪的现代化启动中,中国人的个性人格也出现了多重变化,导致了一种边际特质的发展,出现了“边际人”。从时代精神的变迁意义上说,边际人是一种“过渡人”;从人格的发展转型意义上说,边际人是二元结构的矛盾性产物;从社会文化的进步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生产(包括其创作与演出)基本上是由其主演者所主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即开始筹划戏曲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众多原本和戏曲没有太多联系的新文艺工作者被调入戏曲界,着手改造传统戏曲,创造新戏曲。于是,形成于近代欧洲、在戏改运动前已被新文艺工作者用于话剧和新歌剧创作的"专业分工创作方式",被引进了戏曲界。自此,在戏曲的创作中,编剧、导演、音乐、表演和舞美各行之间开始形成清楚、严格的分工;编剧、导演、音乐和舞美的职能加强,主演者不再主导艺术生产。结果,由此而产生的新戏曲,在戏剧文学、舞台艺术和美学风格上,均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戏曲的形态和特征;而"专业分工创作方式"的运用及新戏曲的形态和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古代戏曲是中国古代社会与普通民众最贴近的一种艺术形式。自元代成熟以来。古代戏曲爆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对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具有强大的娱乐功能,丰富了普通民众的精神生活;担负起了对普通民众传播知识、普及文化的作用;对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对精神人格的塑造、对道德情操的修炼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优秀的古代戏曲作品所表现出的民主性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戏曲在古代社会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4.
戏曲的现代转型并不仅仅存在于题材内容和舞台表演等层面,同样也存在于行业组织层面,尽管当前学界对此关注甚少。若以汉口的戏曲行业组织为考察中心可以看到,晚清民国戏曲行业组织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世纪行会性质阶段;中世纪行会性与现代性兼有的阶段;现代转型阶段。这个现代转型过程不但是戏曲艺人自我价值不断觉醒和重新认定的过程,也是商业资本在戏曲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强的过程,更是现代民主、平权观念不断强化的过程。因此,从戏曲行业组织现代转型这个缩影可以看到,民主、平权、商业资本是戏曲现代蜕变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5.
戏改黄金期对新中国戏曲发展意义非凡,亟待深入研究。作为戏改成功典型的河南戏曲成果丰硕,其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担当了重任,成为河南戏曲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性活动,奠定了牢固的观念、体制基础。观摩演出大会围绕戏曲遗产挖掘整理与继承创新等戏曲发展新政之落实,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对戏改成果做出检省,由田汉、马可等省内外专家与省内各戏种、行当戏曲家共同审查、讨论及会诊,从寻找新旧辩证关系出发,解决戏改剧目问题,整理改编既尊重传统,又更重推陈出新;现代戏成为核心问题;唱腔、表演等继承创新,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常香玉、阎立品成为翘楚。二、会演是戏改理论探索深化的新起点。以挖掘继承、推陈出新为目标,站在总结中国戏曲理论体系、西方理论中国化的高度,总结成果,提出新命题,规划戏曲方向。围绕《刘胡兰》之争,探索地方戏曲表现现代生活之路,马可、冯纪汉等高屋建瓴,确定尊重传统戏曲规律、保持地方剧种特色、紧密结合传统、有重点地创造的原则,奠定河南现代戏崛起的理论基础。三、会演是河南戏曲界走向一体化体制的重要开端。会演完成了调查资源、统一思想、建立共识以及整合力量、成立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等任务,推动了戏曲界一体化格局的形式,使其纳入国家文艺体制。  相似文献   

6.
论明代末年的反阉现实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在戏曲界出现了时事剧创作的热潮,其中尤以反阉剧最为引人注目。从流传下来的剧本看,这类戏曲的主题具有即时性特点,集中于“揭露”和“歌颂”;创作思想上则以剧写史,具有“实录”精神,其受欢迎的程度通常与写实的力度成正比;在表现方法上吸取写史之法,具有史的规模和宏大结构;在人物塑造方面,还以其各自不同的个性化或类型化特点显出分野。这类现实剧在当时的影响非同一般,但其艺术方面的欠缺也非常明显,其中所体现的某种规律性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和改革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表现出强制性、渐进性、路径依赖性及滞后性等特征,但也发生了一些积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总体来说,其制度变迁的成效是显著的,但并不深刻,在金融组织结构、市场功能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仍未发生质的变化。因此,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应在金融市场制度、金融产权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  相似文献   

8.
上海自明代以来,戏曲活动极为繁胜。从二十世纪初,上海在保存昆曲、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许多民间小戏培育成戏曲剧种、开创京剧海派、打造戏曲名家、探索现代戏曲的表演范式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今日上海虽然仍有着一流的演出团体,有着雄厚的财力,也有着许多迷恋戏曲的观众,但没有像过去那样,在全国戏曲界起着领先的作用,与上海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极不相称。要振兴上海的戏曲,必须不遗余力地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人才;高度重视编演反映时代特征、表现普通民众生活的新剧目;打造一大批动漫戏曲片;大力培养戏曲观众;鼓励与扶持民营剧团;通过艺术评论等手段,提升领军人物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认为"欲新吾国当新吾民",通过考察西方近代国民理论及近代国民人格,梁启超借鉴严复"民德、民智、民力"概念并拓展其内涵,从而形成特有的集"道德"、"智慧"、"力量"三维一体的近代中国国民人格观,开启中国国民人格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作为戏曲创作成绩卓著的福建省,在现代化问题的探索方面也站在了时代的前锋。在总结福建新时期戏曲创作得失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并结合时代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至上世纪末的20年间,福建戏曲界对现代化问题的理论思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戏曲创作必须具有当代意识;戏曲艺术形式应该法古开新;戏曲现代戏需要“戏曲化”,其探索与不足为福建乃至全国戏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史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在这些社会转型时期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社会转型造成了他们社会理想的迁变;另一方面他们的社会理想又引导和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文人士大夫的艺术活动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业余”的,是传统的带有人格修养自我完善的一种载体,所以也是“自娱”的。民间艺术活动中相同一部分是职业艺术家所为,从社会画师到说书艺人、戏剧班子,他们的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谋生的手段,所以他们的一切艺术活动为“娱人”而出售的对象总是要使他们在创作活动中体现自己的“生活价值观念”,当然也就在艺术活动中反映出一种审美的意趣倾向。在文人士大夫审美观念中往往认为是“粗俗”的东西,却反而会被他们奉为神往的目标。由于中国历史上文盲充斥,“高雅”的文人艺术及其审美价值观念远不及后者对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13.
传统社会中,土地赋予农村老年人以绝对权威,农村老年人是土地的保护者。通过对X村的实地观察发现,当前农村老年人对土地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成为征地活动的推动者。社会变迁的冲击、城乡二元社会的对立、老年权威的丧失、对养老的顾虑以及某些不良心理的存在等导致了老年人对土地态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农村老年人予以必要的关注与帮助对切实保护耕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合格公民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公民主要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存在,而现代君子人格的养成有助于人的社会性意义的良好发挥。中国传统哲学包蕴了形成君子人格的丰富内容,如爱国情怀、仁爱之心、克己复礼、刚健不息、诚实守信、反省精神、安乐境界等,这些都成为现代君子人格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在肯定社会契约理论是企业社会责任元理论的前提下,从更紧密的相关性阐述了道德情操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企业伦理学理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支撑作用。在比照国际大公司实施社会责任经验的背景下,概述了浙江官商学三界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宜用企业责任替代“企业公民”的个人观点。在回顾国际著名企业理念的同时,集中论述了从长期沿用企业的“社会效益”到认可“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是我国现代商业文明的世纪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转型时期,西欧市民的人格力量对于欧洲社会发展方向和文化的价值取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认为欧洲近代转型时期市民人格的建设,不仅是近代新经济、新文化发展的结果,同时,欧洲社会几千年历史沉淀的人文主义思想、普世的宗教观,为近代理性主义精神提供了浓厚的文化与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运动式治理逐渐成为社会转型中社会治理实践的重要分析范式,转型中国秩序重建中的运动式治理的制度环境与实践机制体现为压力型体制下的层级协同机制、锦标赛体制下的政治动员机制、科层官僚制下的行政吸纳机制。社会转型语境中运动式治理困境体现为“运动式”治理与“科层制”实践的“内卷化”困境、运动式治理行动中的“政策变通”与“共谋行为”以及运动式治理中基于“治理政绩”取向的“治理剧场化”与“剧场政治”困境。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变迁的中国经验逻辑及其现代转型体现了从运动式治理到常态治理、运动式治理到科层运作的双轨协同、多元主体共治下的参与式治理以及行动者互动场域中的基层网络治理转向。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每一次变革和人们的每一个新认知都会反映在语言中,包括词典编纂。作为在学术界较有影响力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些变化也在其编纂中有所反映。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和第2版进行研究,阐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中新增词语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怎样看待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这是目前学术界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主要应从劳动形式、劳动主体、价值源泉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康熙至乾隆之间诗学的嬗变,显示为一个王渔洋神韵诗学被扬弃而袁枚性灵诗学逐渐主导诗坛的过程。其间重要的契机是叶燮诗学由其门人沈德潜和薛雪传播、发挥,在江南诗坛产生重大影响。以薛雪、黄子云、吴雷发为代表的江南诗论家将叶燮诗学中自成一家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推进,而查为仁、桑调元等另外一些诗人则激活了古老的性灵概念,在雍正至乾隆初的一段时间,为性灵诗学的发展造好了舆论声势,做好了理论准备。这些人物都与袁枚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其诗学也为袁枚所熟悉,作为性灵诗学的前驱,有必要从诗学史的角度对其历史意义加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