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阌乡县之鼎胡,是后人附会传说中黄帝造鼎的神话,又制造了铸鼎原、黄帝陵诸古迹,诞妄无稽,地志家也不甚注意。至于晋上谷涿鹿城东之黄帝庙,汉上邵阳周县之黄帝陵,唐、宋宁州真宁和坊州中部之黄帝陵、庙,对古今史地,都有关系;唐宋地志家和近人所作的黄帝功德纪、黄陵志、都是混淆错谬,令人恍惚迷离,莫名其妙。因作此考,以备异日方志家之采择。(一)晋上谷涿鹿城冻之黄帝庙“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集解:“服虔曰:阪泉、地名。皇甫谧曰:在上谷。”正义:“‘括地志’云: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妫州怀戎县东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东北与涿水合。又有涿鹿故城,在妫州东南五十里,本黄帝所都也。‘晋太康地志’云: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上有黄帝嗣。”○“魏书、太宗纪”:“神瑞二年六月壬申幸涿鹿,观温泉。使使者以太牢祠黄  相似文献   

2.
描写战争,是《史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史记》最精彩的笔墨之一。作者从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与蚩尤的涿野之战始,一直写到汉武帝晚年征伐匈奴、大宛的战争,大小凡数百次,写的虽详略不同,但大都真实、生动,富有艺术魅力,不仅反映了史实,而且也为军事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史记》中的军事文学描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司马迁不是表面地写战争的一般情况,而是多方面地向深处开掘,尽量地触及到战争胜负的本质原因。如写陈涉发动起义,是因为秦始皇的严刑峻法和繁重徭役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秦二世上台,  相似文献   

3.
阴符经天书也。黄帝战蚩尤于涿鹿。感天神而授此书。凡三百三十有三言。求真于洞天。问道于崆峒。得明经义。分为上中下三篇。帝后续一篇。百一十有四言。苞符露显。阐后世性命之大道也。圣圣心传。书甚隐秘。唐贞观中。褚遂良奉勅书一百二十部。题黄帝阴符经。后李筌讬为五家注。或谓经亦筌为之。筌注肤末。少言理灋。庸经之能作耶。隋志以前未见著录。故为后世所疑。然其书旨宏义奥。悉合三才之大道。出于古圣无疑。先秦之书不见于汉志者自伙。彼遗其蕴而迹是求者。几何其不泥也。宋以后注者数十家。传本互异。发挥各殊。不可殚述。辄以己意为之解义而叙之。  相似文献   

4.
九嶷山舜陵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载田  陈国生 《船山学刊》2004,(2):33-35,49
一、舜葬江南九嶷山不可疑 中华人文初祖黄帝,一生南征北战,东伐西讨,经阪泉、涿鹿两次大规模的惨烈部族战争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同周边部落的方国统一战争之后,终于统一了黄河流域,铸鼎中原,成为众方盟主.同时,一个以黄帝部族、炎帝部族、苗蛮部族、夷黎部族为主体成份的新生民族--中原华夏族亦已融合而成.黄帝面对辽阔的领土和斗心不息的族民,取各部族群体文化之长,推行仁政,强调礼仪教化①.据<韩诗外传>:"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纡,宇内和平",便是真实写照.黄帝的这种仁政礼义思想经其后继嗣者继承和发扬,至西周随着宗法制度的确立,初步形成了"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义"的礼教思想.后又经春秋时期孔子等人的进一步阐发,强调"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准则遂成为中国礼教思想的精髓,并影响着中国社会达数千年之久,至今尚保存着强盛的生命力②.  相似文献   

5.
《尚书·立政》篇中的“三亳阪尹”古来歧说纷呈。实际上,指的是周初在商旧都“三亳”和阪地所设立的尹长,即“三亳尹”和“阪尹”。三亳尹乃周人为了统治和管理原来商都的民众所设立的官职;阪尹是周初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特殊官职,是周公迁殷民于洛邑附近的阪泽之地后,为了便于管理而特设的政长。  相似文献   

6.
黄帝考     
黄帝考叶林生“黄帝”,这是一个古老的论题。这位“先祖”的真容一直隐匿在神秘的云雾中,是有还是无?是神还是人?是人还是物?是土生还是外来?这些问题至今也不能了然。黄帝是神么?中国古来就是多神的国度,济济众神,同处神坛,国人何以独以黄帝为祖先?黄帝是人间...  相似文献   

7.
李炳海 《齐鲁学刊》2004,(5):110-114
有关黄帝孕育的神话产生于汉代,黄帝被说成是雷神之子。这个神话的产生,与黄帝发明制造车辆密切相关,是由车声联想到雷声。把黄帝说成雷神之子,导致黄帝发祥地的空间挪移,由西方变为东方,起制导作用的是八卦与八方相配的理念,其中又渗入五行观念。黄帝孕育神话生成于汉代,同时出现的类似神话还涉及到太昊伏羲氏、汉高祖刘邦。这类神话所体现的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黄帝孕育神话是奇异的,同时也与先前生成的黄帝神话发生了一些无法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上古时期,黄河中游的蒲阪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美,宜于农富业的发展,是最适人居的风水宝地。中华文明与华夏文化发祥于此。西候渡和黄帝王朝的先民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就是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改革过程。这种兴利除弊、革故鼎新的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使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夏王朝的建立。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9.
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古史于黄帝之事载述多矣。然黄帝及其族系源出于华夏何地?尤为历代史家重视,聚而论之,考镜者代不乏人。近代以来学者多持论西北说。对于此说,王燕均详搜黄帝史料,系统考察黄帝世系,认为黄帝族当发祥于华夏大地之东方。作者未有自耑此论,行文以求正于学界多识。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继《春秋》之志而作《史记》,申明周秦之变与秦汉之变,叙事贯穿立朝与立教两大问题。立教是确立官奉学说、改正朔,要害在立德。立朝而不立教,则无法导民以德,延绵政权。汉朝立朝以来,高祖沿用秦制秦德(水德),惠吕无违高祖确立的汉朝祖制,虽行黄老之术却不依黄帝(土德)为国朝敲定土德;中经文景意欲改弦更张,遭遇立朝权臣捍卫祖制,未能成行;终于武帝确立代秦而起的汉朝新德(土德)。与此同时,在儒生的建议下,汉朝不再沿用秦制颛顼历,改用太初历,重启历史纪元。改德与太初历创制(天人),加之由黄老之术而独尊儒术(君臣)的官学调整,共同构成立教时刻。司马迁于立教事宜心有戚戚,笔法曲折,分散于《史记》各处,汇总而观,足见其在立教时刻的史家笔法;武帝有立教之名却未能真正导民以德,史迁对此颇有微词。《史记》上起黄帝、下至汉武,黄帝作为首帝,无疑是历史的起点和原则,武帝改汉德为土德,则首尾呼应;在此框架下涵盖黄帝(太古)、秦始皇(中古)、汉初先帝(近古)与武帝(当朝)的多重古今之变。  相似文献   

11.
杨樾小传     
《学术研究》2012,(3):1
杨樾,又名杨越,笔名方生、杨浩泉、于燕郊等,1918年4月15日出生于广东潮安。早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在《反侵略》周刊发表短篇小说《太平洋之战》,抗战结束后,1945-1946年在汕头创办《建国日报》,任总编辑兼文艺副刊《国风》  相似文献   

12.
试析中国村民自治的缘起与发展王富有一、关于对传统意义上的“自治”的探源我国乡邑之治,相传始于黄帝,“黄帝画野分州⒅…分田亩为井田之制,定经界以杜争端”①.据《尚书·通典·乡党》记载:黄帝时代曾以“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6,(2)
在中国早期文献及考古材料中,黄帝存在于世系、古帝和祭祀三个系统之中。世系系统中的黄帝应最早,然后由祖考之帝,转化为始祖之帝而存在,即传说之人王而存在,这反映了黄帝由宗统进入君统的过程,以及一个基于血缘关系存在的分封制,逐渐走向地缘关系的郡县制巨大变化的过程。祭祀系统中的黄帝形象与战国后期的阴阳五行学说结合紧密,同时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又进入了一定的道教仪式,由此获得信仰的价值。相应地,道家类文献中不同主题的黄帝书呈现出来的黄帝形象的系统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正> 黄帝,号轩辕氏。由于中国上古神话的历史化改造运动,神话人物的黄帝,成了人类文明的始祖,三皇五帝之一,因而儒家先学们赋予黄帝以众多的发明创造家的头衔。《管子·轻重戊篇》: “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腥,民食之,无兹胃之病,而天下化之。”《世本·作篇》:“黄帝作旃。黄帝作冕旒。黄帝造火食。黄帝见百物始穿井。”又:“黄帝作宝鼎三。”《易类谋》:“黄帝吹律以定姓。”《黄帝内传》,“帝既与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太平御览》卷772引《释名》: “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  相似文献   

15.
黄老君道家之学,与神仙家之言,相去亦远矣,而后世并为一谈,何也?曰:道家之学,讬诸黄帝,而老子传之,世遂以黄、老并称,方士崇奉黄帝,耳熟黄、老之名遂自附于老子耳。曷言乎道家之学,讬诸黄帝,而老子传之也?案老子书辞義最古,全书皆三四言均语,一也。间有散句,乃后来所加。书中但有牝牡雌雄字,无男女字,称名特异,二也?全书之義,女权皆优于男权,三也。此必非东周后人所能为。盖自古相传之辞,至老子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文化论战,为何而战?——以陈独秀与杜亚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宇 《齐鲁学刊》2006,1(3):92-97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陈独秀与杜亚泉发生了一场关于东西方文明的论战。对这场论战的评价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往往失之于简单化,但1990年代之后从保守主义立场上对这场论战进行的再估价也非常可疑。因此,这页旧账很有重新清理的必要。他们究竟在争什么?新文化阵营为何而战?论战开始之前,双方都在进行文明比较,但一方志在文化革新,一方意在文化保守,冲突可谓不可避免。论战中的分歧主要在于:一、陈独秀致力于批判专制主义和呼唤思想自由,杜亚泉却习惯于大一统的思想文化秩序,不喜欢思想的自由状态,因而主张“统整”。二、陈独秀致力于批判中国固有文明和引进西方现代文明,杜亚泉却留恋中国固有文明而不满于西方文明的输入。三、杜亚泉致力于维护固有文明之“国基”,陈独秀则为这“国基”阻碍民主共和的健康成长而痛苦。作为共和国的卫士,陈独秀在当时的努力与蔡锷的护国壮举有同样的意义。任何再评价都需要首先尊重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7.
神话故事与古典小说中的九天玄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天玄女是一位上古神话人物,在明清小说中屡有出现,充当授予小说主角(多是造反英雄)天书兵法的角色。九天玄女的形象与传说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来源有二,其一是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尽管这里并未出现玄女的名称,但它已为玄女故事走下了基调:一、奉命下凡的女仙。二、助黄帝战尤。三、政治女仙而非婚恋女仙.四、其衣“青”的形象与后来“玄女”名称的由…  相似文献   

18.
颜建真 《齐鲁学刊》2008,(3):123-127
蚩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曾与黄帝在涿鹿作战,最后被杀。他虽然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在宋元时期却以不同的面目不断地出现在诗人笔下:或者直接指神话中的蚩尤,或者是作为战神祭祀的蚩尤,或者是象征战乱的蚩尤旗,或者是与蚩尤有关的一系列历史遗迹,等等。蚩尤作为神话原型,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特定心理,并在宋元诗人的反复使用中,又获得新的意义内涵。蚩尤作为神话人物已经移位为文学殿堂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19.
运用西部地区的神话、传说、历史资料和史前器物,对黄帝、华胥考辩,阐明黄帝是华夏民族精神之根,华胥是华夏民族繁衍之根.  相似文献   

20.
《史记.高祖本纪》载:"沛公……攻开封,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①上文说刘邦与杨熊战于白马,《汉书.高帝纪》、《资治通鉴.秦纪》均从之,当今学者的有关论著也多有信从。但笔者怀疑,《史记》上文记载刘邦与杨熊"战白马"是错误的,试证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