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永久的怀念     
今年11月2日,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胜利五十周年纪念日。我有幸跟随内蒙古骑兵一师参加了这个大战役。五十年过去了,至今,我仍深深地怀念那场战斗中的蒙古族战友。1949年元旦过后,我从内蒙古日报编辑部被派到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一师采访。骑...  相似文献   

2.
一他是一位普通百姓人家的儿子,那久经风霜的面颊,大方简朴的衣着,都留着山区人勤劳朴实的气息;那与人交谈时的温和笑容,炯炯有神的眼睛,又透出善良聪慧的心灵。他,就是中共泸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唐祖吉。有一名知名乡土作家在他的文章中这样描述唐祖吉:“二十余年前,唐祖吉从吉首民师毕业分配到洗溪中心完小任教。那年夏天,我从县三中调到洗溪中学完小初中部任教,我们便成了同事。唐祖吉不喜说话,也不爱动,业余时间总是躲在房中啃书,因此我们之间接触不多,了解不够。第二年,意想不到的灾祸降临到我的头上———我的前妻不幸亡故…  相似文献   

3.
日子渐渐进入深秋。窗外袭来一股寒气,冷森森的叫我从肤到骨、从骨到心感到透凉!户外碧绿的树荫已经浮起片片黄叶,犹如我的脑海里浮起的片片回忆…… 他调走一年多了,虽然相隔不远,但我们很少见面,他太忙,我也闲时不多。但工余有空,我就会不由想起他来——想他温暖的手,温暖的心,温暖的笑容。  相似文献   

4.
<正>徐杰舜(以下简称徐):很高兴,田院长能接受我的采访。我们虽然认识好多年了,是老朋友,也是师兄弟,都是吴永章先生的学生。但是有很多人对你还不是很了解,有些人了解多一点,有些人了解少一些,今天趁这个机会,把你隆重推出。田敏(以下简称田):我也很高兴接受您的参访。说是师兄弟不敢当,您一直是我的老师。感谢徐教授对中南民族大学人类  相似文献   

5.
徐杰舜(以下简称徐):很高兴,田院长能接受我的采访。我们虽然认识好多年了,是老朋友,也是师兄弟,都是吴永章先生的学生。但是有很多人对你还不是很了解,有些人了解多一点,有些人了解少一些,今天趁这个机会,把你隆重推出。田敏(以下简称田):我也很高兴接受您的参访。说是师兄弟不敢当,您一直是我的老师。感谢徐教授对中南民族大学人类  相似文献   

6.
冀南人民有着悠久的革命斗争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于1925年先后在邢台四师、大名七师、冀县六师建立了中共党组织,从此点燃起革命的星星之火。1935年,中共冀南特委决定在河北南部发动农民举行武装起义。8 月底,冀南农民暴动普遍展开,并建立了工农红军平汉线游击队,由刘子厚、王光华、郭森等领导,分别在滏西的任县、尧山、隆平一带和南宫、巨鹿、广宗一带开展游击战争,队伍总共700多人,拥有枪支500多支。至12月间,冀南各地抗日反蒋斗争和分粮吃大户运动风起云涌,冀南游击队迅速发展到1100多人,拥有900多支枪。根据冀南特委指示,1936 年1月28日,平汉线游击队在广宗县李家庄扩建为“华北人民抗日讨贼救国军”第1军第1师,刘子厚、王光华分任正副师长。1935年冬天起,国民党当局派出几万军队,进驻大名、磁县、邯郸、邢台等地,大肆屠杀和镇压救国军。1936年2月,轰轰烈烈的冀南农民游击战争被剿杀。“冀南暴动”历时一年多,波澜壮阔,声热浩大,有力地打击了反动势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坚实的脚步(续一)孟广顺,王现松1983年。他仍担任铁道兵十一师的副政委。部队从南北集结到河北遵化,担负举世瞩目的引滦入津工程。在这之前,铁道兵整编了十三师,把整个师大部分并入了十一师,这大概是铁道兵面临撤销和兵种整编的一个信号。铁道兵自5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8.
郭净 《中国民族》2014,(11):77-77
1997年,我认识了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原名中甸县)尼西乡汤堆村的孙诺七林师傅。汤堆村历史上就以制作陶器闻名,而村里大多数陶匠都曾拜孙师傅为师。我时而带着新买的索尼数码摄像机到他家玩,拍过他们家砍柴、过新年、转神山、吃火锅的场景。  相似文献   

9.
回忆我与蒋介石的几次接触刘万春一、首次在汉口与蒋介石接触1926年我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8师第1团团长。独立第8师师长是刘春荣(保定军校毕业)。该师原属北洋部队驻湖北省沔阳县。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直属总部指挥。1926年底调汉口刘家庙,拨归国民革...  相似文献   

10.
让房     
马木提(维吾尔族)是师司令部的翻译.他家有4口人,住在一间半土坯房子里,半间做厨房,一间做卧室.他的家乡叶城县距师机关只有60多公里路,亲戚朋友常到他家来做客.这样,他不得不在一间房子里支起大小三张床,加上家具拥塞,房子里就剩下仅能容人通过的间隙了. 师司令部领导看到马木提住房紧张,特地腾出三间半瓦房给  相似文献   

11.
浪漫情怀于志宏(女,于山东矿业学院毕业后进藏,在藏20年,现任民政部老干部局局长)那年,我大学毕业后进藏,分配到日喀则地区工业局。局里的领导说,关系全部留在局里,人先到基层工作两年。于是,我便来到了日喀则地区唯一的煤矿——东嘎煤矿。第一次去煤井,我还是很兴奋的。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马上便有了一种很神气的感觉。可很快这种感觉就消失了。从矿区到煤井大概有两里地左右,而且一直爬高,空手走路都感到气喘,更别说身上还要背一盏沉重的矿灯。煤井的位置都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上。先要钻进黑洞洞的煤巷,然后拉着一根从上面垂下来的…  相似文献   

12.
杂嘎的记忆     
北京到山西长治北的2163次列车是我记忆中最后一次乘坐那么慢的“快车”。从下午3点多在赵公口上车,经过一夜折磨,第二天快6点才能到晋城。再有近一个小时的高速,经过了牛王山等好几个隧道,到达阳城,正是日出时分,阳光明媚响亮地洒在晋南大地上。这是2005年盛夏的一天,我和女友去她老家玩。  相似文献   

13.
从盛传到淡忘杨进铨突然,不远处一个老太太摔倒了。我急忙过去扶起她来、她用惊异的眼光瞅了我半天,说:“中国”?我听懂了,她的意思是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自豪地点点头。她马上话多了,叽哩咕噜地说了一大串,我在莫斯科呆了一年,半听半猜她的意思,是说我是干什么...  相似文献   

14.
盖宝村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像一个被盖住的"宝藏"。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城到盖宝村,蜿蜒而至的盘山公路有100多公里,坐城乡客车差不多要花4个小时。2018年2月14日,我被调任为盖宝村驻村第一书记。从一名县纪委干部到驻村扶贫干部,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责任。任命文件一下发,我就开始盘算,如何因势利导带领盖宝村群众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岁首叙旧事     
时光不知不觉流逝,转眼进入了1990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是个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这是我在北京生活的第十个年头.10年光阴把一个14岁的畲族少女变成了为人师为人妻的少妇.感叹之余,回头看看这10年走过的路,惊讶地发现人生履历表上写下了零零碎碎的记录. 1980年,我从福建省畲族山区考进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舞蹈.那时觉得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天地是那么宽广美好.在汗水、泪水中练舞蹈,也在汗水、泪水中编织着做舞蹈家的梦.5年刻苦的学习结束,我却成了一名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职业没有使我的美梦得  相似文献   

16.
读了尚风同志的《西藏宗教与人口》一文(原载《西藏研究》85年1期),我感到有些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即如何看待西藏历史人口的减少,怎样评价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如何正确理解“人口论”。关于历史上的西藏人口,目前一些文章中比较多的是引用牙含章先生《西藏喇嘛教浅说》一文中的推算:吐蕃时期西藏人口为一千万上下,到清朝雍正时代为二百多万,从唐朝到清朝,还不到一千年,人口就减少了八百万,减少了80%。我认为仅凭史料上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云南临沧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山区采访,看到了一些在一师一校岗位上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他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奉献着情和爱.佤族教师田志光他,瘦小的脸,一眼就看得出是位常年在乡下工作的人.1966年,他被分配到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任教,至今,已经26个年头了.他从这山头到那山头,都是坚守在一师一校的岗位上,他说:"山里的孩子同样是祖国的未来."为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他下寨家访,动员适龄儿童入学,使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在教  相似文献   

18.
在黔东南的苗村侗寨,有一位闻名遐迩,年逾百岁的侗族老医师,曾干一九八三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他,就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民族中医院的吴定元老人。吴定元老人生于光绪丙戌(1886)年古历二月四日(公历三月十三日)。他一岁多由父母背着逃荒。十五岁跟师从医,先后共拜了七十多人为师。在民间行医几十年,他勤奋好学,博采众方,集众经验之大成,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颇有声望。古稀之年才当成编外人员吸  相似文献   

19.
高考落榜后的那一天 ,我从田里爬出来 ,看见黄昏的蒙蒙烟雨中 ,我家少了往日的烟岚和鸡鸣狗吠。我疲惫地对父亲说 :“我要读书。”目不识丁的父亲坚定地回答我 :“只要是读书 ,我就是卖了房子也供你。“他拿出积攒了多日的50元钱 ,送我离开了水乡。我去了补习学校。五个月后 ,父亲提着他一夜未眠从鄱阳湖里捞来的水物 ,从凌晨5点到下午4点 ,整整走了十二个小时 ,到学校看我。我没有心思吃父亲带来的礼物 ,留给同学们一顿狼吞虎咽。父亲拉着我 ,悄悄拿出一本发黄发脆的、霉透了的书 ,说 :“你不是汉族 ,你是回族。”这是一本家谱。我第一…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到广西东兰县三石区,听人们传颂着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这就是巴王公社弄末生产队的僮族贫下中农,敢于向封建迷信思想开战,破除了世世代代不能在“龙脉”上动土的陋俗,开山劈石,引来地下泉水,解决了历史性的人畜饮水困难,大大促进了集体生产。由于有了水,一九六四年全队的粮食增长了一倍多,生猪增长了两倍多,一下子从缺粮区变成了余粮区。我深深被弄末人的这种革命精神所感动,于是便亲自到弄末进行了一次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