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和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和幸福提升的同步。经济活动的根本目标、终极目标,是人的幸福,但GDP增长与幸福提升,并不一定是同步的。有人主张,应该以幸福指数替代GDP,来衡量各个地区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宜昌市伍家岗区从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幸福的人入手,对于实施幸福教育的意义、目标、策略作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深入推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以全面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培养能够感受幸福、理解幸福、拥有幸福和创造幸福的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的幸福的,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是教师们长久投身教育事业的动力保证.本文讨论了幸福的内涵、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策略:重塑教师幸福观、倡导教育民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老百姓享受改革的成果。改革开放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业绩,人民群众作出了大量的自我牺牲,他们有理由享受改革带来的成果,我们更有责任扎扎实实推进民生福祉工程,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关注群众的生活,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真正老百姓成为改革的受益者和改革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发展的极终目的是追求幸福,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关于什么是幸福,如何构建幸福,可从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解读。经济是幸福的物质基础,从经济学视阈研讨幸福,有助于理清经济与幸福的关系,明确构建幸福的经济要素与条件,探索中国式幸福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GDP高速增长、物质财富总量大幅增加的同时,“三农”问题、房价高、上学难、看病贵,以及环保、治安等问题接踵而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幸福”这个词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的困惑。2004年底山东省统计局“你对生活满意吗”的调查结果让人心酸:只有23%的居民感到生活状况比5年前提高了。2004年6月,国内一家专业机构发布了一份《中国“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报告》,通过对6大城市调查发现,经济发达城市的人不比经济落后的城市的人更幸福,绝大多数被调查者不感到幸福,仅有10%的被调查者的幸福感较高。经济增长与人民幸福二者之间的关系非…  相似文献   

7.
幸福三要素     
天下幸福的人都有同感,而不幸福的人各有各的不同. 作为管理学研究幸福的第一人,经常有学者及粉丝远道而来与我探讨《长盛力——缔造富有灵商的管理文化》中的“幸福模型”、“幸福五天地”等问题. 在这样一个物质财富骤增、幸福感并不协同且特别需要正能量的“颠覆时代”,我认为不仅要知道幸福的本质是灵商的感应,是人的一种状态和过程,更要明白幸福并非风花雪月,也不是呼风唤雨,更不是吃喝玩乐,而是由操之在我的三要素所构成.  相似文献   

8.
<正>增加职场人士的工作幸福感应成为每一个工作者的自发追求,也理应成为各个企业和组织发展的责任。工作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绝对的财富公平和机会均等难以实现,但幸福却应该也有可能被每一个人所拥有。增加职场人士的工作幸福感应成为每一个工作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07,(2):40-43
许多人士撰文表示,国家统计局推出幸福指数等数个“软性”指数,其诉求无异是美好的,合乎情理的。从理论上讲,是一件意义十分重大的事。它不仅仅是完善统计体系、全面完整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必须,而且,意味着追求GDP增长不再是政府惟一关心的“大事”,关注“人”,关注人民幸福正在成为政府执政更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同时,它也让老百姓感到自己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感到自己确确实实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之“本”。更多的人士则提出疑虑和异议。  相似文献   

10.
穆勒从功利(Utility)的定义开始,明确了边沁提出的"最大幸福原理"(Maximum Happiness),重新探讨功利主义和它的约束力,以及与正义之间的关系。功利主义中所追求的唯一目标就是幸福(Happiness),而且不是单纯的个人的利己主义。穆勒在《功利主义》中,围绕着"功利"构筑了一个关于幸福的逻辑整体,从三个层面展开:其一,功利主义的价值准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其二,幸福是可得的;其三,幸福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被欲求的,其他一切或是幸福的组成部分,或是达到幸福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GDP是为了衡量市场(不包括家庭)的经济活动,源自对市场生产和就业的考虑。然而,就国民的幸福而言可能与国家的产出有明显差异,将GDP作为幸福的衡量标准是不适合的。斯蒂格利茨-森-菲图西委员会曾对幸福的衡量标准提出过十二条建议,十分有借鉴意义,笔者认为本着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精神,应当改进幸福衡量标准,并将改进后的标准作为决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古代人、近代人还是现代人,对于科技的追求从未停止过片刻.谈及科技与幸福的时候,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发展科技就是为了享受幸福.有了更多的新科技,人们就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阶段的公共组织和企业组织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却存在着许多不同点。导致这两种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从组织环境因素、组织文化因素和组织目标因素等方面去探求。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古代人、近代人还是现代人,对于科技的追求从未停止过片刻。谈及科技与幸福的时候,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发展科技就是为了享受幸福。有了更多的新科技,人们就会收获更多的幸福。这个论点粗看之下很有道理。因为有了空调,人们不再受酷热严霜之苦,安逸舒适,自然多了幸福。有了火车,人们夕发朝至,免了鞍马劳顿之苦,快捷安全,自然多了幸福。有了电子邮件,人们手指轻点鼠标,无数思念和信息顿时抵达,自然多了幸福。较之茹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幸福教育?在中共十八期间,央视节目主持人深入到全国市民中,调查市民的幸福感是什么,全国不同行业市民有着不同的回答。我作为人民教师对幸福的回答,特别是对幸福教育的回答是:我觉得幸福教育就是不仅让人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指导人们过幸福的生活,而且教育的目的正如乌申斯基  相似文献   

16.
张朝丽 《领导文萃》2008,(23):15-20
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感觉是什么?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幸福感,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觉,每个人在每个年龄段甚至每个时间对它的理解都不同。对于残疾人来讲,幸福就是健康;对于贫苦之人来讲,幸福就是衣食无忧;对于失学儿童来讲,幸福就是重返校园;对于父母来讲。幸福就是子女幸福……那么,对于政府官员来讲,幸福是什么?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幸福的感觉来自哪些方面?幸福指数有多高?……  相似文献   

17.
人才的主观幸福感对人才绩效的发挥和整体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积极促进作用,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才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具体体现为人才的职场工作倦怠问题突出、人才发展的职业通道迫切需要进一步拓宽、领导者简单粗暴的领导方式需要改进、人才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需要加强。为提升人才幸福感,应构建适合本组织的人才幸福软实力模型,树立人才幸福标杆;构建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为提高人才的幸福感奠定基础;完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进而构建多样化发展通道;着力提升领导者的"隐性领导力",向"人"和"事"双中心并举转型;及时破解人才面临的心理健康难题,提高人才的工作幸福指数;帮助人才完善自身人格,平衡生活和工作,提升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的终结目的是指向人的幸福的,独特的校园文化在学校交往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凝聚、约束、激励和影响的作用,因此,与提升学校幸福指数的关系密切.本文论述了以校园文化管理人、引领人、发展人,进而提出校园文化的自醒、自信和自觉是提升学校幸福指数的基础、重点和根本.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因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和谐幸福的教育,创设幸福课堂!创设幸福课堂,这是我教育工作的不懈追求。一路走来,一朵朵盛开的幸福之花犹如一泓清澈的泉水,注入我的心田,又好似一阵夏日的清风,拂过我的脸庞,好惬意!
  孩子,你幸福吗?老师我很幸福!作为学生爱戴的一名普通小学语文教师,我是如此的幸运,又是如此幸福。每次上完课总有一群“小护卫”左拥右扶“打道回府”--办公室;每次学校组织外出活动,总有不少“乖乖女”、“淘气儿”提前向我申请:潘老师,出发那会儿,请你站在我身旁,我要牵手与你同行;每当我精神不佳,脸上有了倦意时,中午总会有“尊师捶”为我捶背擦肩;每当……孩子,老师有你们真幸福!  相似文献   

20.
刘善祥 《领导科学》2012,(15):38-39
领导艺术是领导行为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智慧集中,是以和谐为基本手段,以人的发展和团队发展为服务对象的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幸福指数是对人们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一种量化,即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的满意度方面的评价。作为一个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