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9):239-243
文化旅游因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具有强大吸引力,必将成为未来旅游业持久发展的新动力、新方向。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方特色文化鲜明,有着良好的文化旅游发展基础和前景,因此借助江西独特的赣文化资源,对江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明确发展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将进一步推动江西走文化旅游的强省之路。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4,(9):249-253
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是中国红色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视社会学视阈中,这类题材影视剧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以剧情片形式介入历史,还原历史的影像,具有主旋律的代言叙事,以影像来支撑历史论点在理论上的可信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信仰和革命理想主义教育以及革命毅力与革命乐观主义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帮派文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帮派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恶之花”。帮派文化产生的源头是家族宗法文化 ,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和拉帮结派、秘密结社等非制度性社会群体联系在一起的。帮派文化产生于先秦 ,其主要特征是异姓结拜。帮派之所以能以帮会的形式出现 ,主要靠的是帮派文化 ,而维持其生存的核心价值是“义气”。帮派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除了崇尚暴力外 ,都借助神灵的力量。帮派文化滋长的结果就是“黑社会”的出现 ,分析黑社会必须注意乡土文化 ,因为乡土文化是以家族文化为特征的 ,而家族文化是帮派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移植着传统的乡土文化,通过小共同体构建和集体记忆,他们融入了城市的经济生活结构;同时,随着城市现代性要素的不断侵吞,乡土文化力量则在悄然退缩,借助动摇民间信仰和弱化乡土社群关系,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悄然解构乡土文化.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与延续主要发生在农村社会,新生代农民工恰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而新生代农民工对于乡土文化选择的逻辑,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正悄无声息地被抽空了.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流行文化深深地渗透到当代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每个方面,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尤其对其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表现及其特征入手,深入分析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多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引导及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周怡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3):25-26,22
本文指出黎族民歌需要和现代审美相吻合、与通俗文化形式相结合,并借助文化的传导和教育的教化手段走向艺术的前台。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研了江西部分书院遗址的现状,发现有独立存在、坐落于村落、坐落于学校等几种情况,大多破败凋零.江西书院遗址有特殊文化价值:儒学教育的“道场”,尚学敦教的园地,教育传承的见证,古代教育和革命教育结合的基地,有着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独特景观.本文认为要从杜绝拆毁破坏,依托学校保护,建设地方文化中心,探索改造新农村的新路径,开设传统文化讲堂,进行特色旅游等方面对书院遗址进行保护利用,为发展和繁荣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文章考察了美国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的概况和具体形式,认为美国博物馆的青少年的开始时间早,教育形式不但多样,而且契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国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在教育理念、形式做法、实际效果等方面都与美国博物馆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向美国博物馆学习。  相似文献   

9.
吴永强  刘建  刘莎  邵军 《天府新论》2007,(6):118-121
乡土美术造物思想中的对于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对材料的选择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来源于自然同时又适应自然,与环境相协调。这种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采取的态度,认同乡土的途径,是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最简洁有效的途径。四川乡土美术在发展现代形式的道路上,必须尊重地域文脉的特点,从四川本土的形式传统中挖掘内涵,立足对既有人文精神的扬弃,通过构建新时期的四川乡土美术形式,打造四川文化产业创业平台。  相似文献   

10.
萧红和加兰是中美著名的乡土作家,对故乡的乡土情结使他们的作品深具乡土情怀,特别是对小人物的乡土情结都有着细致、深刻的描写。运用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方法,将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旨在分析两位作家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对比萧红与加兰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乡土情结的异同,同时也希望通过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比较,从而加深人们对地域文化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徐特立在江西苏区和陕甘宁边区工作期间,除担任教育领导工作外,还积极开展青年工作,赢得了"老青年"的赞誉。徐特立对青年的地位和特点、青年工作的原则和方法等,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徐特立青年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教导青年学习文化知识、关心青年的个人生活状况等。徐特立的青年工作理念、原则、方法,对做好当前青年工作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宋代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提升了江西的经济、文化地位和民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进而带动了江西的生态旅游、餐饮风物、文娱游艺等休闲文化资源的发展。宋代江西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人文底蕴和宗教色彩浓厚。宋代江西的餐饮风物有明显的江南地域特色,工艺产品有较高的品牌地位和文化价值。丰富而职业化的曲艺、戏曲表演是宋代江西文娱市场的产业支柱,并和神秘古朴的傩舞、歌谣以及各类游艺民俗活动一起,构成了文娱市场的人文基石。宋代江西休闲文化资源的发展繁荣,为当代江西的经济文化史研究以及休闲产业和区域文化建设留下了价值丰厚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畲族乃南迁武陵蛮与闽粤赣交界处的土著及部分逃入溪峒的汉人经过长期融合,于南宋末年形成的单一民族。历史上,闽粤赣边区是畲族先民早期的聚居区,元时畲民开始陆续北迁,闽浙赣三省交界地渐成为畲族先民新的聚居地。究其主要居地变化,畲人抗元失败,闽西畲民大批北迁是一原因,而南赣畲族先民"销声匿迹"则与明中叶王阳明的军事剿抚、保甲监督和乡约教化密切相关。正是上述"举措",南赣畲民得以去蛮化,由早期的"梗化"、"顽民"渐渐向化一新,族性潜隐,直至民族识别。然而,以往对明中叶南赣之乱的研究学人多从客家视角进行解读,缺乏一个从輋(畲)民主位视角的观瞻。  相似文献   

14.
自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始,诗派作为重要的诗学概念出现,后经过刘克庄、方回等的张目阐发,江西诗派的理论建构逐步完善,不仅在宋代,甚至在整个诗歌史上,形成了言诗者必称江西的传统。历经宋、元、明、清,江西派在诗学领域获得经典地位的同时,其概念范畴也逐渐溢出诗学的单一指向,渗入文、词,甚至画、印等文学艺术领域。清代文献中的江西派已经完全成为一个显扬标榜地域文化的独特符号,甚至作为一种拥有伟大传统的文化资本被不断追叙。从江西派概念的推演泛化过程入手,以探究宗派观念在诗学领域的经典化途径,进而考察其如何被纳入更广泛的文学文化视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五次考察江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 1)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 ,这是开创江西新局面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 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快江西发展 ,必须立足于资源优势 ,这是江西实现中部崛起的物质基础 ;( 3 )必须从江西的实际出发 ,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这是实现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 ;( 4 )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是江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地名是文化的镜像,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活化石。重庆地名不仅反映了重庆的自然地理特征。同时也记载了这个城市演变过程中的痕迹。重庆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凸显了重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积淀。重庆地名文化与这个城市其他的无形文化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文脉和灵魂。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而客家民俗舞蹈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秦汉时代,由于战乱,客家人从北方迁徙到现在的江西、福建、广州等地,在这自北向南的长途跋涉过程中,客家文化不仅保留了民族古老的传承,还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璀璨的篇章。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客家民俗舞蹈生态文化体现了客家精神,它独特的表演方式、风格及内容,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精神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客家民俗舞蹈也在悄悄改变。客家民俗舞蹈生态文化的探索也在不断前行。文章主要阐述了客家民俗舞蹈的历史发展以及客家民俗舞蹈的内容、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学书写,是个永恒的主题。自从城市形成以来,历代作家采用不同的形式,用文学之笔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真实、富有历史文化感的城市景象。因不同区域之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亦如人,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文化性格。文化人类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年轻学科,其研究的重心,最终都必须落实在"人"的问题上来,文学是人学,而城市文学是城市人的文学,采用文化人类学独特的视角对城市文学进行解读,会有新的收获。文章主要选择从老舍与张爱玲小说中对各自熟悉的城市生活的叙写,揭示城市文学与城市文化互为表里的深刻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丰富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如特色文化有待培育、活动形式单一、过分追求数量、忽视育人效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学校园文化需要围绕育人目标进行内涵建设,坚持树立学生主体地位、个体全面发展、特色品牌、注重实效及创新等理念,通过创新活动形式、精炼文化品牌、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以及构建特色校园景观等路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初,宁夏启动了吊庄移民规划,使一部分居住在西海固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易于得到黄河灌溉的地区。移民群众来到迁入地——“吊庄”后,在社会文化适应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偷盗”增多、犯罪低龄化、侵财性案件较多等社会治安问题。“吊庄”内部诸多社会治安问题的出现,反映了移民社区尚未与迁入地社会实现有效的整合:移民社区的社会控制力度仍然不能与移民的经济发展协调进行;移民社区仍然没有建立应有的社区文化,对移民的再社会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