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旅游开发能为桂平西山佛教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资金支持,激发文化遗产拥有者的自豪感,增强其保护意识,从而壮大保护力量,同时对佛教文化遗产的传承、交流和研究起到促进作用。然而,旅游开发也会导致佛教文化遗产原真性的丧失,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佛教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
论陈白沙的佛教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文化是白沙(陈献章)心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白沙心学思想体系中,溶铸佛教文化,特别是对惠能禅宗的吸收和改造,就是其佛教文化的突出表现。本文通过白沙心学对佛教文化既相融合又相冲突的分析,揭示白沙心学佛教文化观的理论架构和思想特征。一 白沙心学作为宋明理学的组成部分,同宋明理学一样,是儒、释、道思想融合与冲突的产物,在白沙心学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儒、释、道的思想内容。然而如何界定佛教文化在白沙心学中的地位,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观点把白沙心学完全归结为禅学,并把白沙心学中“自然为宗”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3.
佛教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有着十分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文章着重探讨了佛教和谐理念对于促进西安佛教文化旅游、带动西安旅游经济方面积极的作用,分析了深度开发西安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可行性,并对旅游项目及产品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江南佛教文化进行界定与阐释,可着重从两方面进行:首先,宗教是一种世界文化现象,因而首先要弄清楚中国宗教与西方宗教的差别;其次,中国文化向有南北之别,因而还需要弄清楚江南佛教文化与中原—北方文化圈的佛教文化的不同。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中国诗性文化与江南诗性文化,为我们正确认识江南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与路径。与西方宗教相比,中国佛教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自然化、艺术化和人间化。与中原—北方文化圈相比,江南佛教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更自然化、更艺术化和更人间化。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一生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在很多方面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从毛泽东作的《祭母文》分析了佛教文化对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影响;依据毛泽东对佛教文化的认识到他后来所坚持的宗教政策,阐述了佛教文化对毛泽东宗教观的影响;基于毛泽东对佛教与共产主义一致性的认同,论述了佛教文化对毛泽东政治观的影响;最后,根据毛泽东对佛教经典的研究及佛教典故与语言的运用,探讨了佛教文化对毛泽东语言运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晋阳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个性分明的佛教文化区域。通过对这一区域性佛教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色进行系统分析,可以看出晋阳佛教文化的几大亮点:一个菩萨,即文殊菩萨;二个宗派,即净土宗和华严宗;三个寺院,即双塔寺、崇善寺、白云寺;四座名山,即天龙山、太山、蒙山、崛围山。晋阳佛教文化资源的价值判定标准和开发利用原则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7.
佛教文化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文章在分类概速贵州省丰富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贵州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贵州佛教文化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佛教在汉朝时传入中国,其中佛教翻译家们功不可没,佛教文化也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桂林奇山秀水间,古人们留下了近2000件摩崖石刻,其中的佛教文化极其深厚。在此,以石刻中的佛教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文化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等方面对佛教文化的跨文化法译进行分析研究,探寻确切的翻译佛教文化的方式,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动态     
专家学者研讨峨眉山佛教文化 最近,峨眉山佛教协会邀请中国社科院、四川大学等十余个学术单位的代表,在峨眉山举行了峨眉山与巴蜀佛教文化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大德高僧,各从不同角度对峨眉山佛教文化的兴起和沿革作了详尽的考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在了解冀东影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佛教文化在冀东地域的传播对皮影艺术的影响、佛教文化与冀东皮影戏的汇合、佛学文化视野下冀东皮影戏的现代传承三个方面,对佛教文化与冀东民间艺术皮影戏之间的内在关联展开了追本溯源的历史考察工作。研究认为,冀东皮影戏吸收佛教文化"俗讲"演绎形式的母体基因,变文讲唱是佛教音乐文化与冀东影戏联络的母本,二者之间存在"底层"与"借用"关系,冀东影戏"佛化"的人物形象特征、唱腔艺术和影戏剧目均是佛教文化的孑变。  相似文献   

11.
杨勇 《学术探索》2013,(2):10-13
佛教伦理思想是理解佛教具有现代性的重要方面。一方面佛教在积极地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规则,另一方面则通过自身丰富的思想、历史、文化底蕴,向现代社会提供着构建和谐的积极因素。从现实的经验层面看,研究佛教伦理学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故而本文从佛教自身的资源出发,通过国家管理、道德建设和生命文化等三个方面,分析佛教伦理思想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题壁是唐宋时期寺院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解读寺院文化,就必须对发生在寺院内的题壁现象,进行较为细致的审视.寺院内的题壁文化,不外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佛教徒对佛理的阐悟.禅宗六祖传法偈的一段公案,至今仍为人传诵,其重要意义,恐怕说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里程碑也不为过.二是文人士大夫游览寺院时的即景之作,感悟人生,反思既往.这是寺院题壁中分量最重的部分,数量大,也是寺院文化中最出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胡克夫 《河北学刊》2007,27(5):128-132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文化大规模碰撞、交汇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相对自由发展的阶段。魏晋南北朝僧诗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多元文化混合体,这是它在中国诗歌类型发生学意义上的主要特点。对魏晋南北朝僧诗的解读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佛教文化是如何由客体文化向中华文明主体文化的补充地位递进,以及佛教话语如何影响并转化为中国文化及民众日常思想表达形式。因此,研究僧诗,重在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与马郎妇相关的佛教故事的流传与改写,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其实还与观世音菩萨的中国化关系密切。马郎妇故事的不断被改写,无论在宗教、文学还是文化上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在接受观音信仰过程中对其形象解读的分歧是马郎妇故事不断被改写和形象演变的深层原因。中国僧人的主动适应对文化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使得佛教文化更加广泛传播且具有民间信仰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二平 《学术探索》2009,(4):121-126
在陈寅恪的中古民族文化研究中,佛教问题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涉及到晋唐佛学史、佛教与道教、佛教与儒学、佛教与政治伦理、佛教与语言文艺等方面。陈寅恪佛教研究最大的学术特色是,从佛经比较校勘出发,扩展到中古民族文化渊源探求中去。一方面寻求佛教文化本原,另一方面探求佛教传播中的文化适应,由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比较文化渊源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6.
藏文佛经的翻译及集结而成的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文化的百科全书。藏文《大藏经》与国内汉文、蒙文、满文、西夏文《大藏经》相互校勘,互译互补,促进了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祖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卫国 《殷都学刊》2007,(3):152-154
洹河是500万安阳人民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深邃厚重的洹河文明。洹河流域的历史遗存非常丰富,碑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存,集雕刻、书法、文学、历史为一体,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试对洹河流域的碑刻所体现的儒家、佛家文化以及文学、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作一些探讨,并以期对洹河的开发和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杂宝藏经》与中朝古代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经是佛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东方文化的重要遗产.《杂宝藏经》为一部文学性极强的故事集,在中印朝文化交流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通过对"弃老国缘"、"王子以肉济父母缘"、"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供天神感王行孝缘"、"波斯匿王丑女赖提缘"、"娑罗那比丘为恶生王所苦恼缘"、"佛弟难陀为佛所逼出家得道缘"等佛经故事与中朝民间故事及小说进行比较,可以探寻和梳理中朝民间故事与印度文化的关联.这有利于佛经与东方文学的关联研究,也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遗产和弘扬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9.
佛经版画源于中国,是中国雕版艺术与印度佛传文化共同浇灌出的一朵奇葩。本文论述了佛经版画的起源,列举历代单刻佛典及大藏经所附版画精品,归纳了佛经版画的内容、形式及艺术特点,揭示出佛经版画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20.
佛典汉译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汉译佛经给东方文化及文学带来巨大的影响.佛教的传播借助于佛经的翻译,而佛经中又包含着大量的故事,"高僧与美女"故事,就是佛经中重要的故事类型之一.探讨中韩两国"高僧与美女故事"的佛经渊源,并阐释佛经故事与中韩两国民间故事的关联,这对梳理和探索佛经文学,以及研究佛经对中朝两国民间故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