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萌  张联君  潘家华 《阅江学刊》2024,(1):83-94+173-174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可再生能源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可再生能源资源还有很大的未利用空间”与“消费端的用能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的悖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产消一元化范式的基础是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导向的新质生产力,核心是生产工具的技术突破,重点是生产对象的转变,必将根本改变生产关系。在《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关系的“5P”目标维度中,可再生能源产消一元化范式的发展有利于增强能源供给、减轻能源贫困,降低高碳比例、助力气候治理,催生缝隙创新、解除高碳锁定,弱化能源战争逻辑、保障长期和平,培育共同利益驱动国际合作,从而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张坤  陈梦玫  蒋尉  潘家华 《阅江学刊》2023,(2):70-81+172-173
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可再生能源富集区,风能、太阳能、水能和地热能等能源资源位居全国前列,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部署落实过程中,民族地区拥有双重优势,是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和“双碳”战略的排头兵。尽管潜力巨大,但是民族地区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仍面临挑战: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能源结构调整缓慢;产业结构重型化问题突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滞后;帮扶政策制定有失偏颇,可再生能源认知亟须改善。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场、生产和消费双脉络构建“双碳”目标的政策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因地制宜加快新能源发展速度,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拓宽电力外送通道;抓住区域合作新机遇,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探索建立深度融合模式,促进东中西部地区能源-生态-发展多维融合。  相似文献   

3.
陈默 《东西南北》2013,(23):74-75
据全球可再生燃料联盟公开的内容显示,从马来西亚到菲律宾等国家正在要求燃料的构成中含一定比例生物柴油的混合油。不过,ASB(生物柴汕)公司将把自己在香港生产的生物柴油运往欧洲销售。在欧洲,欧盟要求,2020年前交通能源必须有10%为可再生能源,此外,在欧洲由废油制成的生物柴油价格也更高。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9,(3):93-9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确保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能源发展道路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甘肃是全国新能源资源条件最好、开发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也成为弃风、弃光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除应继续解决其技术性和经济上的障碍外,还应寻求法律层面的给力。据此提出了甘肃风电光电产业法律促进机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安全倡导通过对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四项原则的贯彻,实现以较低成本塑造安全的可持续状态,是破解“安全异化”现象的关键之道。能源可持续安全是在能源领域对可持续安全理念的再发展,通过国际合作的开展以及国内层面的部署,塑造长期稳定的能源安全状态。当前阶段,中国的能源可持续安全现状,价格可持续安全表现为化石能源波动性影响与可再生能源成本优势并存;渠道可持续安全表现为国际渠道高占比与国内渠道快速发展并存;运输可持续安全表现为国际通道风险长期存在与国内通道不稳定性并存;使用可持续安全呈现出由“低能效”向“高能效”的转变提升;环境可持续安全呈现出由“高排放”向“零排放”的转型过渡。中国应统合自身在国内能源消费市场规模、可再生能源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以推进自身优势同能源生产主体需求对接、共同助推可再生能源的时空维度突破、深度参与并积极引领全球能源治理为着手点,为能源可持续安全的塑造打好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日,针对“如何理解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观点”、“光伏发电与光热发电存在哪些异同”及“如何看待青海省光伏发电的市场前景”等问题,《创新时代》记者一行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吴达成。  相似文献   

7.
赵隆 《太平洋学报》2022,(12):76-88
在乌克兰危机长期化、扩大化和复杂化的冲击下,全球能源治理陷入市场原则和非市场化干预的路径博弈,政治共识与权力争夺的目标落差,以及气候安全让位于能源安全议程的多重困境。面对国际油气贸易加速“去俄罗斯化”,以及非市场化措施频繁介入和能源议价权、市场份额争夺持续加剧,俄罗斯尝试拓展北极能源开发的价值效能、权力效能、安全效能和试点效能,通过资源变现增强危机“承载韧性”,发展替代市场提升卖方话语权,强化“能源—航道”发展的正向联动适应新安全态势,打造可再生能源发展试验区。受此影响,中国参与俄北极能源开发合作面临政治和商业场景的全方位变化,而优化互动格局和丰富合作主体,强化技术平台建设并探索可再生能源议程,成为提升中俄北极能源合作潜力的重要内涵,以及适应全球能源秩序变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的阶段性特征、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以及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制约,都要求中国能源战略,尤其是能源结构战略,进行相应调整。以往中国的能源战略规划主要是从能源储备和能源生产,即能源供给侧来考虑满足能源需求问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能源结构战略亟待调整:一是要从供给和需求双侧管理来考虑满足能源需求问题,二是要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的一个约束。建立优化模型,得到反映节能和排放约束下的最优能源结构,进而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能源结构变化导致的能源成本增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对二氧化碳减排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但二氧化碳排放约束改变能源结构导致的能源成本增加,对宏观经济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中国许多重要行业对煤炭和火电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所以,现阶段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减排的空间不大,应该重视其他方面的节能减排努力。  相似文献   

9.
王履宣 《社科纵横》2008,23(4):52-53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能源供给结构不合理,加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能源消耗的强度提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商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能源供给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能源供给的重要性,实现能源供给的呵持续发展.要解决中国的能源供给问题,根本出路是要坚持改善能源供给结构,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在发展煤炭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石油、天燃气、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和可替代能源.要坚持能源开发和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治污,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宏观管理,在源头上优化能源供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韩国是世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一,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最快的国家之一.韩国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基本上呈线性增长趋势.在1998年以前,能源消费的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经济增长.1998年,韩国政府在总理办公室设立了"应对气候变化机构委员会",制定了"减缓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行动,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由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增加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韩国温室气体排放年均增长率已经稳定下来并逐渐趋于下降.韩国政府强调把气候变化危机转变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机遇,把低碳绿色增长作为一个"新的国家发展模式".实现能源密集型向低碳经济的转变,成为世界环境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