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激流澎湃跌落壶口,穿越晋陕大峡谷后陡然开阔,在它折头向东的臂弯里,环绕着古称河东的晋南大地。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尧、舜、禹、关羽、司马光等曾在华夏文明史上留下极为厚重的一笔。而山西闻喜县的裴柏村,以  相似文献   

2.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位于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的母亲河——汾河谷地上的晋南成为山西古代文化的核心区,晋南发展文化旅游大有所为。本文将从晋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旅游品牌的树立、现状及问题、开发对策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称“三河”,是指今天流经山西、河南境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河东位于今山西南部,襄汾陶寺遗址早期约早出夏代一二百年,或当传说中尧、舜、禹时期,陶寺中晚期已在夏代纪年范围之内,此时正是早期国家形成阶段;河内即今太行山东南麓为古黄河所环绕的地区,历史上为商人的主要活动区域;河南指晋、豫两省黄河以南,周公在此营洛邑,即成周与王城,是周人活动的主要区域。河东、河南、河内三个区域既成相对独立区域,又以黄河相连接,为当时“天下之中”“王者所更居”之地。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替与发展壮大都没有离开过古老的黄河流域,从这个角度看,夏、商、周三代中国早期国家的诞生不仅是黄河与黄河文化的馈赠,同时也把中国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发展推进到了新的阶段。黄河中下游流域龙山时代形成的文化成果为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成为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始原。龙山时代之后不久,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形态和中华民族的雏形——华夏族。  相似文献   

4.
黄河、汾河孕育的河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根基和核心之一。河汾文化主要包括河东根祖文化,晋商文化,宗教文化和河汾主体文化。它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文化根基。根据河汾文化的分布特点,可将山西全境划分为:河东根祖文化旅游带、黄河河域文化旅游带、晋商文化旅游带、汾河河域文化旅游带、五台山恒山宗教文化旅游带、雁门大同历史文化旅游带、太行历史风光文化旅游带。要把山西建成旅游文化、经济大省,必须作深度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5.
山西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 ,河东山西的行政区划曾经历过长期的变化改隶。然而 ,有关元代山西地区的行政区划尚未见到相关专论。为此 ,本文对于这一问题展开探讨。有元一代 ,山西地区的路府州县大体因袭金代建制。其中 ,路级建制基本采用金代制度 ,略有变化。根据有关史料来看 ,河东山西各路建制曾出现过某种混乱。张金铣在《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中注意到了这种现象 ,并且指出 :“金元之际 ,官制未定 ,道、路之称并用。十道 ,亦称十路。”① 如其所言 ,河东山西确曾出现过道、路并用的混称情形 ,但是 ,“路”、“道…  相似文献   

6.
<正> 河东地区以秦置的河东郡为准,相当于今天的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西、南至黄河的大片地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早在18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西侯度文化,继而又发展到70万年前的(匚合)河文化,7~9万年前的丁村文化,l万6千年前的下川文化,乃至具有地方特色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相似文献   

7.
黄河中游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河东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东文化在演进过程中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起源的古老性;发展的连续性;形式的多元性。同时,河东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地上、地下至今还保留着众多的文物古迹以供佐证。发掘、整理与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对于我们保护、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东养蚁人     
山西运城古称河东,地处山西南部黄河东岸的金三角地区。在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新近又冒出个传奇人物,他就是河东“养蚁大王”、运城市经济动植物发展公司经理——米璇。前不久,记者在全省特种养殖经验交流大会上见到了他。此人中等身材,一副精明的面孔,看似30多岁,一问方知已50出头。他风趣的说:“这是日喝蚁酒立竿见影之效啊。”92年以前,他还是地区文工团演员,看着别人致富,他心里怪痒痒的。93年借演出机会便留心上了养兔业,第二年春,经团里同意,毅然辞职,在  相似文献   

9.
背冰亮膘     
名苏 《山西老年》2012,(11):53-53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滔滔的黄河水孕育了雄浑厚重的华夏文明,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们,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片黄土地上绘就了壮丽的文化景观,其中深深铭刻着他们生长历程中的磨难,也展现了黄河儿女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背冰亮膘就是这样一种流传在晋南运城境内的奇特民间风俗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 李存勖,唐朝末年河东节度使,内迁沙陀贵族李克用的长子,长期生活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沙陀部落,精于骑射,胆略过人.他11岁起随同李克用到处征讨,受到唐末战争烽火的锤炼;13岁学习《春秋》,比较熟悉我国古代军事家用兵方略.后梁开平二年(908)李克用死,李存勖袭晋玉、河东节度使,统领河东军队经过长达十五年的鏖战,终于取得灭亡后梁、建立后唐王朝的重大胜利.一、李存勖面临的严峻形势朱全忠于公元907年建立梁国,辖地七十八州,包括黄河南北,淮水、汉水以北和关中地区.河东节度使仅有以太原为中心的十八州,局限在今山西中,北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李存勖不得不承认“且九分天下,朱氏今有六、七.”后梁控制了太行山以东及太原南部的河中(今山西永济西)、晋州(今山西西临汾)、泽州(今山西晋城)等地,形成了对河东节度使军事包围的态势.朱全忠唐末天复元年(901)派六路大军围逼太原的险恶局面,有随时重新出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