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凯铮 《中国藏学》2012,(3):175-185
藏族工匠制作铜佛像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沙范铸造法,而尼泊尔工匠中普遍采用的失蜡铸造法在西藏地区却极少发现.沙范铸造法和失蜡法铸造法,在实际运用时有各自的局限条件.这种局限反映在西藏、尼泊尔地区整体铸造铜佛像时存在尺寸上的限制.造成失蜡法在西藏未曾被普遍采用的原因不是原料供应的问题,而是失蜡法本身的生产效率低下和西藏地区缺乏炉窑加热条件所致.通过西藏地区传统铸造工艺的存在状况推测,中国历史上铸造工艺的进化有可能是沙范法、失蜡法、陶范法这样一种顺序.  相似文献   

2.
法文化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统一体系。而法文化的民族性特征,是法文化多层次、多方面内容体系形成的重要因素,同一时代的不同民族,其法文化表现为不同特征,因此,19世纪的历史法学派认为,一个民族的法乃是该民族以往历史和精神的产物。在东方古代法文化中,阿拉伯伊斯兰法文化、印度法文化、中华法文化是三大支柱,它们虽不能完全涵盖东方法文化,但如果失去任何一个支柱,便没有完整的东方法文化可言,它们的法文化形成轨迹典型地说明,正是本民族宗教、习惯、道德等因素的民族文化观念,是形成它们的法文化具有不同民族特…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微乳法、均匀沉淀法合成了BaZrO3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观察了不同合成方法对BaZrO3催化剂的物质结构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甲烷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和均匀沉淀法制备得到的催化剂经1000℃焙烧3h后均形成了单相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BaZrO3,其中溶胶—凝胶法得到的样品显示出了较高的甲烷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宗教组织具有不同的法组织功能.清真寺作为宗教组织之一,其不仅仅是信教群众举行宗教仪式和活动的场所,而对整个穆斯林社区同样具有信仰价值、教化价值、行动价值和秩序价值.清真寺法组织功能的依据主要是国家法和伊斯兰法,其主要体现在教法的教化与宣传、创设与变通、执行、解纷、经济等功能上.清真寺对穆斯林社区的法组织地位不容忽视,在"一体多元"格局下,其对构建和谐社会影响深远,具有全局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视野下的民间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法研究俨然成为一股热潮,来自法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领域的学者都对民间法给予了相当的关注.本文拟结合人类学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对民间法研究的历史发展,对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同法所做的研究做一回顾和总结,以期把握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解释结构模型法这几种科学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依据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综合统计的结果得到了构成我区"体育教育复合型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的要素,并使用解释结构模型法通过计算得到了我区"体育教育复合型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多层递阶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法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认为法律多元是法人类学的基本立场.中国的法人类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包括: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民族法学、法律的人类学研究.中国法人类学的发展需要:重视都市法人类学的研究;重视民族习惯法的研究、关注田野调查方法与处理纠纷的典型案例等.  相似文献   

8.
西部开发先立法是法治经济的必然 ,开发先立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西部开发立法应遵循法治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立法权合理配置原则。立法模式应采用基本法与“子法”相结合的方式 ,构建以“西部开发发展法”为基本法 ,以“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法”、“西部投资法”、“西部人才培养法”、“西部发展援助法”为“子法”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何真 《民族学刊》2022,13(3):75-83, 146
近年来凉山彝区出现彩礼上涨并异化的现象,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是当地移风易俗工作的硬骨头。法律多元主义下国家法、习惯法、党规三者建立了以“硬法”为基础、“软法”为维度、“坚硬的软法”为导向的“软硬混治”的高价彩礼治理模式。该模式的有效运行取决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实践,从而实现对高价彩礼的“会通治理”。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其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美感的培养。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语文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才可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文章从趣味导入法、对比导入法、联想导入法、激发导入法四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新课导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才让 《西北民族研究》2013,(1):110-119,221
本文对塔尔寺正月金刚法舞的渊源予以考证,对法舞的角色以及他们的形象、装扮、舞蹈动作有较为系统的论述,揭示了法舞每一场次表演的象征意义。经过比较,认为塔尔寺的具誓法王舞无"打鬼"等部分,属于较为简化的仪式。指出法舞表演的功用之一就是向信徒展示神灵的形象,供人们瞻仰、供奉和记忆。论文对舞者和观者的关系作了分析,认为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构成了法舞的文化生态。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世俗化的加剧,塔尔寺法舞表演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变化,法舞原有的神圣性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12.
应用蛋白质电泳法与田间种植法分别测定了21份玉米杂交种纯度,结果表明两者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r=0.8575),说明玉米蛋白质法是一种快速、可靠的鉴定种子纯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神判是一种古老的人类学现象 ,也是一种古老的法文化现象。在原始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神判与原始“公法”、“私法”两个方面的许多形式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法人类学的角度出发 ,结合对原始宗教与习俗的理解 ,通过对神判与诸如原始献祭、放逐、杀戮、赔偿、仪式等早期习俗之间关系的研究 ,对神判中隐喻和凝聚着的早期法的原始含义进行了深入的解释 ,进一步从“公”与“私”两个方面揭示了早期原始法在历史演进中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试论法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是否具有民族性?其表现形式是什么?对于民族法学中的这一基本问题,历来没有人提及,以致造成实践中对民族权利的忽视。本文不揣冒味,拟对法的民族性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应有的注意。一、法的民族性与法同时产生长期以来,人们在谈论法的属性时,多注重于阶级性和社会性,而忽略法的民族性。强调法的阶级性,意在明确法所保护的利益阶层的归属;注重法的社会性,旨在顾及社会主体的共性。而对于涉及民族的权利、义务及发展条件的法的民族性,却从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无论是单一民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法、对比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对贵州安顺屯堡由来已久的民间体育活动予以整理,对于具有鲜明屯堡特色的鲍家拳和地戏中的武打动作做了源头上的梳理,对于民间体育活动的衰微进行理性的分析,并提供改变现状的建议,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脐火、幻身、梦境、光明、中阴、往生(夺舍)六种密法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中的重要密法,总称为"那若六法".通过阐释和分析上述六法的含义和修行方法,总结出六法具有二元论的哲学倾向以及注重实践、相互融合的思想特性.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词牌英译方法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郦青 《民族论坛》2005,1(4):49-53
词牌是词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了众多的典故、人名和地名等内容。本文以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词牌英译为例,将其词牌英译归纳为直译、音译、意译和加注法四种方法,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跨文化翻译理论的有关内容,指出意译法是其中较为合理的一种翻译方法,而直译法与音译法无论在传达原文文化内涵还是在读者接受方面都不足取。  相似文献   

18.
诚信原则之于知识产权法的价值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原则之于知识产权法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是知识产权的立法之本,具有平衡知识产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与效率,补正、解释、创设知识产权法等项功能.诚信也是知识产权执法和司法适用的基础和知识产权权利人、相对人守法的依据.最后,把握诚信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适用维度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李累  吴闻莺 《民族学刊》2012,3(4):33-40,92-93
法人类学透过生动的故事指出法律是地方性知识。习俗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还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秩序。基于法观念和法秩序的非中心化现象,法人类学将文化特殊论和地方例外论嵌入跨文化的法治图景之中。然而,人类活动突破地理的隔离后,文化的交流和竞争对地方性知识形成强大挤压,文化相对论和地方例外论不免受到质疑。文化平等反过来支持文化排斥、文化的群体认知威胁个体选择、地方化的争议解决机制挑战程序正义、法律多元论挑战普遍价值等当代课题日渐突出,法人类学应当予以密切关注和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20.
瑶族民间法经历了从旧石牌制到新石牌制的变迁,两者都是适应解决纠纷,维护瑶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需要而产生,在内容上存在不少相似之处,但产生的社会背景各不相同,在内容形式上、实施手段和处罚措施上也存在差异.瑶族民间法的变迁启示我们,民间法是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规范之一;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充分重视和引导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对接和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