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环境建设特区是在市场经济大背景的局部地区和特殊条件下,通过政府行政组织的方式,以解决就业问题和公共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为目的的生产组织形式.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通过政府实施经济政策引导市场解决就业问题还有困难.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以公共环境建设特区的形式,由政府行政组织安排就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增加就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公共行政的改革,各国政府把一部分公共职能交给社会中非政府公共组织来承担,公共行政包括国家行政和社会行政两种类型,公共行政的发展对行政法产生了影响。综观法、德、日等几个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主体类型,其均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伴随着政府的改革,我国也出现了大量的承担公共职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然而我国目前的行政主体理论并不能反映行政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应提出“公共管理职能和行政权”,以重新界定我国行政主体的内涵,扩大我国行政主体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闫海  宝丽 《天府新论》2011,(5):78-81
特许经营制是公用事业市场化的基本形式,为保障公共利益,在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中应当赋予行政主体行政优益权。行政主体行使行政优益权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诚实信用,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平衡等原则。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立法应当通过目标规则、主体规则、内容规则等实体规则,以及特许经营合同的缔结、变更或解除等程序规则的设计,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优益权行使。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呈现出“内卷化”的不良态势,急需予以培育和规范.法治政府的建立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运行的保证;公民主体意识的生成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运行的基础;民办非企业的设立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运行的形式;行政合同的缔结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运行的机制;指导监督的规范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运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以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企业型政府理论和治理理论为依据 ,西方兴起了以非国有化和公私合作、政府机构改革、预算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我国可以借鉴其中的有益成分 ,促进我国的行政改革 :调整政企关系 ,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探索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 ;探索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探索财政预算科学化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区域公共问题的有效治理需要区域政府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而现有的区域行政体制中政府在行政理念、区域公共政策、区域法制化建设和区域合作组织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对此,要推进区域行政创新,提高区域公共问题治理效益,应重塑区域行政的价值理念,加强区域行政的动力机制建设,优化区域公共政策,完善区域行政法制化建设,加强区域行政的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7.
从政府治理形态的历史演进来看,受特定的政府生态环境的影响,政府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方式迥然有别,由此生成不同的政府治理形态.传统的政府治理形态,是基于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行政区行政模式.伴随着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兴起,行政区行政模式日益暴露出它内在的局限和缺失,必须呼唤一种与之相辅相成的新的政府治理形态--区域公共管理.本文提出,传统的行政区行政模式和现代的区域公共管理模式,应该成为行政区域内外社会公共问题治理的"双元"形态.  相似文献   

8.
论行政效益     
刘华富 《天府新论》2007,(12):23-26
行政效益是政府行政活动所获得的行政收益与所耗资源的比较.行政效益与行政效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政府行政活动要讲求行政效益,以最小的行政投入,获得有益于社会的最大的行政产出,是社会对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讲求行政效益,能够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益的途径主要有政府及政府官员要树立行政效益的观念;要精简政府机构,倡行节约,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供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减少政府公共产品生产的废品.  相似文献   

9.
新公共管理的冲突:对一种统一范式的诘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现强  王佃利 《文史哲》2005,(4):147-153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既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又是一种新的行政理论。它对当今各国政府的改革正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标签,相反它在理论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实践中也面临许多冲突。新公共管理的指导原则更多地来自于对再造政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即使其基本的改革导向,也在不同的国家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而且新公共管理在行政控制及维护民主责任等方面也面临挑战。这一切都意味着新公共管理不会成为一种统一的、具有普适性意义的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10.
行政审批是我国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方式,但是却存在诸多问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WTO规则的要求,我国各级政府都积极推行了以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为主要内容的审批制度改革.这一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与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以法制行政理念构建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实现行政审批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11.
政府行政成本在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行政成本也呈现出一些特有的性质.本文通过研究转型时期政府行政成本的内容与特征,借鉴新公共管理中的有益启示,试图提出在当前社会形势下,抓住转型时期的机遇,控制行政成本、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公共行政是公共能量场中关于价值权威性分配和有序实现的交互活动,其绩效高低受制于行政权力对公共需求与公共供给关系的把握程度.从公共供求关联性、政府职能重心位移以及治理工具选择组合等角度看,行政权力是公共场域中具有独特作用的核心资源,在根本属性、职能取向与利益发展等方面有着复杂的特征呈现.为回应社会的公共需求,行政权力的配置与运行需要在有限与有效的双重维度上展开,即通过法律、授权和社会等方式来配置、规范行政权力,以及建立起价值、信息、协调、激励和约束等运行机制以确保权力高效运行.行政权力配置过程本质上是公共的选择过程,运行过程则是将资源性势能转换成为服务性动能、实现治理绩效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的衔接度对于行政的民主化、法治化、效能化与服务化发展态势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13.
孔令媛 《理论界》2007,(9):79-8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时期,政府权力逐渐分散,公共权力正大量地从政府转移到社会公共组织.行业组织也就越来越频繁地行使了对社会成员进行公共管理的权力。而依照我国传统的行政主体理论。行业组织只有在享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时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这使得行业组织在依据内部章程行使公共管理职权时缺乏必要的监督控制。背离了我国行政法治的目标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我国行业组织的行政主体定位。在借鉴西方国家行业组织行政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以行为所行使权力的性质为判断机制的新型定位模式.以利于我国行业组织的运作逐渐走向行政法治化。  相似文献   

14.
行政听证是现代行政程序法中的核心制度,它起源并发展、发达于西方,但是它显现的尊重民意、制约权力的正当程序理念具有普适价值,在公共治理实践中对于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及确保权力运作的公正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听证制度被引进我国后迅速发展,在行政处罚、政府定价等领域开始实际操作,但我国行政听证制度需要在适用范围、听证主持人的独立性、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转型期公共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权责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君 《社会科学》2008,(5):106-112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政府常态下的危机战略、危机规划、危机预测.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着危机规划权责缺位、危机预测权责不明、应急处置权责模糊、行政补偿职责虚置的问题,直接导致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处置不及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不清晰.严峻的公共安全现状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政府危机管理权责这一危机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将政府危机管理重心前移,设定政府常态下危机规划权责,明确政府应急状态下权责,加强对政府应急管理权力的监督,落实政府危机管理中的行政补偿职责,以实现政府对危机依法、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问责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周仲秋 《社会科学家》2004,36(3):128-130
针对我国行政责任制度不完备,普遍存在重权力轻责任的弊端,特别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行政权力实际上处于无责任、无风险运行的状态,一些地方政府先后出台、实施行政问责制。行政问责制突出了行政管理中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一致的原则,是政府实现其行政责任的一种自律或自我控制,其实质在于防止和阻止行政官员“滥用或误用公共权力”的失职行为,也将着力强化“无功便是过”的新为官之道。实施行政问责制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和行政体制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必将大大拉近市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大大提升政府形象,加快推进塑造出一个高效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重大行政决策权划分边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央缺位,地方先行”的重大行政决策权问题研究,必须厘清重大行政决策的事项范围和权限划分.地方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权边界问题不仅仅是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分权多少或分权事项范围的问题,而且是关涉到我国重大行政决策权的法律属性和决策权行使的法律基础和法律属性问题.本文从重大行政决策的行政法语涵及其学理规范入手,以省市地方出台规章文本和实证经验为要件,将“行政三分权”理论展开在对重大行政决策的事项范围与权限划分边界问题上研究,归结重大行政决策的行政法之独特的法律特征和其权力必当受限的宪政本质,抑或边界即为限制.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管理视域下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凌 《学术论坛》2008,31(3):44-48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为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解决日趋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弥补政府自身存在的不足,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兴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这场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能,改善了公共服务的品质.当前我国的改革处于全面深化和攻坚阶段,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更处于突出地位,如何实现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平稳推进和健康发展,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和治理方式。当前我国行政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将行政审批权力下移,施行扩权强县政策。但由于现行政府层级管理中存在着体制性与结构性问题,如省级政府制度供给不健全、县域公共管理基础薄弱等,使扩权强县政策真正落实遇到困难。这就需要重新考虑行政区划与政府机构的设置,不断探索县域新型财政体制的构建和各级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在分权与赋权结合的基础上理顺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逐步下放行政审批权,以促进我国政府治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0.
论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的契约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究竟属公法契约还是私法契约的争论,根本上源于公法契约与私法契约本身的界限不清。政府特许经营作为一种借助契约手段实现行政职能的行政行为,首先具有行政性,而它与其他行政行为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契约性或合同性。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的契约性,是私法契约的内在规定性在政府特许经营协议中的具体体现,具体表现为: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的平等性、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一致性、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双方当事人的互选性和妥协性、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缔结过程中的公开性和竞争性。对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契约性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的行政性,并对政府特许经营协议作更为准确的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