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代潮汕文化的嬗变及其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潮汕文化在近代潮汕社会发生历史性转变的有力推动下,从古代农业文化向近代商业文化嬗变,为近代潮汕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和理论指引,推进了潮汕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近代潮汕文化的嬗变给汕头文化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必须确立文化兴汕的意识,继承和弘扬潮汕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结构,构建现代文化体系,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融合,把汕头建成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一个核心视域。在人类发展史上,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总是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状况,就发展问题作出判断和回答,形成科学的发展理论,指导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影产生以来即成为中国进步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鲜明的工业生产属性(资本主要由官僚买办把持)和广泛的群众性,使其与中国现代学比较起来,行进的步伐要滞后一些。1931年后,左翼电影运动的开展及时代的呼唤,进步电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表现反帝抗日主旨的重要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环境管理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围绕着政府如何管理环境,世界上流行着各种各样的环境理论,为各国政府制定环境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环境理论的历史嬗变,不仅反映了人类环保思想的发展变化,而且折射出各国环境政策的演变及发展趋势。梳理环境理论的演变轨迹,可以对我们今天科学制定环境政策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元典儒家君子人格的核心是尊道而忘势、从道不从君,孔子和孟子忠实践履了"仕官"的人格之 "正",呈现为价值追求之生命难堪,却向后世昭示了"道"的伟大。汉儒的理想人格集中体现为"三纲"背景下 的圣贤崇拜,程朱陆王的圣贤气象主要是在心灵世界描绘和用劲的理想人格。从臣民的依附性人格到公民的 自主性人格的呼唤与追求,是近代中国人终于探索到的中国问题的核心和民主自由之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语法研究百年之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未来,必须了解过去。回顾了百年以来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由语文学向语法学、由传统语法学向现代语法学的历史嬗变,评价了各个发展阶段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有创新意义的论著。史论结合,重在关节点上的分析与开掘。为认识下一世纪语法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系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早期民主思想发轫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使他具有反抗压迫,同情贫下中农的政治倾向。到东山学堂读书使其直接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出于对康梁改良主义的崇拜,毛泽东萌生了改良主义的民主观。辛亥革命前后,在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风暴中,毛泽东逐渐倾向于资产阶级革命民主观。一师毕业后,毛泽东的两次北京之行使他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且接触到了大批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这成为他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契机。在经历了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后,毛泽东彻底告别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而转变为马克思主义民主战士。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人们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多种多样,难成凿枘。比而观之,时空流转、地域变迁、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是文化概念多变的客观因素。不同国度、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人们形成的多样性主体,以及在此情况下对文化理解的多样性,是文化概念多变的主观因素。而缺乏统一的标准,缺乏明确的边界,以及人们在认识上的局限性,是造成文化界定困难的主要原因。文化概念的变化,体现着人们的价值判断,折射出人们的文化心理,也反映着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隐修制度亦称"修道院制度",相传始于3-4世纪之间的古埃及,是基督教信徒离世苦修的一种主张和制度。对隐修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隐修制度的历史嬗变过程进行阐述,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对西方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隐修制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探究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的一种理论,它在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此外,该理论对于当代全球化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简要地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了其对当代全球化的启示,探讨了当代全球化进程中其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由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社会单一的血缘宗法人情关系,打破了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较为单一且利益冲突不甚明显的关系,人际关系在交往的形式和内容上都出现了多元的特征。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文化嬗变集中体现在人际关系等级原则的弱化、契约化的人际关系冲击人伦为本的人际关系、功利性的人际关系逐渐淡化人情关系和潜在的个人主义因子在现代社会的膨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裔的文学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美国华裔文化心理成长的演绎史。美国华裔文化心理经历了一个由全中化到倾美化,再到中美融合的发展演变过程,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从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时期第一批移民大批进入美国,到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的推出,再到20世纪下半叶中美关系的推进,中国的实力及中美之间的交流都对美国华裔文化心理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其文化心理在相互对立的矛盾冲突中趋于融合。  相似文献   

13.
理欲关系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中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先秦时期初步提出理欲范畴,但没有将理欲对立起来;宋明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对理欲进行了界定,但将理欲绝对对立起来;晚明至清中期思想家则注意到了欲中寓理,从而提出理(道德)应为欲(世俗生活)服务的观念;近代思想家一方面继续批判宋明时期的理欲对立论,另一方面对明清之际所表现出的纵欲之弊进行了纠正。理欲嬗变过程中所显示的如下智慧:道德理想寓于生活欲求、以生活欲求之实现体现道德理想、理欲互动互益而不绝对对立等,对当今社会中的人如何处理道德理想(理)与世俗生活(欲)之关系具有特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家庭文化形态和内容.传统家庭文化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以儒家伦理为指导思想的中国传统封建意识形态在家庭文化中的表现.但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现代家庭文化无论在家庭模式、家庭成员的关系,还是在家庭决策的价值标准和家庭成员所遵循的道德规范等方面都不被限定于一种形式或一个标准,而以尊重个性、实现民主化为原则.这样,就意味着传统家庭文化的嬗变与现代家庭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与观念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评价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并且美国一直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中心。我们以美国为例,可以发现,在现代教育评价短暂的发展历史中,评价范围从小到大,评价观念从一元到多元,评价理论从简单到完善发生了一系列嬗变。现代教育评价在“八年研究”中孕育,在结构和观念变化中发展,经历了从学力测验到过程改进评价等观念嬗变后,目前依然面临教育价值、教育目标、教育指标等问题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儿童发展领域中结合儿童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在不断增加。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为这一研究做出了重要基础性贡献,他所代表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学派强调社会文化的作用,揭示了人类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发展规律,注重环境在促进认知发展中的作用[1]199。他认为只有在儿童成长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儿童的发展才有意义。目前,我国对维果斯基学说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理论和思想的教育心理学阐述、借鉴和比较,但有关其理论对儿童文化的理解和阐释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就以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为立论视角,尝试阐释儿童文化及其现代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17.
《南都学坛》2019,(5):104-109
个体与群体辩证统一、主体与客体辩证统一、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概念厘定的分析框架。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辉煌历程中,精神建设呈现为生成确立、延伸拓展、开拓创新和全面推进的历史嬗变逻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的先决要件;始终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的动力源泉;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经历了4个阶段的历史嬗变,即从供给制和公费制向人民助学金制度为主发生转变;人民助学金制度走向式微,奖学金制度产生;奖学金制度与贷学金制度并存的新型高校学生资助模式的确立以及“奖、贷、补、助、减”等形式的现行高校学生混合资助制度的形成与完善。这一历史嬗变体现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呈现着中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变迁的必然趋势与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9.
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它是古代社会公开选拔优秀人才的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由于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特殊影响力,科举制度也被推广到其他邻近国家,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韩国。在韩国实行了九百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对韩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任类型是一定时代社会、经济的产物.基于信任关系的表现形态,建国以来已经经历了政府信任的依赖型、松散型和互动型三种类型的嬗变.三种类型在表现形态、结构功能和实际效应上都有明显的差异.笔者通过分析比较,重点探讨了互动型政府信任的时代合理性及其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从观念、机制、主体、关系、危机应对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府信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